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1889远东枭雄 > 第五三三章 华盛顿条约的漏洞

正文 第五三三章 华盛顿条约的漏洞

  现在这场巡洋舰竞赛与历史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而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其中捣乱,航空巡洋舰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而且有很大可能在各国海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巡洋舰开始倾向破交和侦查任务,历史上日本那种通过高速,重炮,重雷击对假想敌舰队反复缠斗的高速水面作战舰队现在没什么人关注,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关注,作为共享一片大洋的邻居,中国和美国两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的。


  对美国人来说,他们有足够的主力舰吨位,根本不用耗费宝贵的精力去搞次级主力舰,如果必要,他们的主力舰足够在数量上压制中国海军。


  而对中国来说次级主力舰也是个鸡肋,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让次级主力舰只能沦为决战中的炮灰,将昂贵的万吨级军舰丢入决战中充当炮灰中国海军可不干。


  中国对次级主力舰没兴趣,美国海军当然也不搞,开始和中国玩起了航空巡洋舰竞争,


  中美两国对次级主力舰没兴趣,英国人对这种次级主力舰更是缺乏兴趣,作为世界殖民帝国他们对巡洋舰的要求主要是围绕交通线和殖民地低烈度战斗来制定的,海上决战的活交给主力舰就行。


  现在各国都因为中国的缘故开始重视起巡洋舰的侦查护航以及破交方面的性能,并且还有人根据航空巡洋舰脑洞大开想搞出航空战列舰。


  不过航空战列舰并不是主流,中英两国不搞是因为他们的海军航空舰队起步较早,在经过多次试验后已经证明航空战列舰毫无意义。


  英国勇敢级轻型战列巡洋舰在改造提升航空能力时将仅有的一座主炮保留四个月后就马上拆掉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美国则是抱死巨舰大炮不放手,美国海军高喊着航母只是侦查舰队,然后开始拼命给战列舰加强火力,任何企图削弱战列舰炮战能力的计划在他们看来都是无法忍受的。


  世界第一流的两个大国开始搞航空巡洋舰竞争,法国也马上被这种新式舰艇所吸引,然后准备试着建造一两艘看看。


  法国人建造的原因和中国很相似,就是为了加强自己破交舰队的实力,一战之后英法关系虽然没有太过恶化,但是两国不对付依旧是无法避免的。


  法国和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针对潜艇问题差点撕破脸皮,之后重返亚太战略又因为中国强硬的回击而主动退缩这都为两国的关系蒙上了阴影。


  谁也不能确定英法两国的关系是否会恶化,所以法国海军准备一点“符合英国人口味的小吃”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至于意大利,他们现在没空关心什么航空巡洋舰,补充战争中损失惨重的主力舰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除了这五个条约国家外,德国也在中国的帮助下悄悄做着技术储备,就等着用这种新式军舰给英国人一点苦头尝尝。


  这时候英国人发现,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这个漏洞似乎有些太大了,如果不加以限制很可能会让中美等国舰队太过于强大,于是他们开始琢磨着如何忽悠各国将这个漏洞补上。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法两国的目的性实在是太明确,这种舰艇就是准备给英国的交通线下刀子的,英国人不希望这种比潜艇还要卑劣的武器出现。


  但此时,挑起了一个头的中国却悄悄退场了,丝毫不在乎其他国家对航空巡洋舰的态度,中国海军自己的万吨级巡洋舰已经确定是传统的火炮战舰,


  专门负责保护主力舰,提供足够多的防空火力,撑起一道防空网,顶多配几架水上飞机用来侦查,空战、控制海域的活还是交给航空母舰来处理。


  中国对标航空巡洋舰的舰艇是护航航母,这种航母只搭载战斗机以及反潜机,主要任务是护航、反潜以及运输飞机。


  但是中国海军暂时还没有打算建造这种舰艇的打算,现在中国海军的重心还在舰队航空母舰身上,未来这种护航航母也很有可能被中国海军交出去一部分给盟友运营。


  这次亚洲军备会议已经证明中国海军的未来前进路线,那些看似有推进价值的路线全部都交给盟友去试验。


  不过这一点仍然是秘密,中国暂时还不想让其他国家知道,而中国更不想让他们知道的是,中国中枢政府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削减军费,将钱投入到国内的其他领域。


  当然,现在中国削减军费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中国来说削减经费的最大障碍还没有消失,这个障碍就是苏俄,


  在沙俄,中国与苏俄的关系没有得到改善前,中国嚷嚷的削减军费计划是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对于这一点苏俄也是心知肚明,实际上苏俄也有裁军的打算,现在世界各国日子都不好过,苏俄这个被排斥封锁的国家日子更不好过。


  连年的战乱,几乎能将一个国家压垮的天灾以及外国的敌视都让他们痛苦不堪,这个时候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对他们来说负担太大,宝贵的资金也没有办法投入到民生领域中去。


  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苏俄决定先与中国缓和关系,不管怎样都要先解除自己两线作战的不利态势,然后节约宝贵的资金恢复千疮百孔的国家。


  如果有可能的话,苏俄还希望能够和中国达成盟友关系,共同应对越来越咄咄逼人的老牌强国。


  最终苏俄与中国政府进行了秘密接触,契切林将出访中国与沙俄代表进行接触,找出一条和平的路线,避免俄国人民流更多的血,彻底结束俄国的内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