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1850再造中华 > 第648章 认购国债

正文 第648章 认购国债

  普鲁士大使冯施佩与英国公使额尔金一样,都是贵族出身。在普鲁士以及德国其他邦国,贵族出身的人,通常在姓氏前冠以冯的前缀。


  冯施佩出身于普鲁士军人世家,身材挺拔,军服齐整,在一众洋人外交官中颇受人瞩目。


  与英法俄等传统列强相比,普鲁士是个小国,只是德意志联邦中的一个小邦,国际影响力相当有限。


  上半年的巴黎和会上,普鲁士与中华帝国一样,被排斥在谈判桌外。只有当议题涉及到普鲁士、中国时,两国才被邀请上谈判桌。


  这恰恰是两国国际地位的鲜明写照。同时,普鲁士亟须统一德国,中华帝国亟须统一中国。两国相距万里,没有利益冲突。


  在相同的利益推动下,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不仅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提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大使与公使职权相似,但在邦交国享受的礼节待遇略有不同。


  至此,中华帝国与两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一为美国,另一个即为普鲁士。


  杨烜对冯施特很有好感,和他握手,然后说道:“大使先生,我邀请你明天到皇宫一晤,请你务必赏脸。”


  这是一种相当难得的礼遇,令冯施特很长面子。他也很高兴,向杨烜敬了一个标准的普鲁士军礼,说道:“皇帝陛下,恭祝您武运长久,我明天一定准时赴约。”


  国宴的重点不在于吃饭,而在于社交。杨烜吃过之后,随即端起酒杯离席,坐在一旁的休息桌前,和赴宴的宾客攀谈。


  各国外国官之后,各国名流也结伴走了过来。为首的名叫唐威廉,是英国《泰晤士报》派往中国的记者。


  康威廉政治倾向亲华,发表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算是帝国的友人。除此之外,他还业余时间写小说,和杨烜算是笔友,常有书信往来。


  他敬了杨烜一杯酒,说道:“皇帝陛下,您用兵如神,指挥十几万革命军举重若轻,三下五除二就全歼了湘军。这其中蕴含着太多精彩的故事,若能写成书,一定比《恺撒战记》还要精彩。”


  《凯撒战记》是古罗马军事著作,主要分为《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两部,由凯撒大帝本人书写,主要记述了凯撒率军征服高卢,以及与政敌庞培内战的故事。


  这本书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富含战略战术,堪称欧洲版《孙子兵法》。杨烜亦读过这本书,尤其对《内战记》中坚持和谈为先、争取社会舆论的观点,深表赞同。


  杨烜笑笑,说道:“康先生,感谢你秉笔直言,在《泰晤士报》上说了很多革命军的好话。我听说你在写小说,真想看到它早日出版,一睹为快。


  “若你对革命军的故事感兴趣,想从中获取题材,可以到军政部寻找素材,我可以给予你这方面的帮助。”


  杨烜对宣传工作非常重视,经常身体力行撰写文章,宣扬革命军的事迹,鼓吹中华帝国的主张。知识界把他的主张概括为“杨学”,杨学也成为当今帝国最热门的显学。


  康威廉对道:“皇帝陛下,感谢您的慷慨。我想,您才是最大的题材。您年轻有为,身上却有着太多的传奇故事。如果写成传记,一定会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传记。”


  康威廉一直想为杨烜写一本官方传记,自己也好趁机出名。杨烜却对此十分慎重,一直不肯松口。


  工商界名流也走了过来。新宁集团董事长廖坤、怡和集团董事伍德彝,走在前面,首先要杨烜贺喜。


  廖坤也算是帝国元老,原是广东肇庆人,出身于火药世家。当年杨烜起兵造反,从广东向广西战略撤退时,中途攻下肇庆。


  廖坤掌管着一家火药作坊,率领家丁、工人一起加入义军,归入杨烜麾下。杨烜刚刚创建黑旗军,急需火药生产技术。廖坤的加入,无形中解决了燃眉之急。


  杨烜封他为黑旗军兵工厂厂长。黑旗军夺下南宁根据地后,廖坤受命将兵工厂改建为新宁公司。


  如今,新宁公司成了新宁集团,是帝国境内最重要的工业集团之一,尤其擅长制造枪炮弹药。


  怡和集团股权结构更杂,甚至还包括洋人股东,是帝国境内资金最雄厚、实力最强大、技术储备最完善的工业集团,尤其擅长造船、铁路工程建设。


  伍德彝则是杨烜的小舅子、皇后伍菡的亲弟弟。当年杨烜艰苦创业,以伍家为首的广东海商,为杨烜贡献了大量资金。广东海商对于帝国的早期发展,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谈及认购国债,廖坤和伍德彝都非常踊跃。


  廖坤说:“新宁集团是国企,由国民政府控股,自当踊跃认购债券。我们愿意认购二十万元战争债券、十万元海军发展债券。这三十万元债券,全当作无偿捐助,我们付款拿到票据后,就会把票据送还央行。”


  杨烜并不喜欢这种一锤子买卖,他宁愿新宁集团持有国债,收取利息。这样一来,国家再度发行债券时,新宁集团没理由不继续认购。


  不过,他并不明说,而是用商量的语气说道:“新宁集团想报效国家,这是好事。但新宁集团是国企,上缴利润本就是报效国家了。


  “你们也需要流动资金,没必要无偿认购国债。我看,你们还是持有国债为好。将来如果资金上有困难,可以用国债做抵押,缓解燃眉之急。”


  皇帝说的话,廖坤焉能不听?他反应很快,随机说道:“既如此,我们新宁集团愿意认购三十万元战争债券,再认购十五万元海军发展债券。”


  怡和集团的规模是新宁集团的两倍,但怡和集团不属于国企,不由政府控股。怡和集团中还有不少英美商人的股份,但伍德彝同样不甘示弱,说道:


  “怡和集团是新宁集团的晚辈,本不该出风头,在金额上超过新宁集团。但认购债券事关西征和海军大业,我们不敢自甘落后。


  “我代表怡和集团,愿意认购五十万元战争债券、二十五万元海军发展债券。”


  伍德彝虽然年轻,身份不同一般,这几年又跟着皇室历练了不少,眼界大开,手段魄力也增长不少。


  杨烜对此很满意。这两大集团,一下子就认购了一百多万元的国债。帝国前途一片光明,前景引人遐想。有他们带头,国债发行一定会很顺利,西征和海军建设就没了后顾之忧。


  他投桃报李,问道:“新解放区各省省委会陆续成立,届时必将大力招商引资。你们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看。”


  杨烜对工商业发展看得很重,指示帝国国民经济委员会制订了一套评价细则,督促各省加速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省份,相关官员会优先得到重用。


  在此风气下,很多省委也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这对于新宁集团、怡和集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廖坤说:“湖北大冶富含铁矿,江西萍乡富含煤矿。我们新宁集团实力雄厚,机器充足。我们想参与开发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在湖北当地建设铁厂。”


  伍德彝则说:“怡和集团参与修建了河内至桂林的铁路。下一步,我们想承接桂林至武汉的铁路,打通长江以南陆上通道,连通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交趾五省。”


  杨烜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说道:“这是好事,你们不说,我也会鼓励你们这样做。这样,回去之后,你们向国民经济委员会发个函,详细报告此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