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至立秘密返回南京,专门为了汇报日本局势而来。他连家都没回,直接到了皇宫,列席军政委员会会议。
资政院议长唐约翰先到,见到外交部长张锦谦和陈至立,便调侃陈至立道:“公使先生,听说长州藩武士对你恨之入骨,派剑客攻入了公使馆,势必要夺取你的性命。”
陈至立也半开玩笑地说道:“是呀。日本武士太嚣张,所以我回国搬救兵。日本局势已乱,有必要再次派兵干涉。到时候,还要请议长成全。”
帝国各项制度已经成熟,资政院作为上议院,负责讨论决定大项方针。如果要武装干涉日本,就得在资政院上讨论通过。陈至立说需要议长成全,原因便在于此。
但在事实上,为了提高效率、为了避免走弯路,国家的大项方针政策大多由军政委员会决定,甚至由杨烜本人决定。
军政委员会做出决策后,再由政务院、革命军、最高法院等职能机构提出议案,提交资政院表决。然后,资政院再将议案提交皇帝签署,维护皇帝的最高权威。
资政院为上议院,议员大多为功臣宿将,对皇帝倾心追随,对军政委员会倾心认同。成立至今,资政院与皇帝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从未否决过军政委员会的提议。
杨烜也在有意提高资政院的地位,把一些无关宏旨的议案提交资政院,由资政院充分讨论研究。在有关教育改革、铁路线路选择、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问题上,资政院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提升议案质量、确保问题解决,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杨烜的设想下,中华帝国是一个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政制最突出的特点是:
君主世袭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决定政府重要人事。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
杨烜是开国之主,威望巨大,见识超前。有他把舵,中华帝国这艘巨船必能沿着正确的航向高速前进。但他必须未雨绸缪,完善帝国制度,将来哪怕子孙不肖,国家也不致受到影响。
甚至于,哪怕皇室成为英国那样的虚君,哪怕皇室逊位拥护共和,国家也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依然能够维持文化、制度、科技等方面的先进性,依然能够站在世界强国之列。
这才是杨烜的理想。他最佩服的外国近现代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另一个是美国国父华盛顿。
华盛顿自不必说,带领民兵打赢了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并无私心,拒绝加冕为位,确立了共和政制。
法兰西帝国一世而亡,拿破仑一世在位时间也很短。但拿破仑以铁血手腕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把法国大革命推向欧洲,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根基。尽管拿破仑兵败被囚,他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却保留了下来,成为法国复兴的重要力量。
从滑铁卢战役至今短短40年里,法国政局动荡,相继经历了波旁王室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可谓是崎岖多折。
《拿破仑法典》成为大陆法系的重要渊源,由于《拿破仑法典》的历史性进步,法国不管由哪个政权当政,均继续沿用《拿破仑法典》,保留了复兴的火种。
拿破仑二世当选第二共和国总统后,继而发动政变组建第二帝国,在任上加强集权,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借助克里米亚战争,法国粉碎了神圣同盟,再次崛起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中华帝国创建新式法律,同样师承《拿破仑法典》。杨烜所努力所求的,便是创制一整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涵养出生气勃勃、泽被大众的先进文化,为中国之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提高资政院的地位,发挥资政院的作用,正是杨烜完善制度的一大体现。
军政委员人数不多,与满清军机处、日本幕府幕阁相似,只有四五个人。人员很快到齐,杨烜到场后,陈至立先简要介绍了当前的日本局势。
杨烜一针见血地问道:“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长州藩有多大的能量,能否挡住幕府的征讨?第二个,幕府威望如何,能否号召外藩征讨长州藩,能否平定长州藩的叛乱?第三个,井伊直弼能否稳住局面,是否能够继续掌控幕府,是否值得我们继续支持他?”
这三个问题,实乃对日决策的关键。众委员对此非常关心,关切地看着陈至立。
陈至立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大人物,虽不至于一言兴邦、一言亡邦,但他的话,无疑将成为军政委员会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好在陈至立用心尽责,已在归国途中做了充分的思考。他整理好思路,胸有成竹地说道:
“回皇上的话。第一个问题,长州藩自古与幕府不和,藩士尚武成风,藩主为毛利氏,一向桀骜不驯,敢于向幕府叫板。
“长州藩的军事实力,一向在日本外藩中数一数二,综合实力与水户藩不相上下。水户藩刚刚爆发过内乱,藩主与幕府不和,势力大减。
“因此,长州藩的军事实力,可称外藩第一。陆军为当之无愧的第一,海军在萨摩藩之下。萨摩藩海军在鹿儿岛海战中全军覆没,长州藩势力更加猖狂。
“我认为,长州藩具备叫板幕府的军事实力。不久前,幕府军与长州军在京都火并,萨摩军、会津军参与其中,支持幕府军对抗长州军。
“长州军在京都仅有一干人马,表现相当勇敢,攻破了京都城门,一度攻入御所。但天皇下诏谴责了长州藩,萨摩、会津等强藩也合力攻击长州军,最终把长州军逐回了长州。
“如果萨摩、会津等强藩置身事外,幕府不一定能够平复长州藩叛乱。这一结果是非常严重的,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井伊直弼的下台,甚至导致幕府的倒台。”
讲到这里,陈至立停顿片刻,留给各位领导以思考的时间。杨烜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外交部长张锦谦补充道:“或者说,如果外藩阳奉阴违,表面遵从幕府号令,派军队征伐长州,但他们出工不出力,也不一定能够平定长州叛乱。”
日本幕藩体制下,幕府相当于各藩国的盟主。遇有大征伐,幕府会向各藩国摊派兵力,胁迫各藩出兵出力。各藩国出兵时,武器、粮食、弹药皆由各藩国自行提供。
这种松散的提供,决定了幕藩体制的松散性、脆弱性。当幕府将军威信足够,幕府实力强大时,外藩固然会受其胁迫。一旦将军威信不足,幕府势衰,各藩国就会阳奉阴违,趁机趁虚而入。
最典型的,莫过于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几乎鼎定天下,却在本能寺之变中死难。之后,丰臣秀吉继承信长遗志,统一日本。
秀吉穷兵黩武,胁迫各藩国出兵侵略朝鲜,妄想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却被明朝军队打得大败。
消息传到国内,“老乌龟”德川家康忍耐多年,终于起兵造反,击败丰臣秀吉,建立了德川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