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唐朝贵公子 > 第三百四十九章:天罗地网

第三百四十九章:天罗地网

  突利可汗说罢,心里却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封书信就好似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他的欲望,可他定然也知道,此事凶险万分,只要稍有一丁点的纰漏,便会遭来弥天大祸。

  只是……这太诱人了。

  青竹先生的消息,显然是不会有错的。

  此人的能量通天。

  可问题就在于,自己真要挺身犯险吗?

  要知道,机会可是一闪即逝,一旦错失这个机会,那么……这辈子就再没有机会了。

  往后他便只能任由汉人似钝刀子割肉一般,一丁一点的被汉人挤占自己的生存空间。

  可若是失败了,这里面的后果……

  突利可汗的脸上露出了纠结之色,而后闭上了眼睛。

  帐中的诸人都跃跃欲试的看着突利可汗。

  猛地,突利可汗张开了眸子,眼眸里的似乎多了几许光芒,道:“他们都说人有生老病死,一个部族也是同样。先祖们曾经一统草原,控弦百万,中原人不敢应其锋芒,可现在,我突厥诸部却是四分五裂,以至本汗要委曲求全,承受唐皇的侮辱,被他敕封为归义王,受他们的节制和驱策,对他们不得不曲意逢迎,卑躬屈膝。若是先祖们在上,看到我这样的不肖子孙,定当雷霆大怒。”

  众人肃然,一个个面上露出了悲愤之色。

  突利可汗则是继续道:“倘若这样下去,我突厥部,理应和生老病死的人一般,现在理应是须发皆白,失去了强壮,只剩下了残躯,苟延残喘,只等着有一日,这草原中兴起了新的雄主,而我们……则彻底的消亡,再无踪迹。”

  “中原人都说,一家一姓,非有三百年的天下。这大草原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败落,突厥部岂有不消亡的道理呢?”

  众人听到此处,无不动容,有人咬牙切齿,有人黯然垂下泪来。

  实际上……突厥部的处境,是人所共知的。

  当初曾经多么强横的突厥帝国,如今不但已经分裂,而且新崛起的部族,已经开始日渐蚕食他们的领地。

  在这大草原上,强者为尊,人们只信奉至强之人,一旦突厥衰亡,男人便再无法保护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他们的牛马,便没有好的牧场可以放养,他们要饿死,病死,要遭受无数的凌辱。

  而现在……许多人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哪怕现在依旧还算兵强马壮,可从各部族对突厥部的态度而言,其实已开始有人产生了某种心理落差。

  此时,突利可汗低头,又细细的看了书信一遍,他似乎已经将书信中的内容牢记在了心里!

  而后,他咬牙,突然从腰间拔除了佩刀,对着前方举了起来。

  他面目狰狞,厉声正色的大喝道:“若死亡且在眼前,突厥的男儿也不该畏畏缩缩。若是苍天要使我突厥部消亡,如那生老病死一般,那么……也不该消亡在本汗的手里。若这是天命,那么本汗便要改写命运,机不可失,一旦失去了这一次机会,我们便会如汉人口中所说的温水青蛙一般,最终死在瓮中,我们不妨试一试,拿下了大唐的天子。自此之后,中原的财货,便会堆积如山的送到草原中来!他们的女子,便可供我们享乐,他们的关隘,也会成为我们新的牧场!现在,都拿起弓箭来,拿起你们的刀剑,准备好马匹,都随我来。”

  众人都定定地看着他,胸膛起伏,在哀伤之后,突的又生出了雄心,竟是一齐大喝,轰然应诺。

  于是整个大营里,顿时的忙碌起来。

  帐篷随意被弃之不顾,妇孺们则驱赶着牛群和羊群,自觉的开始迁徙至远方,男人们则纷纷骑上了马,数不清的人马在混乱中各寻自己的头领,寒风吹拂起尘土,这尘土飞扬在了半空,空中的干草叶子则任风飘摇,打在一张张肤色黝黑的人脸上!

