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1889远东枭雄 > 第五二一章 谈判结束

正文 第五二一章 谈判结束

  巡洋舰问题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最希望直接将单舰吨位限制在一万吨,吨位再大的话造价就会更高,


  而且他们十分想要限制中美两国的巡洋舰,凭借现在他们手中霍金斯级万吨巡洋舰和八千吨的绿宝石级完全能够压制中国手中只有满载排水量五千吨左右的勇士级巡洋舰。


  至于中国人那个九千多吨的侦查巡洋舰计划目前只是刚刚开工,英国依旧占据优势。


  而美国海军目前手中只有七千吨的奥马哈级,他们的战列巡洋舰被条约给完全砍掉了,这使得他们可能非常需要保证一定航速和战斗力的侦查巡洋舰。


  如果不选择一万吨这个捉襟见肘的吨位,而是任由其他国家加强吨位这会让英国企图将所有巡洋舰变成皮薄馅大饺子的计划破产,无法将所有人拉到同一水平线上。


  对于英国人来说侦察巡洋舰和快速战列舰的差距越大,他们通过条约得到的优势就更多,


  反之,如果同意上调吨位和火力,允许一万五千吨的侦察巡洋舰以及10英寸主炮甚至更高口径主炮,这会压迫英国的快速战列舰。


  所以最终英国人站了出来以自己霍金斯级巡洋舰为模板要求巡洋舰吨位规定在一万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英寸,对于这个吨位限制美国人的反应实际上不是很激烈,


  他们对奥马哈级后续舰的设计中超过一万吨的计划已经被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对侦察巡洋舰来说实在是太贵了,他们对侦查巡洋舰的考虑也就是万吨上下。


  而对于中国来说,巡洋舰除了能参与决战的巡洋舰终极产物战列巡洋舰外,其他巡洋舰并没有干扰主力舰对决的能力,


  而且在计划中作为主要伴随航空母舰撑起防空火力网,实施侦查以及破袭任务的侦查巡洋舰,一万吨的吨位显然是够用的。


  对付敌军主力舰可以交给战列巡洋舰来完成,不需要将侦察巡洋舰升格为能与主力舰交战的次级主力舰。


  中美有同意这一条的倾向,英国人有马上对法意两国展开威胁,最终达成了巡洋舰不超过一万吨的意见。


  但是各国对英国提出的那个巡洋舰总吨位限制毫不妥协,尤其是英国人认为自己应该占据35万吨,美国30万吨,其余国家吨位应该进一步降低的建议。


  对巡洋舰吨位不妥协直接导致了更小的驱逐舰不在谈判范围之列,各国对驱逐舰的限制干脆没在进行任何的讨论,这就留下了一个空子。


  巡洋舰的谈判基本完成后,美国马上又提出了海军军备和海军技术扩散问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具备建造新的大型战舰的能力,


  比如俄国以及中国的那些盟国,前者是经过战争后,被战争毁掉一部分,再加上大量技术人员和熟练工被中国带走,预见在未来数年之内不可能独立建造大型战舰。


  而后者则是一直被中国严格控制,中国不希望他们染指主力舰的建造,一直在有计划的破坏限制他们的造舰供应链,避免他们逃出中国的掌控。


  但现在因为军备谈判的原因,谁也不能保证中国会不会扩散海军技术利用亚约这个组织来藏匿更多的海军技术装备。


  同样美国人认为英国人也不干净,英国手中有价值的自治领有四五个,其中更有加拿大这个美国家门口的自治领,


  如果英国有也要坏心思,他们扩散海军装备也很容易,然后让自治领承担造舰任务绕开条约,随后战时这些自治领的军舰可以在第一时间变成英国皇家海军舰队。


  如果不对这个问题加以限制那么中英两国很可能会利用盟国和自治领来钻空子,所以中国盟国以及英国自治领也必须被限制,


  美国人认为,考虑到英国和中国庞大的主力舰吨位,两国的自治领和盟国都不能再拥有战列舰以及航空母舰这样的主力舰。


  他们最多拥有一万吨的战斗舰,而且总吨位必须限制,美国的这一点提议得到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支持。


  随后各国开始针对这个总吨位问题进行限制,最终确定中英两国不能帮助各自的自治领和盟国建造两艘七千吨以上,一万吨以下的战斗舰,以五年为一个时限,超过五年才能更换。


  而那些非缔约国,比如南美abc三国,各国都不向他们出售主力舰,七千吨以上一万吨以下战斗舰仿效中英两国盟友的规定。


  在海军问题结束后,各国又对陆军做了限制,确定各国陆军以及二线作战部队的总兵力不得超过一百万人。


  在处理完所有问题后,参加会议的各国最终签署了《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该条约从签署之日其生效,期限为12年。


  到期后各国有权利决定是否续签该条约,经过漫长的谈判,华盛顿海军军备谈判落下了帷幕,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条约不过是个权宜之计,各大强国海军建设并没有停步。


  除了主力舰建造规模有限之外,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类的战舰都将按计划建造,每个大国在着12年之内要建造几十吨的战舰。


  各国海军的注意力也从主力舰转移到了轻型舰艇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国海军中驱逐舰以及轻巡洋舰这样的轻型舰艇数量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轻型舰艇方面的竞赛在条约签订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这仅仅是各国一个喘息的机会,各国用这个机会对自己的海军进行瘦身,切除那些战斗力低下的部分为了未来可能的厮杀做好准备。”


  条约签署后,王启文这样评价此次海军军备限制谈判,世界各国的军备不仅没有放缓脚步,反而还加快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