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 第11章 刘辩问事于田亩之间

正文 第11章 刘辩问事于田亩之间

  “要说这国运呀,除了陛下,也就咱庄稼汉最能知晓!这土肥不肥,天气好不好,还不是看一眼就知道的事儿?”


  年轻人说着,给刘辩端了一碗水,见他手上有泥土,便喂他喝了下去。


  “哎,今年开年天虽不错,但就怕有虫灾啊。”


  李老伯饮了一碗水,有些担忧地说道。


  刘辩闻言深以为然,虫灾的确是东汉末年的首要灾害之一。


  “老伯我曾读到过一种防治虫灾的办法,等秧苗长成之时,用石灰、秆草灰筛成细粉,洒在禾谷之上,蝗虫便不会去吃。”


  “还有一法,可在庄子内饲养鸡鸭,也可捕食蝗虫。”


  刘辩说完老伯点了点头。


  “第一个法子倒有些苗头,老头子我会立刻上报庄长的,但是第二个嘛,人都吃不饱了,哪还有余粮喂鸡鸭?”


  刘辩闻言,也只能默默记下,毕竟蝗灾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成形,只怕是会将大汉根基彻底吃干抹净。


  “老伯可知飞蛾扑火?其实那蝗虫亦然,虫灾将起之时,可派人夜间巡查,田间挖坑后竖起火把,等那虫儿过来被火烧灭后,再埋入坑中。”


  “哎呀娃儿,你是何处来的学子?怎的有如此多办法?你在这里等着,我这就去禀告庄长,好叫你娃儿也有个差使。”


  李老伯说罢便要起身,此刻一匹飞马从远处奔来,骑马的兵士将一封信交在了张常侍手中。


  张让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拆封读信。


  “陛下!陛下!大喜啊!青州大捷!”


  张让一面喊,一面顺着田亩奔了过来,喊声之响,让跑出十几步远的李老伯也止住了步子。


  刘辩接过信件一看。


  “臣,曹孟德,三拜九叩。”


  “臣得陛下天谋之恩,不敢揽功。”


  “臣初入青州,便与黄巾贼徒大小奋战十余场,尽皆大胜,然,贼徒之中不乏纯善百姓,孟德不忍弃陛下子民于不顾,乃分军粮于民,民尽归心陛下。”


  “但臣所带军资有限,未敢轻动,曾书信与青州太守,然太守虽资军于臣却奈何贼徒反攻,正当困顿之时,陛下遣天军至此,以解臣燃眉之急。”


  “王越将军勇猛异常,却仍有仁心,匹马单骑杀入敌营阵斩敌首之余,不曾乱杀妇孺,而以陛下天威示之,遂贼军尽归陛下。”


  “经臣初步统计,贼寇之众约有四十余万,其中妇孺、稚童、老者所占半数,臣已请王将军轻装简行,先行回京,望陛下早作裁断。”


  刘辩看了信十分满意,但对四十万人的安置起了担忧。


  “张让,拿地图来,只要京都左近的。”


  “遵旨。”


  张让满面的喜色,让小太监跑回了马车中出去地图。


  不一会地图便到了刘辩手中。


  他看着洛阳所在的司隶州一时间有些举棋不定。


  “陛下,上洛郡上接雍州,下达荆州,既可驰援洛阳,亦可对豫州用兵,乃是上上之选!”


  刘辩听了童渊的话,顺着地图看去,上洛郡就在洛阳左侧,的确是上佳之选。


  “不知当地可容得下这四十万之众?”


  “容得下的陛下,黄巾之灾加上士族圈禁,当地的望族早已搬迁,再加上历年旱、虫两灾,流民便是有一小半从那里来的。”


  刘辩听了张让的话,虽然说的是那个理,但就是越听越气,恨不能踹他一脚。


  “陛下?”


  李老伯怔怔地指着刘辩,刘辩瞧了过去,老伯立刻缩回了手指,跪倒在地,他这一跪,田里所有的庄稼汉全部跪倒在地。


  刘辩见状立刻把手中地图交给了童渊,随后把老伯扶起来,“快起来,我大汉的江山还要靠你们这些庄稼汉养活嘞!”


  “陛下,草民不敢啊!”


  刘辩那能犟得过常年劳作的老伯,扑通一下,他又跪进了泥地里。


  “诸位,起来!朕有话要说!”


  刘辩无奈,好了一嗓子,在场的众人听到皇帝下令,尽皆保持着立刻能跪下的蹲姿。


  刘辩看了只好摇了摇头,“你们是我大汉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大汉的子民,朕要你们站直了!”


  “没有你们辛勤劳作,哪里来的高官厚禄,哪里来的五谷丰登?”


