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至人 神人 圣人
【至人:至人无己,万物为一。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至人之心如镜,对于外物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反应外物而不伤神,天下虚实,皆不再萦于此心。】
【神人:神人无功,不离精纯。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了悟宇宙之真谛,至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洞悉自然之规律,顺天用法,无往不利。】
【圣人:圣人无名,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天道之变,动静合乎天地,心定而王天下,心定而服万物。】
补完后的庄周道果给姜离带来了三个神通,或者说三种境界。
至人之心观照万物,虚实不萦于心,便是连大尊、道君这等至强者也能捕捉到踪迹,连气数都可入微观察。姜离得此神通境界,天眼之能越发神妙,易道之法也更觉精进。
神人顺天用法,洞悉自然之规律,举个简单的例子——
姜离走出房间,望着天空,轻轻挥手,如同扇风一般。
那一缕风吹起,转眼就没了动静。但是,在数息之后,一场大风突然吹来。
天眼悄然开启,洞察于千里之外,就见彼处的山林间,狂风呼啸,劲压草木。
在姜离前世,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做“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的蝴蝶扇动翅膀,结果可能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意为微小的条件变化可能带来长期且巨大的链式反应。
姜离现在就是能够手动制造“蝴蝶效应”。
他现在虽然做不到那种直接在彼方制造龙卷风,但来个低配效应还是可以的。千里之外的那场狂风,其根源就在于姜离刚刚扇风的动作。
那轻轻的扇动,姜离并没有动用一点真气,也没有动用太大的力量,就只是扇起一点小风的力道,却在经过连续性的变化后,于千里之外掀起狂风。
洞悉自然之规律,看起来没什么用,但用起来就不一样了。掀起狂风只是小小的一点规律应用,这神通对于姜离本身的道途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
至于【圣人】,则是以己身代天地,行天道之变,境界还要更高一层,但是······
姜离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当初他容纳庄周道果,得到大宗师之智慧时,全力应用差点就烧糊了脑子。现在他的脑子能够负担大宗师智慧了,但又不够用了。
并且,智慧也不够了。
双重拉胯之下,使得姜离明明已经得到了神通,却难以运用。
这一次,就算是烧糊了他的脑子也不管用了,智慧不足,难以洞悉天道之变,就别说行天道变化了。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庄周道果的神通基本上都偏向于境界,偏向于道,不像是其他的道果一样,神通偏向于术。看起来是得到了神通,但真要运用,还得看姜离自己。
还是白毛猴子模样的姜离伤脑筋地扶着额头,第一次有种自己是个蠢材的感觉。
这庄子也不愧是有名的道家大能,可以和老子并称的人物,他的实力也许不及那些三品的神佛妖魔,但境界却是独一档的。
等到有一天,姜离能够吃透庄周道果的神通,他应该百分百到达至强者之境了。
‘无论如何,能够补完庄周道果,就是好事,【至人】和【神人】两种神通,就足以让我实力长进了。与文殊的决战,又多了两分胜算。’
姜离这般想着,看向天空,‘快黄昏了,还有一天一夜的时间。’
······
······
此时,刺史府中,无形的压力布满每一个角落,佛气将周边渲染成璀璨的金色。
文殊趺坐在八叶莲华台上,身形在自身原貌和法相上变幻不定,脑后的智慧圆光中闪过城中诸般景象,又对外扫遍群山,跨越河流。
而随着景象变化,文殊的脸色越发沉凝,周身佛气如火一般燃烧。
“文殊佛友,这是······”一旁的观世音试探着问道。
真空家乡覆盖神域,梵音回荡数郡,可是转化了不少的信徒,三人得此香火,不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也有所裨益。覆盖成功之后的半天时间里,他们基本上都在吸收香火,察知信徒。
结果就在适才,文殊突然一声高喝,同时大日如来法相显现,佛气扫荡八方。
“有人在窥探本座的气数。”
文殊沉声道:“当今世上,能够窥探本座气数,并且让本座事前都无所察觉的,就只有一人。”
——大尊!
观世音和谈无为心中同时闪过这个名号。
文殊修炼《归藏易》,其易道修为便是天璇都难以胜过,在他眼中,能在易道上压自己一头的就唯有大尊。
并且,适才他察觉之时,对方竟然转眼间就退走,一点痕迹都不留下,让文殊都差点以为自己出现了错觉。
这要不是大尊,又能是谁?
“大尊这搅······”
观世音下意识地想说某个名号又略过,皱眉道:“大尊若是插手,恐会让战事出现波折。”
“无妨,”谈无为接言道,“大尊此刻必在神都,在雍州的定是其化身。因为此时,那一位也差不多到神都附近了。”
那一位······
文殊闻言,已是想到了那一位是谁。
谈无为背后有谁,文殊当然不会不知晓。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既确定了大尊本体不在雍州,也终于是确认了天君的踪影。
对于这位出身于姬氏的至强者,文殊要说不警惕,那是骗人的。
他沉吟少顷,道:“明日便出征吧。”
原本按照计划,是先将周边数郡悉数度化,汲取到大量的香火,然后再行进军。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两天时间,所以文殊才要定在两日后出兵。
现在出现了变数,就算是确定大尊本体不在此,也让文殊改变了主意。
观世音和谈无为听到文殊之言,也能理解他的考虑,点头应道:“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