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杀汝!

正文 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杀汝!

  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杀汝!


  元丰八年五月甲辰(十二)。


  两宫诏:科场推恩,可依治平四年故事,正奏名诸科进士,吏部给敕优牒;特奏名进士,中书给敕优牒(熙宁变法,罢进士给敕优牒制)。


  朝请郎、太府少卿宋彭年外放提点江南西路刑狱。


  嗯,这是个傻子。


  上个月曾经胆子大到居然上书去议论三衙管军阙官的问题,还提议设置七八个管军。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两宫再迟钝,也不可能让枢密院外的文官士大夫,插手禁军特别是殿前司的人事。


  所以,宋彭年被罚铜、训斥。


  他自己也明白,似乎碰了不该碰的东西,赶紧请郡,先出去避避风头。


  知邵州关杞,终于上报了完整的有功归明人以及本地乡绅有功名单,一共三百三十二人。


  两宫命有司,酌情在故事的基础上,推恩赏财帛,有官者予减磨勘或迁官。


  同时授给了新归附的各部首领三班借职一类的武资官阶。


  本日,降授中大夫吴居厚,延和殿陛辞。


  两宫都是训斥了他一番,当面告诫:汝至庐州,当以京东都路为戒!


  赵煦全程沉默,没有说话。


  然而吴居厚依旧再三谢恩,叩首而去。


  在吴居厚心中,他一直觉得,若非少主在位,他不死也是被贬岭南。


  现在,还能去庐州担任知州。


  这只能是少主和两宫求的恩典。


  不然,难道还是见都没有见过他,而且对新法充满了敌意的两宫?


  ……


  回了大内,赵煦和向太后依旧在保慈宫里,陪着太皇太后说了一会话后,赵煦才告辞,回福宁殿去休息。


  等赵煦一走,太皇太后就忽然和向太后道:“太后,上个月枢密院不是报告说,找到了昭宪皇后亲弟之后吗?”


  向太后点点头。


  昭宪杜皇后是太祖、太宗的生母,也是传说中金匮之盟的订立者。


  然而,杜氏外戚,早已经消失在了汴京。


  至少,真庙开始,这汴京就没了杜家的影子。


  直到上个月,杜家再次浮出水面。


  杜家人就剩下三兄弟了。


  而且,官职也沦落到了左侍禁、右殿直这样的低级武臣,最小的弟弟甚至还是布衣。


  他们浮出水面,是因为两个哥哥,恳求朝堂将他们的战功分给弟弟,以便给弟弟一个官身。


  这种小事本来是不可能到御前,在吏部或者枢密院就解决了。


  可他们的请求,一送到汴京,相关官吏按照制度查他们在吏部的脚色,查出来是外戚之后,不敢怠慢,直送御前。


  “昭宪皇后外戚百年后,已是布衣……”太皇太后叹道:“我高家,汝向家,百年后未知又在何处?”


  向太后听着,知道太皇太后要说什么,于是盈盈一礼,拜道:“娘娘,儿孙自有儿孙福……”


  “何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乃是天理……强拦不得的!”


  太皇太后道:“总归要尽人事,才能听天命……”


  向太后于是拜道:“臣妾唯娘娘旨意是从!”


  太皇太后欣喜不已,扶起向太后,说道:“老身也是为了长远计议!”


  高家、向经,能多富贵一天也是好的。


  ……


  下午,赵煦午睡醒来后,发现向太后已经在他榻前了。


  “母后怎来了?”赵煦微笑着问道。


  “母后来看看六哥……”向太后微笑着:“六哥好像又胖了些呢!”


  说着,就伸手在赵煦脸上摸了摸。


  小官家的脸,确实是比上个月又圆润了不少。


  不再是最初那个在庆宁宫里,抱着她哭,无助的祈求她保护的瘦瘦的小皇子了。


  现在的他,已经是官家。


  也胖了不少,脸上有肉,身子也沉一些了。


  “再过两年,母后怕是要抱不起六哥了!”


  赵煦轻轻依偎在向太后怀中,说道:“儿就算再长大,也是母后的儿子……”


  向太后被感动的眼眶一红:“母后有六哥,真是菩萨保佑!”


  她扭头对帷幕后侍立着的石得一吩咐:“石得一,去将今日通见司送来的各地边报、奏疏拿来给官家看!”


  “是!”


  没一会儿,石得一就带着通见司誊录好的边报、奏疏副本进来。


  第一封奏疏,来自京东都路都转运使熊本。


  熊本报告了,履任后的措施。


  首先是针对保甲保马法的罢废,做了微调对民间养马户提高了收马价格。


  四尺以上,可以用于作战的马匹,提高收购价到五十千,四尺以下,依旧依照制度,命民自便。


  其实就是,强制百姓必须将四尺以上的战马,按照五十千的价格卖给官府,然后官府再送去河东。


  赵煦知道,这肯定是吕惠卿写信给熊本了!


  吕惠卿贯会做这样的事情。


  然后就是京东都路,其他榷法调整了。


  榷盐法、榷铁法,害民过甚,全部罢废!


  徐州宝丰下监铸钱所,乞令罢废,以铁脆难铸。


  <div class="contentadv"><div id="txtmid">


  但榷酒法……熊本说:京东百姓皆以为乐,乞留之,比年可入封桩钱百万贯……


  赵煦看着这些文字,听着向太后的讲解,不时点头。


  一封奏疏,一刻钟左右就已经讲解的差不多了。


  而在这奏疏的最后,熊本弹劾了一个人。


  新知淄州赵子几熊本说这个人都已经七十几岁,耳朵都听不清别人说话了,却还能新迁知州,实在不能理解!


