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282章 招考吏员

正文 第282章 招考吏员

  第282章 招考吏员


  蔡京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拜道:“臣愚钝,恭请陛下指挥……”


  赵煦没有什么犹豫,就直接对他道:“以朕之见,选用吏员也当考核!”


  “考核?”蔡京屏住了呼吸。


  这可是大变!


  自古以来胥吏选用,都是由官员招募。


  而且,像僧录司这样的专业性极强的胥吏,都是来自于那几个专门做这一行的固定的家族。


  除了他们,很少有其他选择。


  因为,这种专业性很强,但指向性很窄的部门,一般人根本不会去碰。


  就以僧录司为例,这个专门和佛、道打交道的机构的胥吏,必须懂佛、道的东西。


  不然,就搞不清那些和尚、道士在玩什么?


  搞不清和尚、道士的花样,就很难管控那些佛寺、道观了。


  在某种意义上,专业性的胥吏,属于中古门阀制度的残留。


  也是大宋的痼疾。


  官员是流官,可吏员却是祖祖辈辈,都在地方上这两亩三分地经营的。


  很多人,从其曾祖父开始,就一直做一个相同的事情。


  没有比他们更熟悉地方上的那些条条框框和明里暗里的陷阱的。


  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掐住了官员的脖子。


  胥吏皆曰可杀!


  这是多少文臣士大夫的心声?


  可偏偏,对这些人,除了少数可以拿捏他们、驯服他们的人,大部分官员都对他们束手无策。


  僧录司的胥吏,还不算什么!


  真正厉害的,是管钱粮、刑名和库房的胥吏。


  这些人对那些初入官场的进士,真的是可以做到随意拿捏和陷害的。


  蔡京对此自然有过切身体会。


  不过他很厉害,所以不仅仅没有被胥吏所制,反而将胥吏像狗一样训的服服帖帖。


  赵煦笑了一声,问道:“怎么?爱卿有难处?”


  蔡京低头答道:“奏知陛下,臣不敢有难处……”


  “那就是有了?”


  蔡京再拜:“启奏陛下,开封府僧录司诸吏,素来出自汴京城的张、王、杨、刘等家……”


  “此番索贿者,便皆是出自这几家……”


  “即使考核,来考的恐怕还是这几家……”


  他自然不敢欺君,所以选择了坦白。


  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知道什么地方该说实话,什么地方又可以用春秋笔法。


  赵煦却笑了:“那就不许这几家参与吏员考核就是了!”


  蔡京还要再说什么,赵煦却是已经提前说了:“卿是想说,只有这几家才懂开封府内外,诸道观、寺庙之中的详情?”


  “放心好了!”


  “开封府知道和懂这些事情的,比卿想象中还要多!”


  “现在可不是庆历兴学之前!”


  庆历兴学运动后,知识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


  汴京城的识字人口不断攀升。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穷措大遍布天下。


  大宋文人旋即进入内卷时代。


  地方军州,几千人抢一个发解试的名额的事情,开始不断出现。


  “何况……如今的吏员,可不是过去,没有俸禄的吏员!”


  在熙宁变法以前,赵官家们白嫖百姓免费服务,也白嫖商贾的货物,就连胥吏也一视同仁一起白嫖。


  熙宁变法后,改变了旧有的生态。


  胥吏开始有俸禄,开封府的胥吏的俸禄,甚至赶得上一些偏远军州不入流的小官的俸禄了。


  以僧录司为例,月俸加禄钱,在七贯以上,月入五千钱!


  在汴京城,这个收入已经是那些抗包的力工和在城外挖壕沟的民夫的收入的两三倍了。


  而在汴京城里,穷措大们,靠着给人抄写书信或者画画,他们一个月能赚到多少?


  有三贯钱吗?


  现在一个月收入七贯起步,旱涝保收的工作机会出现在这些穷措大面前。


  他们会怎么做?


  当然是抢啦!


  只要基数足够多,选择的范围就足够大。


  还怕选不出合格的胥吏?


  笑话!


  赵煦可是在现代看过考公的浪潮。


  就连他自己也盘算过要不要去考一个?


  蔡京楞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了。


  他是何等聪明的人?


  自然清楚,赵煦的意思。


  他连忙拜贺:“圣明无过陛下!”


  “只是,这胥吏考核如何考呢?”


  赵煦笑了,他想起自己在现代听说过的一些事情,随口道:“这简单……”


  “首先,自当是选三代清白,无有劣迹的良家子!”


  这是自然!


