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回档之1995 > 第77章 还是来了

正文 第77章 还是来了

  第77章 还是来了


  宿醉醒来,方薇依旧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昨夜是庆功会。


  《青旭》的9月刊销量突破10万,并且还在不断增加,总要庆祝一下,昨夜编辑部全体成员到场,还有博艺的诸位高层。


  当时的热闹中,想到前几个月濒临停刊的艰难,想到最近咸鱼翻身后的荣耀,想到自家杂志的光明前景,当然还想到自己的美好未来,方薇不知不觉就醉了。


  依稀记得其他人也喝得有点多。


  老谭……


  可能,还哭了。


  干脆利落地穿衣洗漱,坐到桌前,正要简单化妆一下,镜子里瞥见身后的室友张晓晓恰好望向自己。见被发现,连忙躲开目光。


  自从月初新一期的《青旭》首日1万册迅速售罄,张晓晓在方薇面前就没有了之前的那份颐指气使。


  随着《青旭》销量的快速提升,某个姑娘更是如同霜打的茄子。


  毕竟《商海》那边计划两年时间冲击的10万销量,《青旭》只用了两个月,就已经完成。


  这种逆转,谁能料到?


  想到之前在张晓晓这里受到的各种闷气,如果是以往,翻身了,方薇肯定会找回来。


  现在,已经没了这种心思。


  因为想到某个少年。


  人家16岁就已经做了那么多事情,自己都25了,还和室友像小孩子一样置气,实在是太幼稚。


  而且吧。


  胜利者总是更大度一些,就不再和她一般见识了。


  再次被压制的张晓晓却没有方薇那么容易转过弯子,见室友收拾停当后要出门,到底忍不住刺了句:“就算这次卖到20万本又怎样,下个月能留住多少,还不一定呢。”


  方薇在门口停了下,反击道:“这个不用你来惦记,还是操心你家《商海》吧。”


  嘴上虽然不认输,方薇一直到吃过早饭,来到编辑部,脑子里却也依旧缠绕着张晓晓的那些话语。


  下个月能留住多少?


  留住多少……


  这一波热度过去,还能到10万吗?


  能有10万就好啊!


  今天已经是9月13日。


  星期三。


  博艺最近侧重宣发苏杭小说合集的时候,《青旭》上下也一点没有放松自家杂志后续的事情,并为之付诸努力。


  方薇周一那天就去了启梁,还是约稿,当面与一位业内名声不错的作家洽谈。


  毕竟只有一个参商,确实不够。


  想要在这次大热之后留住更多读者,大家明白,好的作品,永远是根本。


  不过,说起参商,《青旭》的10月刊,对方专栏内容也已经确定。


  还是两篇。


  是从某人那总计27篇稿子里挑选出来的两篇。


  经过钟长林拍板,参商小说合集,与某一个单独篇章重名的《数不清的流年》,已经悄然开印,最终选定了23篇文章,总计20.3万字。


  另外四篇,大概3万字,有两篇已经发过的,比如《梦断》,虽然是发在自家杂志上,但因为与《林清和许白》确实有些重复,钟长林就剔掉了。


  还有两篇没发表过的,不是不好,主要还是钟长林对字数限制的执念,因此恰好用在下期,一点都不浪费。


  距离正式上班时间还有大半个小时,方薇已经坐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与另外也都提前抵达的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杂志火爆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来稿数量大幅增加。


  以前的投稿,方薇一个人就能搞定,最近却要四五个人一起审稿。一方面,大家也更认真了一些,另一方面,数量确实多了许多。


  博艺已经在考虑为《青旭》增加人手。


  临近九点的时候,苏杭到来,身边跟随的是蒋文萍。


  副校长女士得知苏杭父亲太‘忙’,恰好她落脚的宾馆也在中心公园附近,就主动揽下了陪送苏杭过来博艺总部的差事。


  不过,也就这两天。


  蒋文萍今天就要返回河元。


  谭丰振上周去了一趟河元,蒋文萍本周又来到商都,双方几次磋商,‘美丽河元’征文活动的细节也彻底定下。


  基本框架是,河元市与《青旭》联名,征文时间是1995年的9月15日到10月15日,持续一个月。


  中间恰好国庆,也算是一次献礼。


  同时,《青旭》杂志还将赞助这次活动5000元,河元市政府也会划拨一笔经费。


  征文结束,经过评委评判,将选出30名获奖学生。获奖学生会得到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以及文章在《青旭》上发表的机会。


