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的各驻外使馆在派头上要完全能够突出英国的实力,所以无论那个国家的英国使馆基本坐落在所在城市最繁华的街道上。
而气派非凡的英国使馆从各个方面都彰显了大英帝国的财力,但是现在这种展示帝国强盛的张扬方式却给英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麻烦,从远东到非洲,一笔笔可观的财富,吸引着无数的野心家。
作为英国驻华大使,寇尔也非常担心大英帝国无法度过这场危机,他和其他英国外交人员一样拼尽全力维护着大英帝国的利益,但是这项工作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有可能掀翻世界现行秩序的国家之一,英国驻华大使肩上的责任之重不言而喻。
而寇尔在担任驻华大使的职位以来,也饱受压力的折磨,在英法苏三国谈判彻底破裂,苏俄和德国开始靠近之后,寇尔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那就是一个人站在打开的窗户前沉思,即便医生警告他经常吹冷风会导致患病他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他认为冷风让他的头脑保持清醒。
现在寇尔遇到的最大麻烦就是沉闷,压抑,急躁这些不利于他做出判断的情绪正变得越来越难以遏制,而导致这一切的最重要原因是英国政府对外策略的模糊和多变。
英国政府一开始将矛头对准苏俄,为此与德国进行总和解企图祸水东引,又挑动中俄之间的矛盾,甚至愿意看到中德携手打击苏俄。
为了促成德国进攻苏俄,他们坐视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被吞并,但随着德国吞并整个捷克,英国政府发现局势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掌控,英国又开始担心中德靠的太近。
为此英国默许中国和德国争夺对伊朗政府的主导权,希望破坏两国之间的关系,但同时英国政府又非常担心中国对印度和波斯湾的渗透,
暹罗事件之后,英国和中国的关系又开始往破裂的方向发展,但是英国政府依然不愿意主动与中国撕破脸,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英国政府的绥靖主义情绪到现在依然存在,对战争的恐惧并没有完全消散,英国政府现在虽然比起前两年要显得强硬一些,但是仍然没有达到期望的程度,这就使得英国现在避战思想依然是主流,英国的外交政策变得模糊和多变。
而模糊外交是所有驻外人员最痛恨的,但更让寇尔恼火的是,不知从何时起大英帝国居然要忍受中德等国的讹诈,这严重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尊严。
寇尔现在坚持认为任何企图以和平手段解决中英分歧的尝试都只会让英国更加的接近战争,在发回国的电报中他强调英国需要用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底线,否则只会让中国觉得英国软弱,中国的野心会因为这一错误的认识而加速膨胀,英国不能让中国感到他们害怕战争,只有让中国见识到英国的强硬立场,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谈判环境,和平永远是建立在武力威慑之上的。
但是英国政府却拒绝听从寇尔的建议,因为中国并没有完全和英国敌对,他们担心用军事威胁会导致中国的不满,继而引发战争,
所以寇尔也只能在英国政府限定的框架内与中国进行谈判,这让寇尔现在对英国能否保证在东方的利益已经越来越悲观,虽然中国还没有向德国那般疯狂扩军,但种种迹象都显示中国正在积极的准备着战争,
寇尔是完全不相信王启文那套“中国扩军是为了保证亚洲国家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的解释。
因为亚约目前所持有的的武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范围所需,现在就是不知道亚约的炮弹会落到哪一边,现在的中国政府就像个哑巴,连军队都没有什么表态,除了必要的防备外,没有作出任何的针对性部署。
而中国政府显然也有意维持这让人恐惧的神秘感,寇尔已经记不清他最近会晤王启文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得到的只是敷衍,
最近他甚至连王启文的面都见不到,面见颜惠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两人开始频繁离京前往其他地方视察,而顾维钧和施肇基等人显然也是受到了指示,数次见面没有得到任何的承诺或者谈判应有的态度。
寇尔觉得这是中国政府有意识的避免和英国政府就核心问题进行接触,而现在英国最想要和中国谈的就两个问题,一个是中东,第二则是表明对德国的态度。
其中中国对德国的态度是最重要的,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对欧洲局势的影响已经到了英国不能忽视的地步,中国对德国的态度决定了欧洲的未来,
如果中国坚持不和德国结盟,并且忌惮苏俄会因为与德国再一次拉近距离对自己造成严重威胁而反对苏德靠近,那么英国在欧洲所收到的压力就会少很多,英国的欧洲战略就还能继续玩下去。
但是如果中国真的相信了德国的鬼话和他们结盟,那么英国将会面临史无前例的灾难,首先就是德国将失去制衡,苏俄在面对来自东方的强大压力时肯定无暇顾及欧洲,英法将不得不亲自下场应对越来越疯狂的德国,这会使英法有很大的可能陷入到上次大战那样的残酷战争中。
而英国的殖民地也将遭到更严重的威胁,到时候中国和德国一个威胁英国本土一个威胁英国殖民地,英国要考虑的就不是如何维持一个帝国了而是如何保证他们能够在危机中幸存,不被德国吞并。
至于中国对苏德靠近的态度对英国来说也很重要,虽然说中国谅解苏德靠近所造成的破坏相比中德结盟要轻不少,后果也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依然会损害到英国的利益,因为这还是会破坏欧陆的平衡,而失去平衡就意味着事态超出了英国政府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