  若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混进官府,那也就不要去想官府能有什么廉洁性和办事效率了。


  只有良家子,而且是那种三代清白的人,才可以入选。


  因为这种人,一般都具备一个让皇帝喜欢的特质——忠厚淳朴。


  没有皇帝不喜欢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也方便官员管控——良家子,都是有家有口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软肋。


  “然后,再出试卷,考其文理、刑律、算术……”


  “当然不必如考举一般严谨……毕竟选的又不是士大夫,不过胥吏而已,只消其文字合格、算术精明,略通刑律便可……”


  “然后再从众人之中,选取前五十之人,进入开封府,由卿及开封府推官、判官等共同面试,试其才能高低、品德优劣……”


  “最后选其最优者,用为吏员……”


  赵煦慢慢说着。


  蔡京听着,心中惊讶无比。


  他知道,这一整套取用胥吏的制度,前后严丝合缝,逻辑清楚。


  而且蔡京还敏锐的意识到了,如此一来,吏也可能和官一样,具备流动的特性。


  旁的不说,开封府内的吏员,若都是这样选拔出来的,那就可以随意调动他们了。


  不听话的,直接可以踢出官府——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恐怕不是这位小官家自己想出来的。


  只能是先帝的手笔!


  甚至很可能是先帝琢磨了很久,最后教给了这位官家的。


  而官家也果然是能藏事!


  今天之前,恐怕没有人知道此事。


  这让蔡京的身体开始颤抖,他举着朝笏恭恭敬敬的再拜:“陛下神圣睿知,谋划深远,圣君风范,令臣感佩至极……臣唯奉诏而行,不敢有异!”


  这就是表决心,也是在表忠心!


  赵煦听完,也没见蔡京的恭维放在心上。


  因为他早听腻了类似的表忠之语,所以直接过滤掉了那些肉麻的话,只听了‘奉诏而行,不敢有异’。


  于是,赵煦道:“僧录司的胥吏一事,就先这样吧!”


  “朕今日召卿入宫……主要是谈德教的!”


  蔡京连忙拜道:“臣洗耳恭听,陛下圣训!”


  赵煦想起了一些在现代,见识过的事情。


  手指弹了弹坐褥,就道:“既是德教,自当以教为先!”


  “卿为开封府,自当肩负起德教的重任!”


  “每日晨起点卯,当率全府有司主吏,于府衙大院之中,教训其忠义廉洁……命其等各归所司后,教训上下!”


  “每日日暮之时,更当召集上下,总结一日之得失,有功者嘉勉,有错者批评,有罪者治罪!”


  “使上下皆知忠义廉洁,令政令上通下达!”


  这是赵煦在现代的很多单位看到过的事情。


  虽然现代人对这种早晚例会,似乎很讨厌的样子。


  可作为皇帝,赵煦很喜欢这种例会。


  而且,在如今这个时代。


  没有比官员们天天早晚开会,互相洗脑,更有效的统治手段了。


  对赵官家们来说,当然是希望,整个世界的所有人,都是忠臣孝子。


  即使做不到,也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


  蔡京步出皇城。


  脑子还在嗡嗡嗡的响着。


  他现在有些不太确定了。


  “会不会,那些想法,就是当今官家的想法?”


  “可他下个月才九岁啊!”


  “再聪明,也不可能聪明到这个地步吧……”


  “或许有先帝的教导的缘故,但也有他自己思考的成分?”


  不过,无论如何,蔡京都知道,自己算是攀上高枝了!


  只要将官家交代的事情办好、办妥。


  那么,他的前途必将一片光明。


  搞不好能和章惇一样,在五十岁前就拜为宰执。


  如此想着,蔡京骑上马,在开封府的官吏簇拥下,浩浩荡荡,朝着开封府府衙而去。


  回到府衙,蔡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他首先召见了开封府判官胡及、推官李士良。


  将他入宫陛见,官家亲口和他所说的吏员考核聘用制度说了一遍。


  然后,蔡京就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这两个下属道:“本府已在官家面前,接下了这个差遣!”


  “谁敢阻拦本府,行此官家圣政,谁就是在和本府为敌,与圣主作梗,本府绝不轻饶!”


  “尔二人,若不愿追随本府,做此大事,现在就可以请辞!”


  胡及和李士良,看着蔡京的样子,当今就拜道:“吾等愿追随明府,建此大功!”


  至于开封府僧录司那几个家族?


  胡及和李士良都表示不认识,不熟悉,更不知道他们是谁?与他们也从来没有干系、瓜葛。


  他们现在只想做大宋天子的心腹和鹰犬而已。


  见着这两人的神情,蔡京恶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道:“尔等既愿追随本府,本府便不会亏待尔等!”


  “可若叫本府知道,尔等泄露了一个字出去……”


  “休怪本府无情!”


  “唯……”


  于是,蔡京便带着两人,躲进了开封府后衙的厢房里。


  开始针对赵煦布置的任务——招考吏员,开始了商议。


  注:北宋的免役钱和免行钱,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而且是按收入多寡、财产进行阶梯式纳税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