  赵煦看着,也佩服熊本的胆子大!


  要知道,一般人遇到这种事情,肯定是能不管就不管的,以免得罪人,给自己的子孙埋雷。


  蔡确成功复仇的故事,才过去几年?


  即使向太后在宫里面,也是知道这个故事的。


  所以和赵煦讲解完,就感慨道:“熊本为国,可谓奋不顾身!”


  “却也不好叫熊本难做!”


  于是,命石得一进笔墨,向太后当着赵煦的面,在其上批示:赵子几可特授宫祠官,这就是强令其致仕,但依旧给体面。


  宫祠官多少是有些俸禄的。


  养活一家人没问题。


  不至于闹到出现新的蔡确!


  看完熊本的奏折,就是边报。


  来自鄜延路,鄜延路兵马都监张之谏上书,弹劾资政殿学士、河东经略使、知太原府吕惠卿,擅自兴兵,劳师动众,甚至越权指挥鄜延路兵马,怀有叵测之心,请求朝廷严查!


  向太后看着,脸色就铁青起来。


  胸脯更是剧烈的喘息着,显然已经动怒了。


  也就是当着赵煦的面,才没有发作!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赵煦,道:“六哥记住了……”


  “往后六哥若遇到这种武臣上来便弹劾文官重臣的奏疏,不要去看,也不要去问!”


  “直接派人去将这等跋扈武将押回汴京审讯就是!”


  赵煦点点头,乖巧的说道:“儿晓得,以文驭武,祖宗制度!”


  赵煦也是在心中冷笑。


  这个张之谏,他当然知道,上上辈子吕惠卿被责贬的罪魁祸首。


  也是元祐初年投机成功之人。


  以一个武臣跳反,让一个资政殿学士翻车!


  他算是名动天下了!


  可是……这是取死之道!


  吕惠卿岂能放过他?


  所以,绍圣元年,吕惠卿起复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一上任就把这个张之谏点名叫过去,然后在白虎节堂里,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其以军法收押械送汴京。


  从上到下,都没有人关心,这个张之谏是不是冤枉了?


  御史台迅速结案,将之丢去了广南西路。


  这就是文臣对武臣的碾压优势!


  现在,这个张之谏更是昏了头!


  也不看看,两宫之一的向太后是什么出身?


  她可是士大夫家的女儿!


  即使再讨厌吕惠卿,可屁股也会坐在士大夫这边!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今天武臣敢弹劾资政殿学士,并指责其擅自兴兵。


  明天,武将是不是就可以学晚唐藩镇,不听中央号令,自行其是了?


  要知道,吕惠卿是资政殿学士!


  是执政出外,代表天子,坐镇边关,守土一方的帅臣!


  向太后更是在此时想起,现在在朝堂上的右相韩绛当年以首相出镇陕西,主持横山攻略,本来进展顺利,却因为武臣跋扈不听号令,甚至闹出兵变,导致功亏一篑的事情。


  她就越发愤怒!


  这种事情,绝不能开先例!


  但,那个张之谏,也是个遥郡官,不大好直接处置。


  也需要和保慈宫商议,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她才强忍着怒意,没有当场发作。


  然而,下一封边报,彻底点燃了向太后的怒火。


  资政殿学士、河东经略使、知太原府吕惠卿上报:臣奉两宫慈圣旨意皇帝陛下四月戊子手诏,亲率河东大军巡边,幸赖两宫慈圣指点,皇帝陛下明见万里,斥候探知,贼果聚大军于其伪左厢神勇监军司明堂川等地……


  贼臣鄜延路兵马钤辖张之谏,不听将令,阴藏叵测之心,怀奸诈之计,坏军国之大事……


  今臣已查明,西贼大军,乃欲趁我新丧,举兵入寇葭芦寨……


  使其得逞,我边寨失陷事小,皇帝陛下为四夷轻慢事大!


  幸皇帝陛下神武睿知,早授臣军国之计,臣以河东第一将訾虎、管勾麟府兵马公事邢佐臣等各将兵入葭芦寨左右……臣亲督府州兵马及弓箭手在后……


  必可令贼无可趁之机!


  然贼臣张之谏,坏军国之事……臣之本意,乃是以河东、鄜延兵马,东西对进,合围西贼入寇大军于葭芦寨下……


  今战机已失,臣肝胆俱裂……非为臣之微功而痛,而为皇帝陛下圣明洞察,早知敌机而痛!为两宫慈圣殚精竭虑之精妙布置而痛!


  向太后看到这里,就已经再难忍耐了!


  其他的她都可以忍!


  独独是吕惠卿说:皇帝陛下神武睿知,早授臣军国之计,让她痛心疾首!


  六哥新即位,主少国疑,四夷轻慢。


  她本来就为此忧心!


  特别是辽人使者很快就会抵达汴京!


  若这个时候,河东吕惠卿在六哥的圣旨指挥下,打一个大胜仗!


  辽人必定战战兢兢,不敢嚣张跋扈。


  六哥威权,也可以在天下人面前树立起来!


  世人都会知道,天子虽然年幼,可军国敏锐,早就察觉西贼的图谋,秘授河东吕惠卿布置,狠狠地教训了贼寇。


  但现在……


  从吕惠卿的报告文字来看,这个胜仗就不要想了。


  这叫她如何不怒?


  “贼臣张之谏!”哪怕是当着赵煦的面,向太后也终于骂了出声:“吾必杀汝!”


  于是,拉起赵煦,道:“六哥,走,和母后一起去保慈宫和太母诉冤!”


  “我儿神来之笔,圣明布置!”


  “竟因一贼将不听号令而空!!”


  “不杀此贼,天下难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