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联军向前推进了二十公里,距离山口城仅剩十公里。
正常情况下,革命军陆军在国内作战时,每日行军速度通常控制在三十公里至四十公里。这次,革命军在异国他乡作战,缺少骑兵,又要兼顾法军和幕府军,便刻意放慢了行军速度。
联军在山口城外十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当晚,藩军夜袭联军。他们不敢进攻革命军和法军,集中兵力袭击间部诠胜的幕府军。
兵法云,哀兵必胜。藩军打不过革命军,对付幕府军却是很有信心。间部诠胜麾下的幕府军,号称三万,实际只有两万,从西国各藩征调而来。
长期以来,长州藩一直都是西国各藩中军事实力最强的藩国。此次征长,西国各藩被迫出兵,协同幕府对战长州藩。
开战之初,各藩惮于长州藩的军力,出兵并不积极,在战场上的表现也很消极。但联军在战场上表现神勇,长州军节节败退。幕府军副将间部诠胜的威信大大提高,各藩军队也态度大变,作战相当踊跃。
这一晚,长州军与幕府军大战。长州军人少,但同仇敌忾,士气更高。幕府军人马更多,又采取守势,以逸待劳。一时间,两军彼此难分上下
间部诠胜派人向联军求救。联军司令陈清泉不顾夜黑情况不明,派遣两干援军增援幕府军。长州军败退。
次日一大早,间部诠胜及法军代表皮埃尔,准时来到革命军军营,与陈至立商量今日的安排。
按计划,联军将继续向山口城进发,直到山口城外两公里的地方扎营。根据最后通牒,长州藩应当于今日下午十四时无条件投降。
对于昨夜的战斗,间部诠胜没多说什么,皮埃尔却很有感触。他说:
“陈先生,昨晚长州藩军夜袭幕府军,作战相当勇猛。经过这么多天的战斗,我们原本以为,长州军已是强弩之未。没想到,他们还能坚持战斗,还敢主动夜袭联军。
“我想,我们或许应该慎重考虑,是否应该继续要求无藩军无条件投降。如此苛刻的条件,或许会迫使藩军再无顾忌,鱼死网破。”
陈至立看了下间部诠胜。间部诠胜只是耸了耸眉毛,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于是,陈至立说道:“皮埃尔先生,我们已经向长州藩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长州藩无条件投降。此时再放宽条件,岂不显得我们心怯,反而鼓舞了藩军顽抗到底的信心?”
间部诠胜则说:“昨晚的战斗,长州藩兵锋直指幕府军。我在幕府军营中,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藩军缺少火器,火器缺少弹药,甚至用上了弓箭和长矛。
“由此不难看出,藩军已是强弩之未,不可能守住山口城。我们离山口城只剩二十里路了,胜利就在眼前。舍弃唾手可得的胜利,反而让敌军让步,岂非不智?”
此次征长,幕府军总督松平容保特意强调,联军与幕府军本来互不隶属,互不干涉。但间部诠胜有意消灭长州藩,与中国走得很近,甘愿受到联军的节制,对中国提出的奉还版籍、均田免赋等计划,也举双手赞同。
当联军内部出现了分歧后,间部诠胜也坚定站到了中国一边,支持中国的无条件投降要求。
有了间部诠胜的支持,皮埃尔不好再坚持己见。陈至立则语重心长地劝道:“皮埃尔先生,在对日政策上,法国与中国的立场是一样的。我们都支持幕府,希望幕府能够统一日本内政。
“长州藩是尊王攘夷派武士的大本营,也是日本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我们要支持幕府,就得从根本上消灭长州藩,就得实施奉还版籍、均田免赋两大政策。
“奉还版籍、均田免赋,将从根本上改变长州藩的现状,必将受到藩内各种势力的抵制。如果长州藩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有条件下的投降,我们想搞奉还版籍、均田免赋,基本是行不通的。”
在长州藩实施奉还版籍和均田免赋政策,皮埃尔也是支持的。听过陈至立的解释后,他释怀了不少。
之前,中英法三国联合干涉萨摩藩,以英国为主导。战后,三国与萨摩藩签署了和约。但英国存心支持萨摩藩,战后和约条款相当宽松。
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照样主政萨摩,萨摩武士对外国人同样抱以敌视态度。唯一的例外时,萨摩藩与英国的关系迅速升温,萨摩武士对英国人格外友好。
这在皮埃尔看来,等于是英国人吃独食,把其他国家排除到了萨摩藩以外。
在长州藩问题上,法国选择与中国亦步亦趋,有意与英国人唱反调,显然汲取了萨摩藩的教训。
于是,联军坚持原定计划,要求长州藩无条件投降。今日,联军将继续向山口城进发。但拔营时间推迟两小时,联军官兵昨晚夜战,得以多休息两个小时。
中午12时,联军抵达山口城外两公里外的地方,在此这停营造饭,等待攻占山口城。
藩军接连挫折,已经无力再阻挡联军。守将大村益次郎束手无策,把藩军全部撤回城内,准备与城共存亡。
他曾对奇兵队寄予厚望,扩编的奇兵队达到一万多人。队伍纷繁杂乱,不下几十种之多,名称亦五花八门,如“农民队”、“力士队”、“先锋队”、“八幡队”、“集义队”、“义勇队”、“荻野队”和“游击队”等,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三五百人。
藩军接连战败,奇兵队也难以为继,纷纷作鸟兽散。山口城是座新修的城堡,位于山地,纯粹为了军事防御而修建,本身容量有限。
大村益次郎把藩军撤回城内,试图凭险据守。藩军主要由八组军队和藩主直属军队组成。八组军队皆为八位家老的私兵,由于家老们在战降问题上意见不一,八组军队内部已然不稳。
大村益次郎打算把三组军队撤到城外防御。这三组军队,皆为主张投降的家老的军队。但家老的地位高于大村益次郎,大村益次郎调不动他们,只得向毛利敬亲求助。
毛利敬亲已经抱着必死之心,担心三组军队会趁机投降联军,觉得自己还有威望罩住藩军,拒绝了大村益次郎的建议。
14时,最后通牒时间已到,毛利敬亲拒绝投降。联军开始攻城,首先使用火炮轰击城墙。
山口城的城墙并不牢固,虽然地处山地,却并未用条石修葺城墙。因为石质城墙费用高昂,且重量较重,易受地震破坏。日本的建筑大多使用木质,一是造价便宜,再就是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
联军的火炮轰击了一个小时,在山口城墙上打开了一段百米长的缺口。紧接着,幕府军、革命军和法军,相继冲入城内,与长州藩军展开巷战。
藩军退无可退,表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军队视死如归,包括尊王攘夷派武士、毛利氏的直属军、五组家老军队,都与联军血战到底。
但因为双方实力悬殊,这部分军队官兵大部分战死,甚至还有自杀者。大村益次郎、桂小五郎等攘夷派武士大多战死。毛利敬亲切腹自杀。
还有三个家老主张投降,所属部队态度消极。有一组军队开后门逃走,剩下两组军队干脆投降。
毛利敬亲死后,以益田右卫门为首的三位家老,拥立毛利敬亲的儿子毛利元德为新任藩主。新藩主第一道命令,便是命令藩军放弃抵抗,向联军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