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皇长孙 > 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乐)

正文 第632章:李景隆下西洋(五一快乐)

  朱英倒是没想到,老爷子会生出下西洋的想法。


  说来也是,不管是老爷子还是朱棣,本质上都想加大自己在历史上的影响,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以前老爷子忙于政事,忙于大明的继承,自然不会是去想这些事情,现在算是清闲了许多,况且大明也是足够强盛了,当然要好生的炫耀一番天朝上国的威严。


  对于这样的决定,朱英当然是举双手支持。


  “既然大孙也觉得不错,那就得好生的安排一番,关于这里面的筹备,就由大孙来安排吧。”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


  现在朝廷上的政务已经开始变得轻松起来,但他总是想让大孙多做点事情。


  虽说大孙确实优秀,很多方面都管理得井井有条,暂且没出过纰漏,可看着大孙每天都像是无所事事的模样,朱元璋这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踏实。


  自己这么多年,当个皇帝也算是兢兢业业,哪怕是当年老大朱标,那也是日理万机,忙不完的政务。


  结果到了大孙这里,每天不是携美游玩,就是京师闲逛。


  这历史上的哪个明君,是这般生活的。


  “好吧,既然爷爷开口了,那这事孙儿便就亲自支持吧。”朱英有些无奈的回道。


  他能察觉到老爷子的想法,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是点头应下。


  “这次巡访万国,一定要拿出咱们大明最为精锐的队伍出来,咱知道大孙你肯定是想着弄点买卖啥的,但这些都是次要的。”


  “首先是关于各国沿途的记载,不仅是地形堪舆,亦或是风土人情都要详细的注明,这也是方便往后打交道。”


  “关于下西洋的事情,先得是在邸报上刊登出来,让这些国家心里有个底,别到时候还以为咱大明要去攻打他们,闹了乌龙。”


  说到这里,朱元璋微微停顿了一下:“大孙你觉得这次下西洋的人选,怎么来定。”


  历史上是郑和下西洋。


  现在郑和自然是跟着燕王朱棣去了倭国,当然也就轮不到了。


  朱英微微沉吟之后说道:“爷爷的意思是从勋贵里选,还是从宗人府里。”


  下西洋的人选非常的重要,因为从一定的程度上,这可是代表了大明的形象。


  而这其中的身份,也是个关键。


  朱英没有提及宦官,因为现在宫里头的宦官显然是没有人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


  历史上之所以是郑和,是因为郑和虽是宦官,但因为朱棣靖难的关系,跟着一起经历过许多事情,不是简单的宦官可以比拟。


  宦官是郑和的身份,实则更像是文官。


  朱英说的勋贵,指的是皇亲国戚这块,也算是比较符合身份。


  宗人府是指老爷子的儿子孙子们。


  皇子皇孙的身份对巡访万国来说会比较方便沟通。


  朱元璋沉思一会,问道:“大孙,你觉得曹国公如何。”


  朱英一楞,没想到老爷子是中意李景隆。


  不过转头一想,李景隆确实是比较适合。


  首先是在外在形象上,李景隆天生贵气,举止雍容,谈吐之间尽显礼仪风范。


  这样的人丢在后世,绝对是大明星级别,当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况且不管是带兵还是贸易这两块,李景隆也是比较有经验。


  若是去打仗,朱英就要考虑几分了,不管是真假,李景隆战神的名头还是有些唬人,朱英也把握不准是纸上谈兵,还是潜伏的细作。


  下西洋不同,更多的是外交方面的关系,颜面这块比较重要。


  “曹国公确实不错。”


  思索一番后,朱英也觉得可以。


  朱元璋笑道:“好,那就让景隆这小子去吧,咱一直挺看好他的。”


  对于李景隆这个外甥孙,朱元璋一直以来都很是喜欢,是以在思考大明下西洋人选的时候,就直接提出了李景隆。


  ......