  这一张张脸,带着兴奋,他们坐在马上,整理着自己的配刀和弓箭,将如破絮一般的衣袄裹紧。

  磨刀霍霍的突厥人们,终于露出了狰狞的一面。

  在狼头的旌旗之下,突利可汗坐上了马,很快便被各部的首领所拥簇。

  此时,突利可汗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而后……慢悠悠的道:“不必管顾妇孺,不用去管你们的牛羊,所有男子都带上武器,不要去理会那朔方城中的汉人,遇到了汉人的牧民,也不必去理会他们,都随我来,往南走!”

  “此时,大唐的皇帝,就在往朔方的半途上,我们日夜急行,定能追赶上他们,派一队人马包抄他们的后路,防止他们向关内逃窜,告诉所有人,我要活天子!”

  众人齐声应诺。

  而后,浩浩荡荡的马队纷纷启程,无数的马蹄,叩击着地面……大地似在颤抖……

  ……………………

  长安城外,有一处寻常人无处知晓的寺庙,这寺庙在群山环伺之中,渺小得就犹如大地上的一块石头!

  似这样的小庙,寻常是无人光顾的,更不可能有多少的香油。

  可这清幽的所在,却不残破,且也显得干净。

  此时,几个沙弥手做着佛礼,低头如木桩一般对着寺庙后院的一处小凉亭。

  凉亭里,一个老者佝偻着身子,此时正抚着琴。

  琴音悠然,颇有几分自得的样子,他面对的方向,是一汪池塘,池塘之中,荷叶已是败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自水中突兀的冒出来。

  此时……正是万物萧索的时候,似乎只有这琴音,方才给这萧瑟之中,带来几分春意。

  一老僧匆匆而来,到了亭前,却不敢进去,只是驻足,行了一佛礼道:“相公……”

  琴音戛然而止。

  老者没有回头,在琴音断了之后,他悠然的拿起一根簪子,挑了挑琴头的燃烧着的檀香。

  老僧随即道:“长安那边,有了音讯了。”

  老者只淡淡地应了一句:“唔。”

  “太上皇那儿,接触了几个伺候他的宦官,他们都说,太上皇现在悠然自在,雄心已是不在了。”

  “嗯。”

  老者没有回头,眼睛只落在那池塘上。

  “北衙那里,不少军校倒是至今都怀念着太上皇的恩泽……”

  “有何人?”

  “说不准。”

  老者笑起来:“是啊,这个时候,谁说得准呢?现在只得等消息罢,消息来了,才会有人肯做选择。”

  老僧沉默。

  老者不由问道:“何故不言呢?”

  老僧想了想道:“其实军中倒是有不少人是心向太子的,至于太上皇……”

  “老夫岂有不知啊。”老者淡淡的道:“太上皇……年纪大啦,一旦发生了巨大的变故,这天子,让给自己的孙儿,也未尝不是坏事。只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可不是他说想做太太平平的上皇帝,就是可以做的。有多少人的荣辱,当初维系在他的身上……哎……”

  老者幽幽的叹了口气,随即又道:“不必急,等消息罢,等那消息来……悠然自得的人,便也会生出欲望。心怀不满的人,便肯站出来。平日里闷不做声的人,自然也就敢大声说话了。”

  老僧听罢,忙是颔首:“相公说的有理,谁逃得过人欲呢?贫僧在此,成日吃斋念佛,供奉佛祖,享佛门清幽,却依旧躲不过这心中的业障。之所以大家愿做清闲人,不过是没有契机罢了。”

  “时机……就要来了。”老者淡淡的道,唇边却是带着点点笑意,而后道:“那时候,势必要天下大乱,也是不甘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的时候了。”

  老僧默然。

  回头,几个沙弥似已走了个干净。

  原来他们见了老僧来,便已悄然退开。

  老僧行了个礼,而后退走。

  而此时,后院里又响起了琴音,只是这琴音,却再无方才的悠然,而是多了几分浮躁和肃杀,几处音节铿锵有力,如刀剑叫名,又如雷音刺破了苍穹。

  池塘边的柳树上,一段败柳随风飘下,落入池水,这炊皱了的池水,霎时间,起了涟漪,就如同此时的局势!

