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的1999 > 第313章 俞军的发散思维

正文 第313章 俞军的发散思维

  第313章 俞军的发散思维


  “你呀,就是太谦虚了。再好的策略,没有一个优秀的践行者,也一样会变得一文不值。”


  顿了一下,徐良笑着继续道。


  “我听说,你准备在必应内部开辟第四个主营业务部门?”


  俞军点了点头,“多亏您抛砖引玉,才给了必应更多的灵感。……我们打算进军电视广告领域。”


  “详细说说。”


  “现在国内有397家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35家教育电视台和2107家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事实上,除了国家和省级电视台,其它广播电台的收视率很低。


  他们也很难拿到大品牌的广告。


  我们的想法是,跟这些中小电视台合作,充当他们跟广告商之间的桥梁。利用我们的技术进行广告投放。


  其中的运行策略也很简单。


  一家县电视台,最好节目的收视率可能只有0.01%,但如果我们集合100家电视台,那么汇总起来的收视率将达到1%,堪比一些不错的电视剧。


  如果我们能汇总500家电视台,收视率将超过全国最受欢迎的节目。


  另外,我们也可以跟卫视台合作,把他们热门电视节目,放到我们的广告联盟平台上招商。我们有数十万家合作商,可以把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的广告价值全部挖掘出来。”


  看着俞军兴奋的表情,徐良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


  “你的想法不错。不过想要说服那些顽固的电视台领导,让他们把广告业务全交给你们负责可不容易。”


  “万事开头难。全国那么多电视台,总有开明的领导。等我们合作成功,能帮电视台赚到更多的钱,有了实际的例子,再攻略剩下的就容易多了。”俞军显得信心十足。


  “你有准备就好。”


  徐良也没过多的打击他。


  不过业务的开拓,尤其是初期,会格外艰难。如果能熬过去,那么才是真正赚钱的时候。


  “您同意了?”


  “这么好的创意,我为什么不同意?不过,现在我们的技术还很难开发嵌入式广告。”


  开发嵌入式广告,首先要明白,什么地方可以插广告,什么地方不能插,中间需要大量的思考和权衡。


  很多时候,人都做不好,就更别说现在的技术了。


  就算徐良重生前,人工智能大模型都没办法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确实有点难。我们会尝试一下,如果实在不行,便暂时放弃。”俞军道。


  徐良点了点头。


  俞军做广告的思路已经完全打开了,不用他交代,也可以完成的很好,他也放心了。


  打了两桌球,徐良便离开了。


  没回办公室,离开望京商厦朝旁边的一号店总部走去。


  刚进来,徐良便愕然发现,办公区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大部分都不在了。


  “徐总。”


  看到他进来,值班的员工连忙起身打招呼。


  “怎么只有你们几个?其他人呢?”


  “物流爆仓了,钱总带着公司里大部分同事去搬仓,只留下我们几个看家。”


  徐良了然,转身出了一号店。


  让霍刚朝五元桥开去。


  一号店半年前在五元桥买了一百亩地,作为京城的物流总基地。


  今年1月份就投入使用。


  满打满算才两个月就爆仓了。


  徐良开车来到物流园的时候,便看到大货车,中型的厢式货车进进出出,几个仓库大厅里人流汹涌。


  中间的快递堆积如山。


  当徐良找到钱三泰的时候,他正挽着袖子,忙的满头大汗。


  徐良在旁边看了一会,便明白了。


  他们这是在做邮件分拣。


  虽然多年以后从电视上看,这种繁琐的分拣工作都由机器人完成,但现在技术还达不到。分拣工作全部都是人工。


  所以一旦来的邮件比较多,忙不过来,就爆仓了。


  徐良拿起一个邮件。


  用一个黑色的袋子包裹着,表面贴着一个条形码。


  上面有收件人的姓名和电话。


  除此再无其它。


  跟后世巴掌大的一张比起来,小了太多。


  想要分拣,必须先在旁边的机器上扫一下,显示具体的地址后,才投入对应的筐子里。


  这些筐子积累满了,就会推出去发车运走。


  徐良皱了皱眉,效率太低了。


  不过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挽起袖子,加入分拣大军。


  旁边的人看到有人加入进来,也没在意。


  今天从总部过来那么多人,他不认识的多了。


  新加入进来的肯定也是总部的人,否则谁平白给你出力?


  时间一点点过去,一直忙到过了中午,堆积如山的邮件才总算消下去大半。


  “徐总?”


