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8章 有坏,也有好

正文 第18章 有坏,也有好

  王振听到皇太后要找自己,心里不由忐忑起来。


  自上次他被朱祁镇敲打之后,他就刻意避免和孙氏接触。


  不曾想自己想躲,人家却不让。


  王振没少受孙氏恩惠,同样的,他也明里暗里地给予回报,双方利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捆绑状态。


  “公公,娘娘还等着呢。”


  “哦哦,咱家这就过去。”王振知道躲不过,后宫虽大,但对皇太后来说,想找他还是很容易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他从口袋里取出一锭银子,笑问道:“小妹呀,太后命你找咱家时,是不是很生气啊?”


  “可不敢收。”小女孩连连摆手,又补了一句:“可不敢说。”


  王振气结,收起银子骂道:“一辈子的宫女命!”


  女孩儿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只是礼貌的笑了笑。


  ~


  坤宁宫,偏殿。


  王振一到就大礼参拜,姿态放得很低,满脸地谄媚,“太后找奴婢有何吩咐?”


  “王公公现在多威风啊,本宫哪里使得动你?”孙氏阴阳怪气。


  “哪里话,咱家就是一奴婢,娘娘这话实在是折煞奴婢了。”王振讪讪道。


  孙氏轻哼道:“算你识相,今日的事本宫便不与你计较了,但若有下次,哼哼,本宫整治你一个太监,还是很轻松的。”


  “不敢不敢。”王振嘴上赔着不是,心里却暗暗叫苦:这叫什么事儿啊!


  孙氏淡淡道:“日子长着呢,后宫之主花落谁家,王公公心里应该明白。”


  顿了顿,“本宫能扶你上来,也能将你拽下去,小孩子的话听听也就得了,可莫要当真!”


  王振心中一惊,脸色也是微变。


  孙氏继续道:“先帝遗诏:国家重务皆要上禀太后;王公公,本宫是什么?”


  “太,太后。”


  “知道就好。”孙氏笑了笑,“行了,你且退下吧,皇上的近况要时常汇报本宫,他还是个孩子。”


  “……是。”王振拱手称是。


  孙氏脸上重新换上笑意,“跟着本宫,保你吃香喝辣。”


  说着,递上一个锦盒,“赏你的。”


  “谢娘娘赏赐。”王振谄笑着说。


  打开锦盒一看,是一块精美的羊脂美玉,价值不下百两,但对现在的王振来说,并不足以让他心动。


  孙太后虽贵为太后,但论财力,还是无法和外臣相比。


  奈何身份在这儿摆着,王振也只能屈服于她。


  尽管母子不合,但孙太后到底是皇帝生母,感情再不好,也不是他王振能惹得起的。


  王振很会审时度势,立即恢复了往前的嘴脸,“奴婢唯太后马首是瞻。”


  “嗯,很好。”孙太后这下终于满意了,语气也温和下来,“且退下吧,对了,多留意下那个李青,他跟皇上说了什么,要第一时间禀报本宫。”


  “是,奴婢告退。”


  “去吧。”孙氏颔首,随着王振离开,她脸上的笑意也收敛起来:儿子是靠不住了,我得主动去争,先从后宫开始。


  ~


  王振走出偏殿,脸上的谄媚瞬间消失,换做一副苦瓜脸,嘀咕道:“你让我听你的,他让我听他的,你们可真会为难人。”


  正抱怨着呢,忽的瞧见方才那小女孩就在不远处,顿时一惊,上前两步:“你刚才听到了?”


  “听到什么?”小女孩一脸茫然。


  “听…没什么。”王振见这小丫头不过十来岁,便也放下心来,转身离去。


  小女孩蹲在地上,多愁善感起来。


  宫中好复杂,单是活着就很累了,她可不想多事。


  她四岁就进了宫,年纪虽小,却也明白,想要安安稳稳地活下去,就得做一个聋子、瞎子。


  唉…难啊!