  “朕从光武先帝,学治国之道,于民一篇,先帝只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是何意?就是说,大汉待老百姓好,大汉便好,大汉对老百姓不好,这天下是否姓刘犹未可知啊!”


  刘辩说完,身后的臣子吓得尽皆跪倒,可地里的庄稼汉们却渐渐挺起了腰板。


  “快!记下陛下之言!”


  “在记了!”


  蔡邕拨开了袁滂的手答道。


  “朕,当效仿光武先帝,效仿高祖皇帝,更要效仿三皇五帝,善待尔等,今日朕便借你们劳作之地处理政务,不知可否?”


  刘辩说罢,不顾身份,对着一众庄稼汉拱手行礼。


  这一下让这群汉子有些发愣,皇帝说了不让跪,却又学不来文人作揖,只要不住地鞠躬行礼。


  “张让,老师,我们席地而坐,继续讨论。”


  刘辩说罢,走上了实地,脚上的泥水很快便被春风吹干,他却浑不在意。


  “我基本同意老师的安排,张让,快马急行,让孟德直接带人前往上洛郡,可不来见朕,且百姓到地后,当整合当地未离开的百姓,重新编撰户籍。”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若无可用之人,只怕反倒添乱一场。”


  唐瑁立刻跑了过来,说道。


  “国丈定有办法,直说无妨。”


  “臣听闻颍川荀氏有一对叔侄,乃是辅国良臣,臣愿书信一封,请他二人入朝为官。”


  “准了。”


  刘辩微微一笑,立刻同意,这让几位大臣连着自己的老师都颇为惊讶。


  “继续说,编撰户籍之后,当不分军农,尽数开垦农田荒地,这件事交给张常侍办,牲畜和农具,皆有朝廷垫出,先免除上洛郡两年赋税,卿等可有异议?”


  “臣……”


  除了奋笔疾书的蔡邕外,唐袁二人有些跟不上刘辩的速度。


  刘辩放慢了语速再说了一次,袁滂觉得先不提免除之事,好让军民一心。


  “嗯,袁爱卿这建议可用,但是该免还是要免的,袁爱卿记得当朝上奏便好。”


  “这……陛下,如此大功,臣岂敢……”


  “袁爱卿,你并非汝南袁氏,可谓是朕的孤臣,而今你年事已高,期间辛劳朕是知道的,不必再说了。”


  “是啊袁老,你就收这吧。”张让立刻说道。


  刘辩见袁滂没有意见,立刻说道,“今时不同往日,朕需效法先秦耕战之法,以定中原,然先秦法度森严,有违人道,便以屯田制改之。”


  “朕观晁错曾言,徙民实边之说,颇为有理,今当以司隶州为边,设典农官,募民耕田,此为民屯,参与民屯者可免兵徭两役。”


  “无战事之时,可令军兵耕种军屯之地,且佃且守,只需缴纳地租即可,剩余粮食就地建仓,可供军需。”


  “但典农官一职,需精通术数,且刚正不阿,袁爱卿是大司农,不如就由袁爱卿的公子袁涣担任如何?”


  刘辩行事雷厉风行,不仅大臣们听到了他的命令,连田里的庄稼汉们也听到了。


  他见唐袁两老正在沉思,而庄稼汉们跃跃欲试的样子,索性便让他们说两句。


  “李老伯,有话直说,这里不是朝廷,说错了也无事的。”


  “老头子我…也没什么大见识,但只有一件事咱庄稼汉清楚。”


  “就是那开荒难,守土却容易,若是军民一心开了地,咱们得了好处,却薄待了军士,到时只怕遭殃的还是我们……”


  李老伯说罢,刘辩点了点头。


  “此言有理,此事分为三步解法,其一将官当以身作则,其二兵士粮饷不可拖欠,其三须明正典刑,若有军士劫掠者,当斩不赦!”


  “陛下,此法虽好,但人心自古难以约束,不知……”


  唐瑁发出了疑问,一旁的张让却笑意盈盈。刘辩随即点头让他解答。


  “陛下早就想到办法了,陛下前日里命一众史官重写我大汉历代诸将事迹,如今已经编纂成册。”


  “届时只要每处军营设一位宣讲官,每日早晨训练,午饭时宣讲,午后耕种,晚饭时再行宣讲。从根本上教会兵士何为大义,便能有效杜绝上述之事。”


  张让说罢还看了一眼刘辩。


  刘辩满意地点了点头。要说别的技术他可能记得不多,但是思想教育这块,现代华夏人,简直手拿把掐。


  袁、唐两老闻言,深知其中利害,立刻将张让摁到了蔡邕身边,张让刚装完,原本还在得意,却犟不过俩老头,尤其是刘辩的岳飞,只得仍由他们裹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