  没那么忙后,终于有人发现了一边的徐良。


  惊讶的声音,让众人瞬间看了过来。


  钱三泰也看到了旁边挽起袖子,额头见汗的徐良,显然已经忙了很长时间。


  连忙跑过去。


  “徐总,您怎么来了?”


  “本来是去找你的,听说你们这爆仓了就过来看看。”


  <div class="contentadv">顿了一下。


  “时间不早了,大家先去吃饭。……我记得你们这有餐厅对吧?”


  钱三泰连忙点了点头,“确实有餐厅,但餐厅做饭的厨子水平一般,要不您还是去外面的餐厅吃吧。”


  “我可是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走吧。”


  带着钱三泰来到餐厅。


  徐良简单看了看。


  基本都是大锅菜,荤素搭配,口味跟外面普通的中餐厅没什么区别。


  一块钱三份菜,五毛钱两个馒头。


  旁边还提供免费的玉米粥。


  一份菜基本就是两勺,够吃了。


  徐良点了一份豆腐,一份土豆红烧肉,外加一份土豆丝,要了四个馒头。


  找了张干净的桌子坐了下来。


  钱三泰坐在他对面。


  两人边吃边聊。


  “怎么一下子爆仓了?”徐良问道。


  “自从决定向B2C转型后,我们先上了衣服。因为之前我们在这方面积累最深厚,所以很顺利。”


  一号店周边做的最多的单品就是衣服。


  “……衣服之后,我们又上了图书,结果就出问题了。做衣服的时候,男装、女装、童装加起来,每个季节也不过上千个单品。


  处理起来很容易。


  但图书不一样,各种书籍加起来,足有数十万种。


  前期预估不足,我们的系统已经崩溃了一次。好不容易把系统问题解决,这边物流上又爆仓了。不瞒您,这已经是我们第三次爆仓了。”钱三泰苦笑道。


  徐良没有责备他。


  企业经营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系统崩溃、爆仓,邮件丢失,甚至内部贪污等等。


  即便是他来做,也一样免不了这些。


  “后悔做B2C了?”


  钱三泰摇了摇头,神色坚定:“垂直电商的前景有限,B2C才是未来。现在虽然有些手忙脚乱,但等我们理顺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你有信心就好。不过你们的分拣程序太繁琐了,必须简化流程,否则还会爆仓。”


  做物流,爆仓是常态。


  尤其是节假日。


  钱三泰满脸愁苦,“我最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加人,但这样做会极大的提高我们的人工成本。”


  徐良想了想,“这里有纸笔吗?”


  “办公室有。”


  徐良点了点头,“先吃饭,吃完饭我有个想法告诉你。”


  钱三泰心里期待起来,大老板的商业才华不需要任何质疑。


  快速吃完饭后来到物流园的办公室。


  “徐总,您看这纸笔合适吗?”


  物流园经理一脸讨好。


  点头后接过来。


  徐良回忆着上一世邮件上的标签,快速画了起来。


  作为一个专业美术生,速写是基本功。


  唰唰几笔下来,横平竖直,赏心悦目。


  “公司邮件上的标签内容太少了,分拣很不方便,送件更不方便。以后把标签扩大,内容除了姓名电话,还要详细的标明收件人地址和发件人地址,以及快递单号。


  这样分拣的时候不用扫二维码,简化流程,速度也能快很多。”


  钱三泰看着桌上的表格,脸上透着激动和钦佩。


  “徐总果然是天才,这小小的一改动,我们的效率绝对能提升数倍。”


  “徐总就是厉害。”……


  听着他们拍马屁,徐良笑了笑,也没多说。


  其实很多小发明,并不是因为多难,而是没想到。


  下午徐良又去物流仓库转了一圈。


  上一世他没做过物流,也没提出什么耳目一新的建议。


  把爆仓的快件处理完后,徐良带着钱三泰回了公司。


  “一号店转型B2C快一个季度了,发展的怎么样?”


  钱三泰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徐良。


  “这是我们刚做好的一季度营收报表,还没来得及报上去。”


  徐良点头后接过来。


  上面清晰的写着。


  一号店一季度总营收8.4亿华夏币,线上营收5.3亿,线下3.1亿华夏币。


  净利润方面清晰的写着盈利1300万。


  “才1300万?”


  “是的。一季度我们建设了京城、魔都、羊城和武昌四个物流总基地,以及148个物流配送站,购买了59辆配送货车,427位物流配送员工,钱都花的差不多了。”


  钱三泰的脸上透着一丝尴尬。


  徐良点了点头。


  做物流就是砸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