  “陛下让我下西洋?”


  李景隆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有点懵,原本他以为自己不会再受到任何重用了。


  没想到今天突然来了这么个反转。


  在此前,他知道自己似乎得罪了太孙,因为跟燕王朱棣关系过于亲近。


  自从被召回京师之后,虽说是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但手头上已经没有了实权。


  军队制度进行改革之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几乎被太孙架空。


  大明军事学院出来的学子们,在不断的渗透到卫所之中,从京师开始不断的向着全国蔓延,即便再是偏远的地方,也没能逃过。


  且一开始,军事学院的学子们就是两条路,要么是京师,要么就是从偏僻地方开始。


  转眼间,大明军事学院已经是成立了四年。


  四年的时间里,毕业的学长已经有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并不怎么起眼,没有什么掌控了兵权,即便是最为出色的那小撮,堪堪到千户的级别,是一个指挥使都没有。


  但就是这样,凭借着大量中层军官的誓死效忠,朱英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在此前,五军都督府是主管训练和生产的。


  可不要小看训练这个名头,士兵对于将军的忠诚,往往就是体现在训练这块。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大字不识的士兵自然就是听从将军的号令。


  但是现在军队的训练,于太孙殿下的令旨中,都要向大明军事学院的新操练方式学习,哪怕是卫所的指挥使也没有权力去进行干涉。


  这就使得这些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长们地位不高,但在每一个卫所里都掌控到了实权,更是有大量的士兵向他们效忠。


  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的光芒笼罩,普通的新兵听到自己教官是从大明军事学院结业,算太孙殿下门生,这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而在生产这块,五军都督府也逐渐消失掌控,自从军政分离的政策开始执行后,军户和士兵的分割就非常的明显。


  往前是卫所里指挥使总负责,现在生产这块被慢慢抽离。


  这样下来五军都督府的两大权力就被转移了,除开是统兵作战之外,平日里权力已经是不在手中。


  像是李景隆这样挂着曹国公名头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手头上都没有什么公务了。


  看着整体没事干还能照样领取俸禄,可他们哪里是在乎这些俸禄。


  就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李景隆得到消息后,思索一番,次日就请求面见太孙。


  “臣李景隆,拜见太孙殿下。”


  “免礼,赐座。”


  “谢殿下。”


  坤宁宫中,朱英瞧着李景隆举止谈吐的样子,不仅是在有心中感叹。


  每次见到这李景隆,都完全跟历史上的草包二字联系不上。


  现在的审美可不是什么娘炮审美,李景隆可是真正有武力在身的,身体不能用魁梧大汉形容,但也非常壮实。


  小时候的李景隆,是如同朱棣差不多,正儿八经的在军营里长大。


  朱英觉得奇怪,身边都是粗鲁的汉子,包括是朱棣也是这般,为何这李景隆偏偏是文采非凡,完全没有军营里的**之气。


  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这样吧,难怪得朱元璋看重和喜欢。


  “关于下西洋的事情,爷爷已经派人通知过你了吧,不知道你自己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本来你今日不过来我这里,我也要跟你聊一聊,爷爷也说了,先是看看你自己的意思,毕竟这长途跋涉足有万里之遥,一趟过去不知是多少年才能回来。”


  “是未来数年的时间里,都几乎要生活在海上,如果你不想去的话没关系,直接说就是了。”


  朱英率先开口说道,这也是老爷子的意思。


  如果李景隆对于此事比较抗拒,那就另外再看看人选。


  这是老爷子念着外甥李文忠的旧情,不想让外甥孙太辛劳。


  “谢陛下,太孙看重,臣对于海上之事亦是极为喜爱,昨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便就已经过于激动,导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熬到天亮便就迫不及待的拜见殿下,为的便是这巡防万国之事。”


  “臣自小就喜欢游览各地,遍见风土人情,能有这个机会,当真是欣喜若狂。”


