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 第136章 焦和孔融回信,刘辩先入青州。

正文 第136章 焦和孔融回信,刘辩先入青州。

  “子义呢?你怎么看?”


  孔融闻言点了点头,看向了身旁的太史慈。


  “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如今乱世,群雄并起,异族蠢蠢欲动,若是能天下大定,我太史慈当北驱乌桓,西伐匈奴!”


  “而今天子,入西凉,缓和了与羌人的关系,入上郡杀匈奴,与鲜卑通商,我能看出陛下的雄心,主公!追随当今天子才是大义啊!”


  太史慈拱手说道。


  孔融见当地文坛领袖和自家第一武将都选了刘辩,心中也有了打算。


  “好吧,请郑公回信,就以东莱郡之事,请陛下请来调停如何?”


  “调停两字甚善!老夫这就回信!”


  郑玄闻言立刻点头。


  “子义,你去备好艨艟,莫让陛下失望。”


  “末将明白!”


  太史慈闻言立刻答应了下来。


  五日后,刘辩已经领军驻扎在了泰山郡中,他先收到了焦和的回信,当日午后又收到了孔融的回信。


  晚膳时刻,刘辩将并未急着拆开的信放在了桌案上。直到诸将和程昱都用完了饭,刘辩才开始拆信。


  焦和的信很短,短的只有一句话,可这一句话,却让刘辩哈哈大笑。


  刘辩立刻将焦和的信件传给了程昱。


  程昱恭敬地接过后,打开帛书,只看到了臣愿弃青入司这几个字。


  这是世上有两种聪明人,一种是自己不可敌却要一意孤行不断提高自己增加胜算的人。


  而另一种则是直接放弃的人,例如刘禅就是这种人,而焦和也是。


  程昱看完信后并没有说话,而是接过了刘辩递来的郑玄回信。


  郑玄的回信就比较正式,其中不仅提到了他对刘辩建立的鸿文学宫的兴趣,更加指出公孙度对东莱郡的无理侵占。


  “仲德先生,认为我们该先去临淄(焦和所在)还是营陵(孔融所在)?”


  刘辩看着程昱,缓缓问道。


  “臣,建议陛下先往临淄。”


  “为何?”


  “若是先去营陵,恐让公孙度与袁绍联合。”


  程昱说得很简短,但却一针见血。


  “那你觉得,朕应该如何对待公孙度?”


  “他自封辽东侯,陛下不如给他坐实了,以东莱之地,换一个侯爵,他也不亏。”


  “仲德觉得,公孙度会接受?”


  “陛下正好以此试探,若他不愿以东莱之地换侯爵之位,可让他出兵援刘虞来换。”


  刘辩闻言点了点头,他也从程昱的只言片语之中,发现了程昱出谋划策的特点。


  程昱不同于郭嘉,也不同于诸葛亮,他并不会想得太远,而是抓住一件事将其谋划到极致。


  “就依先生所言,有劳先生回信郑玄,就说泰山毗邻临淄,朕理当先见老刺史焦和。如此才合情合理。”


  “臣,遵旨。”


  程昱闻言立刻开始动笔。


  “子龙,文远,为中后军,朕领五千朱雀军为前军,明日前往临淄。”


  “入青州后一定要约束兵士,不可妄为,乡勇之事朕不想再看到了。”


  还在用饭的赵云和张辽、高顺皆是面色凝重,他们所领的乃是天子亲军,代表的便是皇家威仪,若是亲军中出了乡勇那档子事,只怕他们的陛下会大开杀戒的。


  “臣等明白了。”


  几人对视一眼立刻心领神会。


  至于刘辩的身后的典韦嘛,他是不用提醒的,朱雀营中的下至伍长,中至校尉,皆是刘辩亲自挑选的心腹之人。


  可以说朱雀军的综合素养,相对其他三军,更为强横。


  “启禀陛下,这是京中与司冀前线的来信。”


  刘辩闻言接过了传令官手中的信件,立刻拆开了曹操的信。


  “袁绍前线的鞠义军旗乃是疑兵之计,曹操令关羽率军猛攻冀州边阵多日,基本可以确定鞠义的先登死士不在司冀前线。”


  刘辩递出了曹操信,交给了堂下众人。


  对于先登死士,最有发言权的还是张辽和高顺,他们虽然没有与之对战过,但也听过其名声。


  “陛下,若是刘虞无法及时策动乌桓,只怕幽州的代郡和涿郡很快变换陷落。”


  “陛下,文远所言不错,这先登死士,不惧骑兵,更兼攻城拔寨之能,我等若想援助刘虞,必须要拿下北海郡和东莱郡。”


  一向沉默寡言的高顺也拱手说道,若说他的陷阵营有什么对标的死敌,那必然是麴义的先登死士。


  刘辩闻言点了点头,拆开了京中的信。


  这封信有些不同,信函(一种装信的木盒,有一定防泄密的作用)之中除了帛书,还有一张纸信。


  刘辩立刻心中了然,取出其中的帛书,看了一眼便下放给了诸臣。


  “文若信中言明,鲜卑已经与刘虞开始接触了,他们提出的钱粮条件刘虞也都答应了下来,此刻已经移动到了幽州边境。”


  “若是鲜卑的骑兵遇上先登死士,胜负如何?”


  张辽闻言陷入了思考,沉吟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若是野战,鉴于鲜卑必不会死战,胜负当在五五之数,先登死士有战胜白马义从的先例,当有一定优势。”


  “若是守城的话,鲜卑骑兵无法发挥自己的机动性,只怕也不是先登死士的敌手,但延缓鞠义的进攻态势,还是做得到的。”


  “嗯,朕明白了,诸将且去准备,明日一早兵发青州。”


  刘辩点了点头,送走了诸将和程昱后,他才拿出荀彧代表校事府给自己的密信。


  “陛下容禀,朝中平稳,唯袁氏族中有与河北通信者,校事府已经调配力量前去监察,另并州上郡与西凉皆收到了袁绍的劝信。”


  “皇甫嵩将军与太守马超以将信送回京中。”


  刘辩看完密信,立刻提笔在纸张背面写了回信,只有一个字,可。这也是刘辩与校事府定的规矩,不同的事件,回信的方法也不同。


  袁氏与袁绍方面的通信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刘辩并未对京中袁氏做出严重的惩罚,但袁氏之中的小辈几乎已经不会把自己仕途的希望放在刘辩的大汉身上。


  如此情况之下,他们不与袁绍通信才是有鬼。


  而刘辩之所以还将他们留着,也是因为情报这种东西,有利也有弊。


  若是袁绍的亲族常年给他传递的消息都是确实可靠的,但却在关键时刻递出了刘辩想让他们递出的假消息呢?


  即便他袁家四世三公,在情报的方面并不比荀家差多少,但亲族和门徒之间,谁更可信,便是一个难题了。


  处理完校事府的事情,刘辩立刻再次给荀彧写信,让兵部针对公孙度、刘虞和北海孔融,做出分析。


  处理完这些事情,刘辩才回到自己的府中就寝。


  次日清晨,刘辩为泰山郡留下了部分军粮,便开始向着青州前行。


  得了军粮的乐进,立刻以此为基础,为泰山郡募兵,泰山经过徐州的掠劫,民无秋收之实,军无三月之粮。


  若非刘辩留下的军粮,乐进只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