  再就是,这次征文的评委组长由河元市里一位分管教育文化的副市长亲自挂名,而副组长,一个是谭丰振,一个是蒋文萍。


  评委组员则由河元市一些优秀语文老师和《青旭》编辑部资深编辑共同组成。


  苏杭依旧是‘创作指导’。


  这一点,得知征文活动是某个近期让家乡颇为骄傲的少年作家一手提议,市里也就没有反对。


  博艺这边,大方向上,是为苏杭当初提议的全国性征文赛事做预热,积累经验。短期目标,就是希望征集到一些好文章,乃至培养一些优秀的作家胚子。


  大家聊了一会儿,蒋文萍就起身告辞。


  送走副校长女士,谭丰振带着苏杭来到自己办公室,还没坐下,就语带迟疑道:“这次,我是真希望能出几篇好文章啊,苏杭,你觉得能成么?”


  苏杭明白谭丰振的担忧,在他办公桌对面坐下,说道:“这个世界,任何人任何事都难免要在规则内腾挪,我们如果抛开市里,下面学校又怎么会积极配合?还有将来,要把赛事搞大,更要找诸多单位联合,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至于想要好文章,谭老师,其实不难办,给大家提供一些模板就是了。”


  谭丰振其实也知道某些道理,就是有些担忧,当下听苏杭这么说,点了点头,又抓住少年最后的关键:“模板?”


  苏杭道:“《数不清的流年》周末上市,我觉得,可以专门针对河元市的各所中学进行一次捐赠。呵,恰好,我那些文章,很多都是在写河元,捐赠也容易找到名头。”


  苏杭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之前就已经总结过,青春文学,是有套路的。


  苏杭的那些短篇,虽然有他两世为人的个人功底在其中,却也基本参照了曾经‘青春文学’的各种套路。


  现在,《青旭》想要‘好文章’,这范围太大,苏杭没办法,但如果只想要好的‘青春文学’作品,还是有捷径的。


  简单来说,只要把《数不清的流年》里二十多篇文章吃透,再加些自身的积累和悟性,想要成为‘青春文学’作家,并不困难。


  谭丰振不知道苏杭关于‘青春文学’套路的总结,但听少年一说,也立刻恍然。


  谭丰振这段时间亲自带领团队编辑审校《数不清的流年》,其中每一篇文章都仔细看过不止一遍,因此明白它们是多么出色,又多么的有借鉴意义。


  总之,作为少年所说的‘模板’,绰绰有余。


  稍微斟酌,谭丰振道:“我抽空和社长沟通一下。”说完又笑,望着对面少年:“这么一来,以后……怕是有不少后辈,都要成了你的学生。”


  “我也这么觉得,”苏杭这次没谦虚,同样带笑:“不说以后,这次的‘创作指导’,我听到钟伯伯提议,就想到了一个词。”


  谭丰振积累足够,准确接住:“座师。”


  苏杭点头:“感觉挺有意思的。”


  谭丰振想了想,自己几个评审团队的组长啊副组长之类,实际上,还真不如某个少年能发挥的作用大。


  因为活动本身就是少年提出,何况背后还站着坚定支持的钟长林,苏杭如果真心想要‘指导’,以他这段时间表现出来让自己一干成年人都纷纷折服的能力,谭丰振相信,确实可能教出另外一些不错的少年作家。


  至于他们这些评审,就算能暗箱操作,指着一个橘子强说是西瓜,但橘子终究还是橘子。


  想明白这些,谭丰振表情希冀道:“苏杭,既然这样,你可要上心一些,”说着还打感情牌:“我和老钟对你,可都是掏心掏肺了。”


  内心又补了句,另一个,都想掏女儿了。


  话说,自己如果有适龄女儿,又怎么会不想招这样一个女婿呢?