  …


  “唉,难啊!”李青躺在床上,分析着当前局势,越想越头疼。


  说来说去,还是朱祁镇太小,根本镇不住百官,他不像朱瞻基,有两任帝王铺路,还没上位就掌着军权。


  且现在的文官集团已经起势了,以前那样连哄带骗,夹带着恐吓的法子很难行得通,只能慢慢谋划。


  帝王权势是压制百官的最好办法,但朱祁镇就缺这个。


  他还没成年,就几乎被架空了。


  文官壮大,武将不听话,重务太皇太后决策,朱祁镇做了这么多年的‘吉祥物’,上来就想大刀阔斧的改革,无疑是痴心妄想。


  还得借势,让他们自己内卷起来,以此达到政治主张……李青轻声道:“难办也得办,这么拖下去,以后会越来越难办,过完年,就得着手废除保举制。”


  打开房门,李青才发现下雪了。


  北平的雪一如既往的大,鹅毛大雪夹杂着朔风,没多大会儿,地上就白茫茫一片。


  李青坐在屋檐下,望着茫茫大雪,怔怔出神。


  枯坐许久后,李青想找个人说说话,这样一个人看雪真的好孤寂。


  思来想去,能称得上故人,且还在这里的也就只剩于谦了。


  李青知道于谦家在哪儿,换了身衣服,前去找他。


  …


  于谦正在审核张辅拟定的军需,兵部参与不打仗,但管着后勤,大军出征在即,军需调度都要他来忙活。


  虽然他对张辅很信任,但他一向公事公办,该走的流程必须得走。


  “于侍郎在家吗?”


  一道声音打断了于谦,于谦听出来人身份,连忙起身回道:“在呢。”


  来到院里,于谦见真是李青,笑道:“先生来的正好,我正要找你呢。”


  “找我?”


  “嗯。”于谦做了个请的手势,“雪大,进书房说。”


  小院还是那个小院,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谦身为侍郎,俸禄本身就不低,加上偶尔的赏赐,生活水平一直不错。


  书房里燃着火炉,炉子上放着茶壶,称不上奢侈,但能瞧得出日子过得很滋润。


  “坐,先喝杯茶暖暖身子。”于谦给李青倒了杯热茶。


  “谢了。”李青捧着茶,问:“何事啊?”


  “军需的事。”于谦指着桌上的清单,“先生对此有经验,看看有什么不合理处。”


  李青好笑道:“你可是侍郎,用得着我拿主意吗?”


  你做了那么多年监军,我哪比得上你啊……于谦讪讪道:“先生是兵部都给事中,有权限看这个。”


  “那好吧。”李青也不矫情,大致看了一眼,“照批就是,军需和合理。”


  那么多年的监军,可不是白干的,李青只看了出征人数,和所需军资,便做出判断。


  顿了顿,又道:“出征更多是为皇上掌军做准备,物资自然是越多越好,即便英国公多报了些,你也应该照批,大明不差这点儿钱,笼络军队才是政治需要。”


  于谦一怔,随即恍然,“先生看得果然透彻,是我着相了。”


  接着又道:“大明是不差钱,但近几年大明的赋税,逐年缩水,远不如宣德时期。”


  李青对此有心理准备,问道:“年税收多少?”


  “去年税收共计,米麦一千八百余万石,宣德薯、永乐豆、永乐米,加在一起有三千两百余万石,粮食几乎没出问题,但商税却缩水严重,除此之外,金银铜矿也大幅度缩减。”


  于谦叹道:“随着开海贸易,富人对庄稼地里的也不太上心了,都扎身于贸易,按理说商税应该提高才是,但……先生懂的。”


  李青点头,安慰道:“不要光看坏的一面,至少现在百姓不会挨饿了,不是吗?”


  “这倒是。”于谦深以为然,笑道:“主要是移民政策的开垦,以及宣德薯、永乐豆的高产做出了大贡献,尤其是后者,那些作物产量是真的高啊!”


  “这就很好。”李青感叹:“只要保障住百姓生活,那这天下就乱不了,至于朝堂斗争…历朝历代皆有,大明又岂能免俗?”


  “先生说的是。”于谦也笑了。


  若换别人说这话,他未必听得进去,但李青不同。


  李青在,他就踏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