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 第341章 百姓闻新政,闻风而从之。

正文 第341章 百姓闻新政,闻风而从之。

  “嗨,咱们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也没有那老木匠的手艺,看来这新政与咱们种地的也没多大关系了。”


  此话说罢,引起了一众百姓的纷纷响应。


  解释文书的官员见状,立刻摆手说道,“诸位,农事一科虽不在察举制之中,但陛下也在学宫之中特意定下了典农司一门。”


  “各位老少,但有对农事精熟,或有特殊门道的,皆可去学宫典农司处以农事之经验换取铜钱。”


  “农事贡献特殊者,可在典农司内直接任职,由低到高,最低典农者可享等同县令文书之俸禄。”


  “最高可享等同各部议郎之俸禄。”


  那解释文书的官员以防大家对各官职间的俸禄不了解,立刻将俸禄兑换成了粮食的多寡解释给大众来听。


  一众百姓一听,无一不是十分兴奋的。


  那方才说话的汉子又问道,“我等农人农歇之时尚有时间,若是农忙,岂能有这等闲空?”


  “大家不必担忧,典农司既然是专职典农的,自然不会误了大家的农时。”


  “不仅不会误事,典农司的官员,还会根据各家的土地情况与环境,给出种植粮食的指导建议,并且会在农时统一租借耕牛与曲辕犁。”


  “但凡是入了典农司的农人,租借期间可免三户之租钱,朝廷收税时,可少交半数粮税。”


  “且,每年各县皆有粮产考查,若考察不过,当地主官守责。”


  “若考察通过,则奖励当地产量最高之人享典农司官职。”


  这些个解释新政条款的官员,皆是从京中吏员之中挑选的能言善辩之人。


  他们自身也是此次新政的一部分。


  如果当地的百姓有不查新政之规制者,先罚当地主官,其后便是这些负责解释新政条款的吏员。


  华夏之百姓,自古便是温良之辈,若非产生了让百姓活不下去的变故,他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便不会主动与官方作对。


  而对于此刻的官方而言,刘辩能选的新政,说到根上,只有两条路子。


  一条是学大汉开国之策,以黄老无为之治,休养生息。


  第二条便是学习秦之法制,尽可能地拔高农、工、文三个阶级的地位,并积极地鼓励生产。


  但如此做的同时,无疑会让原本只有种地这一个选择的百姓,涌向读书和做工两者之间。


  如此一来,原本的农人根基便会受到动摇,这也势必会影响大汉未来十年间的粮食产量。


  奖励农耕只能解一时之渴,而更完善的方法,则是刘辩之前便有设想的外扩殖民之策。


  以百夷,养炎黄。


  当那官员解释完所有的条款,百姓们也不再聚集,而是各自回家,思考着如何参与到于他们有利的新政之中。


  陈纪府内,这位老爷子刚在学宫上完了课,一回到了家中便被自己的儿子拉到了书房之内。


  “父亲,儿子本以为陛下至多会以新的察举之制改善农桑而已,没想到陛下的手笔会如此之大。”


  “儿观古今如此改革者,皆是能以骤成,此刻民间已经激起了千层之浪,若是……”


  陈纪听到此处摆了摆手。


  “儿啊,你能有敬畏之心,父亲十分欣慰,不论于陛下,还是于政事,我等臣子当牢记如履薄冰这四个字。”


  “但在父亲看来,此番改革,陛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以为,民间为何会突然间激起巨浪?”


  陈纪看向了陈群问道。


  陈群想了想,回答道,“百姓自然知道什么是有利于自己的,但如此有利于百姓,诸世家岂肯让步?”


  “你只说了其一,却不知其二,你且看来。”


  陈纪从怀中拿出了一叠学宫之中学子的文章给陈群看。


  陈群一看,便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竟然以黄巾之叛逆宣言,评价我朝政务,如此悖逆之言,岂可容之?”


  “呵呵,傻孩子!谁不知道这是悖逆之言?但文章会如此之多,你不会动动脑子吗?”


  “这是学宫近日里给学生的题目。”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黄天就一定是他黄巾么?”


  “旧的政局已经被打破了,新的政局会在陛下的引领之下,让大汉重回巅峰。”


  “你看看,此等文章,就差把陛下当做神明来供奉了。”


  陈纪说到此处,不再多言。


  陈群愣了片刻,轻声问道,“难道这是陛下授意?”


  “如此言论,早在民间有传,学宫也不会是以时事为题罢了。”


  “又有哪个世家敢于全盛之时的黄巾对抗?”


  “如今百废待兴,陛下欲下猛药,自然要无所不用其极,你不必太过担心,于陛下而言,我陈家虽不是架海金梁,却也是大厦之基。”


  “老夫激流勇退,便是要给你换一份功名。”


  陈纪拍了拍陈群的肩头,缓缓说道,“以后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此政一行,天下诸侯,若有不从,必自毁于民。”


  “若要相从,又岂能不被陛下揉于掌中呼?”


  “孩儿受教了。”


  陈群闻言,立刻拱手道。


  “行了,陛下既然给你放了半月的假,有空还是回学宫听听课,与学子聊一聊,了解一下坊间之言,也并无害处。”


  “儿子知道了,儿子这就陪父亲用饭。”


  陈群扶起了陈纪,此刻他对自己的父亲更加敬重了,而对刘辩这位天子,却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惧怕。


  同样的对谈,不仅发生在陈纪府中,也发生在了杨彪与司马防的府邸之中。


  而皇宫内的刘辩,此刻正在与满宠、荀彧制定着下一步的计划。


  “陛下,如此激励虽然会让百姓闻风而动,但国库内的余钱只怕难以为继啊。”


  “并且农事相关的政策,只有司隶之内,迁徙来的民众可以参与,其余各郡县的农人,绝大多数都早已依附在了各地的世家门下。”


  “若是始终无法有自己的农田,即便他们想参与新政的实惠,只怕也是力不从心的。”


  荀彧与满宠互为补充地说道。


  刘辩闻言,点了点头,“两位爱卿,你们说这滔天之浪,是层层叠叠,还是一蹴而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