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 第186章 刘辩平衡后妃,兵部奉旨扩建。

正文 第186章 刘辩平衡后妃,兵部奉旨扩建。

  回到皇宫后,刘辩按照常例先拜见了何太后。


  何太后的宫中,一众后妃以及得知了刘辩回宫的消息,也立刻赶了过来,给太后请安。


  “母后。”


  刘辩戎装未脱,拜谒母亲的礼节,行得有些吃力。


  “陛下怎么未换衣服就来哀家宫中了?”


  何太后口中说着刘辩未换衣服,心中却是为自己儿子一回来就来看自己而高兴。


  “陛下快坐。”


  “儿,还是站着吧,甲胄在身,恐怕弄坏了母后宫中的器具。”


  刘辩一拱手,老老实实地站在了何太后身边,此刻的他那还有沙场百战归的样子,完全是一副孝子贤孙的扮相。


  可何太后这般的女人就是吃刘辩这一套,她见刘辩急促,是又好笑又心疼。


  “陛下,哀家宫中等着你卸甲的女子可不少,不如陛下先去偏殿换了衣服,再与哀家寒暄吧。”


  “母后,这样不太好吧,儿子还是先陪母后说说话。”


  刘辩摆了摆手,笑道。


  “去吧,哀家宫中没有外人。”


  见何太后坚持,刘辩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立刻抬步走向了偏殿。


  刘辩当然知道自己的后妃都在偏殿之中,但这样的流程必须得走,这并非是庸俗的礼节,而是为了让后宫和谐必须的代价。


  只有何太后日子过得好了,他刘辩的后妃才能不被宗族礼法压制得太深。


  偏殿内,众女见刘辩入殿,立刻跪拜,欢迎陛下。


  “免礼吧。”


  “皇后,朕今日要宴请群臣,不知皇后准备得怎样了?”


  刘辩扶起了唐姬,柔声问道。


  “臣妾已经让张常侍去准备了,陛下放心。”


  唐姬缓缓起身,一边应和,一边招呼着姐妹们为刘辩卸甲。


  偏殿中并无他人,几位平日里便不太爱守规矩的妃子,便缠着刘辩讲述此战的见闻。


  刘辩稍稍一愣,虽说这有后宫干政的嫌疑,但此刻的场景下,用这理由搪塞她们,倒也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他索性修修改改,隐去了其中的政治谋划,将战事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了她们。


  “哎,可惜我们是女儿身,不然应该上战场建功立业。”


  孙尚香一边为刘辩卸甲,一边看向了马云禄和黄舞蝶,叹息道。


  刘辩闻言微微一笑,“朕也觉得宫中有些冷清了,不如朕在后花园专门划出一块地方,让大家骑骑马,射射箭如何?”


  三女闻言,立刻喜上眉梢,平日里刘辩在宫中之时,她们还需要刘辩带她们去城外驻军的武场习练弓马,已经是不便的事情。


  如今刘辩金口一开,她们可以在宫中习练弓马,岂有不高兴的道理?


  马云禄看向刘辩的目光瞬间便从略显哀怨,化作了含情脉脉。


  最高明的管理方式,从来不是限制欲望,需求一旦被限制,它一定会找到另一种畸形的方向来宣泄。


  所以对待这类需求,最好的方式是疏导,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在让步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将一切都放在可以商量的统一战线上,便不会让皇帝与后妃这种既是夫妻又是君臣的特殊关系,出现裂痕。


  “刚好百匠所里总能鼓捣出一些新奇的玩意儿,你们平日里读书罢了,便能拿着这些玩意儿试上一试。”


  “既能放松身心,也能为朕分忧。”


  刘辩为后花园开辟武场找足了借口,让原本对他过皇宫而不入的后妃们,是有气也生不起来。


  “几位娘娘,朕今夜要宴请群臣,照例该是在正殿宴请的,几位也能在偏殿同乐,但今日朕把晚宴设置在了偏殿。”


  “所以除了皇后可陪同朕出席外,几位只能待在朕的宫中饮宴了。”


  刘辩一拱手,一副告罪的样子。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此做派,让众女全部掩面一笑。


  “陛下,今日不论多晚,我等姐妹皆在陛下宫中等候。”


  大乔拉着小乔还有孙尚香与黄舞蝶的手,笑意盈盈地说道。


  刘辩老脸一红,无声地点了点头。


  出了偏殿,刘辩立刻坐到了何太后的身边。


  “母后,近日京中朝臣的家眷,可有大事发生?”


  刘辩握着何太后的手问道。


  “都是老婆婆了,能有什么事情,无非是担忧孩子的前途,丈夫的官位,总来我这里探查你这位天子的口风呗。”


  “不过最近啊,好几位夫人向我要了入学宫的名额,哀家也不好回绝,就闻了闻司马先生。”


  “但司马先生说,此事还是要陛下来定夺的。”


  刘辩听了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母后,都有哪几家的夫人问过?”


  “朝中除了荀氏以及与陛下结了亲的世家,其余的都问过了。”


  何太后微微一笑,回忆道。


  “朕不是给了他们名额吗?何必多此一举?”


  刘辩不解地问道。


  “这还不是那位司马先生的意思?他说什么这一批学子已经是授课的极限了,此后学子入仕多少,才能再招多少。”


  “除非这些世家的族老学究愿意来学宫授课,才能继续扩招。”


  刘辩闻言哑然失笑,“这司马先生,倒是会偷闲,朕还请了郑玄先生入学宫授课,他那会力有不逮。”


  “母后放心,此事朕不会让母后失了颜面的,朕明日便去学宫,治一治这司马先生。”


  何太后听了此话虽然高兴,但还是拉住了刘辩的手说道,“陛下,面不面子的不重要,对国家有利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陛下的政令不允许,那就是不允许,哀家也绝不会让陛下为哀家开这后门的。”


  刘辩见何太后说得一脸认真,倒也有些感动。


  看来不光是后妃,就连自己的母后也有听唐国丈在宫中开设的课程。


  “母后放心,此事无关政令,朕有分寸的,待下次那些夫人来看望母后,母后尽管告诉他们,名额如常便好。”


  刘辩与何太后聊完,时辰尚早,索性便逛一逛自己亲征时设立的兵部与户部。


  至于这吏部嘛,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大部分职能直接继承了尚书台的工作,所以办公地点也是在尚书台之中。


  刘辩先前敲打了袁滂,此刻先去户部倒会让他忧虑过甚,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先往兵部一观。


  兵部的众人接到了刘辩要来的诏命,也是第一时间在兵部的门口排开了阵仗,迎接刘辩。


  一入兵部的大殿,一应设施倒是齐全,就是沙盘置于殿中,倒是让这大殿显得有些小了。


  “孔明,你通知百匠所,年前让兵部扩建一番,起码要扩出两间偏殿。”


  “一是用来存放案牍,二来兵部职能特殊,一旦忙起来诸位可能都会不着家,朕索性在兵部为诸位修出休息之地,也好慰劳诸位的辛苦。”


  年轻一辈的臣子听到了刘辩的诏命,立刻大喜过望。


  但老一辈的杨彪与王允,脸上却浮现出了些许的忧虑。


  这兵部原本是刘辩亲征才设立的特殊应急部门,但皇帝下令扩建,这不就意味着兵部此后要常用了吗?


  那么接下去要么陛下会不断地亲征,要么就是即便不亲征,这兵部也会立在这里。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答案显然是后者,这同样意味着,这帮年轻的臣子,可以明目张胆地从他们这群老臣手中分权了。


  “臣,遵旨。”


  诸葛亮一拱手,不卑不亢,面色如常地接下了旨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