  就是不知道将来会便宜哪家姑娘。


  <div class="contentadv">嗯……


  这句话好像哪里不对?


  苏杭自然不知道谭丰振有些出离的心理活动,只是点头保证道:“谭老师,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双方合作,虽然难免在商言商,但无论是谭丰振还是钟长林,时间长了,对他的态度也都明显超过了普通商业合作伙伴的范畴,更多已经像是在对待自家晚辈。


  曾经苏杭见惯世事,有过太多的失望,不过,他也从来没有放弃做人该有的很多基本准则。


  比如……


  别人投之以桃,定然报之以李。


  两人正要继续说其他一些事情,门外有声音传来,挺激动的样子。


  “……”


  “太过分了。”


  “他怎么可以这样啊。”


  “咱们合作的时候,也没有对不起他吧?”


  “……”


  不等两人起身,敲门声响起,谭丰振应了声,进门的是苏二年,手里拿着一份报纸:“老谭,你看看这个。”


  谭丰振起身接过,看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是一份《商都晨报》。


  眼前版面的头条,一篇文章赫然醒目:《我看参商,浅薄少年的无病呻吟》。


  苏杭在一旁二人传递报纸时就注意到了标题,心里想着,果然……还是来了。


  苏二年眼看谭丰振飞快浏览起内容,瞄了眼某个少年,又转向自家主编,轻声提醒:“老谭,看作者。”


  谭丰振顺势抬头,本就皱起的眉宇又紧了些。


  苏杭早就明白自己风头太盛,不被骂才是怪事,本来内心里没有太多波澜,听苏二年这么说,倒也好奇起来:“谭老师,苏老师,我已经看到了,而且我也没有那么脆弱,说说怎么回事吧?”


  苏二年听到少年话语,看向谭丰振,见自家主编不反对,吐出一个名字:“古铺。”


  苏杭疑惑:“古铺?”


  好像哪里见过,似乎是一个作家的笔名来着。


  苏二年再给了一个名字:“《土狗黑子》。”


  苏杭顿时记起,暑假时买入的第一本《青旭》,其中一篇文章,就叫《土狗黑子》,质量一般,而且和《青旭》的风格很是不搭。


  文章的作者,就是‘古铺’。


  记得还有谭丰振的编者按,介绍古铺的笔名,对方自称在内心里开了一间铺子,装满往事。


  倒也挺有诗意。


  就是吧……


  想想刚刚一瞥而过的文章标题,苏杭就有些不太理解,自己什么时候招惹对方了吗?


  这边还没说更多,谭丰振桌上的电话已经响起。


  谭丰振没有放下报纸,一手拿起话筒说过几句,挂了电话,对苏杭道:“老钟问你到了没,让你赶紧去楼上。”


  苏杭本周过来,钟长林专门让人在五楼给他腾出了一间办公室。


  不大,在博艺却算独一份。


  其他作家可没有谁能在博弈总部单独开一间办公室的。


  当下虽在这里和谭丰振说话,其实稍后也是满满的日程。


  答应一声,苏杭起身,又笑着道:“谭老师,不遭人妒是庸才,这种事,没有才不正常。”


  谭丰振听少年语气洒脱,很赞赏地笑了笑,说道:“你不介意最好,就是……写这篇文章的这个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我们前几个月还追着求着希望能与他合作来着。”


  “这应该就是问题吧,”苏杭道:“谁让你们突然不追不求了呢。这世上,近之不逊远则怨的,可不只是女人。”


  苏杭表现洒脱,来到五楼,就见到一点不洒脱的钟长林。


  某人拍着桌面上的报纸,还在咆哮:“姓古的真不是东西,博艺当年还帮他出过书呢,我这今天要开订货会了,他就这么膈应我?”