  李景隆说的是真心话,他确实很喜欢到处蹦跶,或许这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别人觉得南征北战的很累,可李景隆乐在其中。


  当初朱棣要去倭国就藩,李景隆就想跟着一块过去,是被朱元璋给拒绝了。


  现在能够寻访万国,那当然是求之不得。


  尤其是最近,特别流行异域美女。


  这当然是因为朱英的关系。


  一个娜妃,还有最近刚册封的丹妃,导致在勋贵中影响很大。


  审美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样的,而对于美女的概念,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相同级别。


  异域美女更是让人有一种猎奇的感觉。


  在京师里,现在异域美女的价格被抬得很高,许多勋贵纳妾就是奔着异域风情去的。


  聊起来的时候就会说道:这可是跟太孙殿下同样。


  当某个人影响力变得很大的时候,他的喜好就会变成很多人的喜好,这点跟后世明星的概念差不多。


  比如是后世的明星带货,有些东西明明很普通,很一般,但明星说他喜欢,好用,就都觉得好用。


  朱英现在这身份,影响力只能用无与伦比来形容,有涉及到太孙殿下私生活的一切,那就是整个京师最大的谈资,更何况是册封妃子。


  原先的占城公主阿娜妮亚,还可以说是小国送来的,可这真腊公主苏丹娜,稍微知晓一点消息的都清楚,那可是太孙殿下自己看中的。


  更何况最近还带着去了倭国。


  李景隆的婚事当然是马皇后一手安排的,是以一直没有纳妾,本身也才一儿一女,现在突然就是有了纳妾的想法。


  家里的那位,倒也不是什么母老虎,是李景隆本身不想纳妾。


  在李景隆的骨子里,本身就是个文人,奉旨遨游世界啊,这样的好事怎么可以拒绝。


  “既然曹国公觉得不错,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说起来,咱们老朱家的亲戚这块,也就只剩下曹国公这里了。”


  “爷爷在说下西洋的时候,曾经多次提到过此事,是以在下西洋宣扬我大明国威的事情上,第一个就是想到了表兄。”


  朱英笑着说道,称呼上也从曹国公转换成了私下亲戚的称呼。


  当年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因为胡惟庸案的事情,见到大多开国功臣被杀,所以三番两次的上奏劝谏,让朱元璋非常生气。


  因此直接被下了诏狱,后来是马皇后劝说,老朱家亲戚几十口,最后只剩下了外甥李文忠,这要是处死了,老朱家的亲戚就全没了。


  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


  小时候朱佛女就经常是接济娘家,对于朱元璋也非常之好,很是疼爱。


  关键是朱佛女没享到朱元璋的福气,去世的那年红巾军才起义。


  爱屋及乌之下,李景隆在宫里是很吃得开的。


  朱英本身不管是对朱棣还是李景隆并没有什么记恨,收归五军都督府的兵权,这是大势所趋,没有是针对李景隆的意思。


  这是李景隆自己心里对号入座了。


  听到表兄的称呼,李景隆当即眼神颤动,知道这是太孙不再记自己过去之事。


  但他也不敢托大,当即道:“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和太孙的信任。”


  朱英笑着说道:“这次下西洋,首先就是要到南洋去,允炆一直跟表兄极为亲近,这次表兄第一站便是占城,想来允炆是会非常高兴的。”


  “到时候我这挑选一些京师才出的新奇玩意,表兄都给带着过去,别说我这个当大兄的心里没他。”


  “南洋那边天气炎热,冬日如夏,等今年的正旦过完再行出发吧。”


  “最近这段时间,表兄须得亲自去水师那边多走走熟悉。”


  “若是晕船的话,可就要提前适应了。”


  李景隆表示道:“多谢太孙殿下关心,臣自幼水性还算不错,能适应海上生活。”


  “太孙对允炆表弟的关心,臣一定带到。”


  抛开朱棣不说,其实李景隆跟朱允炆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