  ………………

  走了两日……

  车马终于在最后一个车站停了下来。

  李世民甚至已不知道到了哪里了,他只晓得,自己已深入了大漠,至于真正抵达了哪里,便无从知晓了。

  “此处叫宣武。”陈正泰似乎看出了李世民心中的疑问,适时地道:“沿途上的车站有十三座,每一座车站,将来都会有牧人定居,将来这里会热闹起来,形成一个个市集,会有无数的货栈平地而起,所以……陛下……学生未雨绸缪,将这些车站,都先取了名,将来这些车站名,等车站演化成了城镇之后,这城镇的名,也就有了。”

  李世民心里思量,他大致是明白陈正泰的意思了,每一处车站,都意味着成为一个木轨铺设之后的节点,人们可以在此登车和下车,也可能在此装载货物和卸下货物,先有了牧民,会守卫这里的木轨,渐渐会有商贾,商贾来了,就需要货栈,货栈建了起来,会出现有人看守。

  等人开始密集之后,就会有更多的车马行和客栈,也会有许多东西贩售,附近的牧人和商贾以及伙计,都要在此花销,渐渐的,会聚集更多的人。

  他不由大笑道:“你倒是想的周全,竟连这个,竟已想到了。”

  陈正泰认真的道:“这还不是陛下时刻教诲儿臣吗?儿臣哪里懂什么大道理啊,都是平日在陛下身边,耳濡目染的缘故。”

  李世民张口想说什么,可最后这些话,又吞回了肚子里去。

  这个家伙……身份还真是随时能够自由转换,一下子以学生自居,一下子做出自己的女婿的样子,可能下一刻,他又变成了恭顺的臣子了。

  李世民看了看周围,随即道:“为何在此停留?”

  “再往前,就不能走了。”陈正泰遥指着木轨延伸的方向道:“北面二三十里,匠人和劳力们正在施工呢,这木轨,还未完全贯通,所以到了宣武站之后,便只能换乘马匹了。再走数百里,方可抵达朔方!这草原广袤,即便是千里,沿途也难有人烟补给,所以这最后的行程,只怕就没有在车中舒适了。”

  李世民笑道:“没关系,朕正想骑骑马,许久没有骑良驹,倒是生疏了。”

  陈正泰眼不眨,气不喘地道:“儿臣就是陛下的千里马啊。”

  张千在旁白了一眼,很有想吐槽的冲动。

  李世民听闻,则是大笑,他心情不错,初来这草原,见识这样的风光,可谓心旷神怡。又见识了这木轨,确实花销不小,不过此时方才知道陈正泰的用心,倒心里舒坦了!

  他随即道:“立马命人预备好马匹吧,我等继续北行。”

  “喏。”

  车站里…已有车马行和一些客栈了。

  这是提供给附近的牧人们用的。

  当然,此时还很简陋,毕竟……现在线路还未开通,并没有太多的商贾,看中这里的价值。

  而最令陈正泰欣慰的却是,这草原,乃是遂安公主的封地,此处的主人本为胡人,不过……毕竟胡人们是没有产权观念的。

  因而……陈正泰也不客气了,来了这草原,首先干的就是确权的勾当,既然是无主之地,那就插上牌子,这些统统都属于他陈家的了。

  所有人来做买卖,都需购买陈家的土地。

  当然,陈正泰是个有良心的人,毕竟不是那种黑心的商贾。

  现在这里可谓是千里无人烟,地虽是陈家的地,可若是有人来租赁和购买土地,大多只是意思意思一下,随便给几文钱便是了,反正……这地陈家有的是,陈正泰不在乎将这些地,用最廉价的价格卖出去。

  对他来说,他看重的,只是宣称自己的主权而已,是要让人知道,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自古以来便是陈家的领地,其他人不能抢。

  ………………

  推荐一本版主巫巫格的书《捡到一只哈士奇》,支持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