  苏杭稍微站远些,问一旁的李晴:“晴姐,‘古铺’姓古吗?”


  李晴点头:“原名古詹元。”


  钟长林发泄完,抬手示意苏杭先坐,就开始打电话。


  苏杭在会客区听着。


  “……老王,是我……我没招你吧……得罪人?我能得罪谁,我现在都恨不得天天给人装孙子……还有一篇……这……你传真过来……好吧,哥们儿欠你一个人情……就是,下次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行,我知道你也难,就这样,抽空请你吃饭……”


  钟长林挂了电话,传真机很快传出声音。


  苏杭走过去,就见钟长林抽出一页传真,看了几眼,一边拧眉,逐渐又有些恍然,突然骂道:“他娘的,张群礼那混球!”


  苏杭不知道张群礼是谁,倒是看到了钟长林一把拍在桌面上的传真内容:《参商作品疑人代笔,少年作家徒有虚名》。


  眼看着传真上的文章标题,苏杭表情却有些古怪。


  就觉得吧,人类还真是缺乏创造性。自己前些日子随意和钟长林提起的自黑想法,转眼间,都被人想到了。


  见苏杭看来,钟长林连忙也按了按面前的传真,抬头道:“苏杭,你可能知道了,放轻松,别受这些破事影响。”


  苏杭笑道:“钟伯伯,我现在很淡定,就是想把同样的话给你和谭老师说说,淡定一些,咱们别受影响。”


  钟长林愣了下,跟着笑起来:“你这孩子,嗯,先坐吧。”


  苏杭拉了椅子坐下,问道:“刚刚我听了一些,这一篇没能发出来,钟伯伯还是挺有人缘的。”


  “狗屁,”钟长林摇头:“这种事没证据胡乱发,就是把事情做绝了。都一个圈子,他们敢撕破脸,我就敢反过来撕他们。”


  苏杭问道:“现在怎么办?”


  “没办法,得罪小人了,接下来肯定不消停,”钟长林道:“不过,就按你说的,咱们骂回去,不行就打官司。另外,我稍后也打几个电话,提前安排安排,至少别再像今天这样。”


  这种事苏杭插不上手,只能点头。


  “下午的订货会之前,中午还要请一些人,苏杭,你也来,”钟长林继续道:“另外,你说那书签,刚刚也做好送来了,要不要找人帮你一起签,李晴写字也挺好的?”


  赠送书签,也是苏杭想到的一个营销手段。


  苏杭不仅会亲自签名,还计划誊抄一些小说合集里大家都觉得不错的精美语句,接下来随机赠送。


  不过,考虑个人精力,只打算写三千套。


  物以稀为贵嘛。


  当下听钟长林这么说,其实明白,某人是想要多写一些,却也摇头:“钟伯伯,这种事还是诚心一些,我自己来吧,毕竟骗别人很多时候就是骗自己。”


  “我也是怕你手酸。”


  “问题不大。”


  少年不同意,钟长林也没有勉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上下打量苏杭几眼,又道:“后天录制《相约中原》,你这一身休闲装可不太好……”


  《相约中原》是省台的一个访谈节目,每周五晚间10点钟播出,也是《数不清的流年》本周六上架前的一个最重磅宣传。


  “钟伯伯,我16岁,穿成这样才是正常的。”


  钟长林想了想,说道:“那也得弄一身新的,明天让李晴陪你去,放心,博艺给你报销。”


  苏杭点头:“好吧。”


  两人又说了一些话,苏杭离开去往自己那间办公室,开始填写书签。


  博艺上下都在为《数不清的流年》出版而忙碌时,谁也没料到,《商都晨报》上的文章,只不过是一点前置佐料而已,更加窝心的事情还在这个下午。


  PS:5000字大章,求点各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