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倒插门 > 第655章 古城项目

正文 第655章 古城项目

  乔炳生竟然同意他们来建材市场开门店,这要比到别人门店铺货强多了。


  在建材市场门店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人想进根本进不来,缺少资质,缺少品牌名,像他们这种小作坊是没有资格来开门店的。


  至少来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要不然也不会走铺货这条路子。


  有了门店,他们不仅可以卖自家的五金配件,也可以进别的建材销售。


  但是张国全没准备这么做,既然开店,那就专做一样,一门心思的去打出自己的品牌。


  货物杂乱了,反而成了杂货店,确实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但那只是一时,有自己专一的品牌名才能走的更长远。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乔炳生的肯定,杂货店远不如品牌店的发展前景好。


  张国全没有盯着眼前短时间的利润,把眼光放长远,这一点,倒是让乔炳生另眼相看。


  回去的车上,柱子忍不住兴奋。


  一路上不停的念叨,对五金厂开始规划起来。


  “张总,回去我就弄生产需要的各种资质,然后让我弟,天宇他们安排生产纸盒的厂家,咱得包装好,印上品牌名字,地址,联系电话,这样的话,将来卖到全国各地,人家都知道是咱生产的,对了张总,纸盒上要不要带上源火集团?”


  “当然要带,源火集团是我们的大标。”


  张国全看向车窗外面,金阳市之行,源火集团不再是一个虚无的名字,而是让它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名。


  柱子点头:“那行,我观察了一下别人的包装盒,大标一般都放在左上角位置,回头我找人设计源火集团的标志,放到纸盒子上,加深印象,以后别人一看,就知道出自咱源火集团……”


  柱子侧头去看时,发现张国全已经睡着了。


  柱子不敢再打扰,这一趟可真不容易,好在张国全没有放弃,最后的结果竟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让五金厂的未来走了捷径。


  他不得不对张国全刮目相看,在工作中,张国全是老板,他是员工,在村子里,俩人是乡亲。


  但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村子里,张国全总是能做出意料之外的事,然后带给人意外之喜。


  可能睡着的张国全不知道,这趟金阳市之行,他的所作所为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柱子。


  讨饭吃的时候,必须放下身段,这不丢人。


  同时,做一件事,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或许柱子也不知道,他会为因此改变,成为一个优秀的业务领导者。


  五金厂在金阳市建材批发市场开店的事,张国全全权交给了柱子负责。


  夏素娟不在,他不得不把所有精力抽出来,放在建造古城项目上。


  马上天就暖和了,古城项目必须尽快上马,如果苏锦城还有机会晋升副县长的话,也就仅此一次机会了,张国全一点儿不敢大意,誓要把古城项目建造成平山县的另一张名片。


  这期间会面临很多问题,对建筑这一块,张国全是一张白纸,只能边做边学。


  好在夏素娟给他留下了谢军,倒不至于让公司出乱子。


  为了古城项目能如期进行,苏锦城亲力亲为,召集到地质、文化、历史、建筑等方面的众多专家,开了好几次针对古城项目的研讨会。


  张国全作为建筑施工代表方,也参与到研讨会。


  期间,关乎到平山县的文化属性,比如历史事件,古建筑遗址,历史名人等一系列引发的归属问题,发生过多次争执性的讨论。


  单拎出来一个历史名人来说,可能生于周边县城,却长于平山县,那你说,这个名人的历史事迹,应该属于周边县城,还是平山县呢?


  研讨会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此类的历史文化归属问题,作讨论。


  张国全是施工代表方,对于文化属性问题,他不好插话,但他倒是挺喜欢看他们争的急赤白脸的样子,就差打起来了。


  光是历史文化归属问题,研讨会上就争论了将近半个月。


  这样下去不行,建筑形态构造方面上的问题,一点儿也没有进展,净讨论文化属性问题了,何时能正式开始施工。


  最后苏锦城只用一句话,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现象。


  “不管文化属性属不属于平山县,只要和平山县沾边的历史文化,就算抢也要抢过来。”


  至于周边县城对此会有争议,那不在苏锦城的考虑范围之内,就是靠着这种“强盗思想”,让古城项目迅速进入到建筑形态的构造当中。


  关乎到这方面的问题,张国全便有发言权了,和着几个古建筑方面的专家,从早上讨论到晚上,从寒冷的冬日到柳树发芽,翻阅参考的历史资料,设计过的草稿,堆满了两大桌子。


  张国全记得很清楚,那天时令正值春分,天气开始回暖,所有的预备工作全部敲定完成,大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他望着摞得高高的两桌子设计材料出神,那是苏锦城登上副县长位置的梯子。


  站在规划好的土地上,苏锦城说:“国全,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是,他做的每一件事,好像都能用“伟大”二字形容。


  前期各项事宜准备好,只剩下最后一项工作,关于拆迁的问题。


  由县政府出面,对规划好的区域所涉及到的居民,进行了妥善的补偿安置。


  但是其中有五家不愿意搬迁,县里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明确表示这是县里的希望工程,在文化历史方面是能造福平山县老百姓的。


  县里去了好几拨人,好说歹说,可人家不管你那一套,就是不愿意搬走。


  说到底,还是补偿款给的不够。


  苏锦城说:“如果不能说服这五家的搬迁工作,那么县里将重新考虑规划用地,但这又将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待,古城项目工程不能再耽搁了。”


  张国全猜出他的意思,望向一大片规划好的土地说:“古城项目我们公司几乎没有利润,这你是知道的,你该不会想把拆迁这种高难度的工作,也推到我公司来吧。”


  拆迁工作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如果古城项目工程是属于商业性质的项目,那张国全没话说,拆迁工作自然由他们公司去做。


  可提前已经说过,苏锦城也保证过,拆迁工作由县里去做。


  他果然没有猜错,苏锦城笑了。


  “国全,拆迁工作,光靠县里的那套做法有时候是行不通的,太文明了,恰恰由你们去做,反而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张国全往后退了一步:“苏主任,你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公司强拆?合着坏人让我们来当。”


  苏锦城也往后退了一步:“我可没有那意思。”


  两人四目相对,同时笑了起来。


  “国全,我的意思是你们可以用多种办法,不必拘泥于制度上的条条框框,相对来说,会比较灵活。”


  “我懂你的意思,但是咱想也能想出来,那五户人家无非是想多要拆迁款。”


  苏锦城陷入忧虑,他哪能不知道,沉默半晌说道:“我只能给你个县里的底价,超过这个价格,县里不会同意的。”


  张国全点点头,他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五户人家的拆迁问题。


  “国全,你放心大胆的去干,我不会让你白做,等完成了古城项目,我要送你一份大礼。”


  至于什么样的大礼,苏锦城没有说。


  他最后只说:“社会改革,必然伴随着牺牲。”


  说给他自己,也是说给张国全。


  可这个过程中,牺牲掉的是什么,苏锦城没有答案。


  回到公司的张国全,把谢军喊来,开始针对五户人家的拆迁问题,进行一个摸底商议。


  为了完成苏锦城交代的工作,首先要对这五户人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生活习惯到家庭环境,务必了解清楚,方能对症下药。


  摸查工作,交给了谢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