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风流皇太子 > 第569章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5/5)

正文 第569章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5/5)

  太极殿。


  朝堂。


  驿卒冲到殿前,翻身下马,冲进了殿中。


  “启禀陛下,达兰扎德草原捷报,夏乾联军斩敌三十四万,俘虏牧民五十余万,牛羊牲畜数百万。”


  “现如今,乌那达达已率领剩下天奴儿溃军和牧民渡过大仙娥河,逃亡漠北。”


  “达兰扎德草原已全部被我军占领。”


  叶澜天心中狂喜,脸上噙笑,急忙道:“我军伤亡如何?”


  驿卒应声道:“我军伤亡三万六千余将士,大乾伤亡五万。”


  此话落地,哗然一片。


  “好家伙,灭了天奴儿三十四万大军,我们大夏折损兵将才不足四万,这仗打的真是神了。”


  “谁说不是呢,大将军不愧为我大夏军神,听说此战是由大将军全权指挥的。”


  “天佑大夏,天佑我大夏啊,今后我大夏北疆,二十年之内都不会再有战事了,乌那达达带走的溃军才不足四万。”


  “太子爷真是我大夏副将,去年灭的大俞四十万兵甲,今年反手又灭了天奴儿三十四万大军,真当是举世无双。”


  .......


  殿中文武百官惊呼着,议论纷纷,喝彩连连。


  叶澜天登基十八年了。


  这十八年间,大夏积弊,内忧外患。


  没想到,太子爷起势还不足两年,便将大夏内忧外患,解决到了这般地步,真是太不容易了。


  紧接着。


  高德上前将塘报接了过来,递给叶澜天。


  叶澜天挥了挥手,“来人,带他下去休息,赏银百两。”


  驿卒心下大喜,揖礼道:“谢,陛下。”


  看来还是送捷报的活比较好,还有赏银拿。


  与此同时。


  魏无忌和南宫夜,率领文武百官站了出来,揖礼齐声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


  叶澜天脸上噙着喜悦,压了压手,“诸位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请坐。”


  叶澜天也太高兴了,这是光宗耀祖,名垂千古的大好事。


  见叶澜天高兴。


  文武百官皆是松了一口气。


  其实太子爷在大夏发光发热,如日中天,带领大夏逐步走向强盛,是好事,但也不是好事。


  毕竟如今太子爷已是功高盖主。


  若是再过几年,估计天下百姓只识太子,不识皇帝。


  虽然叶澜天也是一位圣君明主。


  但看到叶澜天这副模样,文武百官亦是放下心来。


  看来陛下与太子之间的感情是先父子,后君臣的。


  如此最好。


  不然这两龙同朝,还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倒也不是说叶澜天的能力,不如叶洵强。


  只是这十八年以来,叶澜天是倾尽所能的在布局一切,高筑墙,广积粮。


  不然叶洵也不会每件事都干的如此顺利。


  换而言之,太子爷每次出彩的地方,都有叶澜天的默默付出。


  旁的不说,他死乞白赖,亲临穆府,为叶洵求亲,让穆凌霜当了太子妃这件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谁人不知太子妃对太子感情的真挚?


  若是没有太子妃倾尽所有的付出,那也不会有太子的今天。


  殿中。


  叶辰亦是非常激动,越发感觉自己的明智,估计用不了几年,他就能退出朝廷,当自己的逍遥王爷去了。


  南宫夜也不再因叶洵立下如此丰功伟绩而恼怒,心中亦是感激叶辰当初的果决。


  如今看来,大夏再也没有人比叶洵更适合当储君了。


  紧接着。


  叶澜天坐到龙椅之上,缓缓打开塘报,里面记录着此次北伐战争的战果和叶洵对达兰扎德草原治理的规划。


  渐渐的,他的脸色沉了下来。


  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战利品只有十万匹战马。


  这特么的什么情况?


  金银财宝没有,牲畜牛羊没有,连那些俘虏的天奴儿附庸部落,都直接成了大夏子民,还不纳税?


  叶澜天忍着怒火,继续往下看去。


  看到牧民的诸多义务和牲畜是暂借的,他的情绪才缓和了许多。


  叶洵治理附庸部落的法子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因为大多国家对于附庸国,亦或是部落是极为苛刻的。


  打仗的时候需要他们出兵,打先锋送死。


  不打仗的时候需要年年岁岁纳贡。


  叶洵治理这些游牧部落的,虽然看不见眼前的太多利益,但大夏若是蒸蒸日上,不断发展强盛。


  这无疑是最好的法子。


  可谓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叶澜天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弊。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利于事,不必循旧。


  国家发展就是要大胆的尝试,叶澜天到不认为是什么坏事。


  况且叶洵干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望着叶澜天那阴晴不定的脸。


  魏无忌起身,揖礼道:“陛下,是有什么其他事情发生吗?”


  叶澜天微微摇头,“倒不是其他事,只是太子对于草原部落的治理,做了一番规划,提出许多新的观点......”ъìqυgΕtv.℃ǒΜ


  随后,他将叶洵治理草原的法子,娓娓道来。


  听着太子爷治理之法。


  殿中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太子爷此举,确实有些大胆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怕到时候这些部落不知感激,引狼入室。”


  “太子爷办事,一向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但这也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吧?谁也没有规定对于附庸的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没错,我感觉太子爷此举可行,我们不是要让这些异族屈服,而是心服口服,我认为可行。”


  “每个部落三千人左右,这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毕竟他们即便是闹,那也闹不出来太大的动静。”


  .......


  现如今,对于太子爷的举措,大家伙皆是谨小慎微,不敢胡言乱语。


  文武百官还是认同太子爷的比较多。


  因为就目前为止,太子爷还真没有做过什么错误决定。


  尤其是那些比较新奇的东西,比如《青苗法》,《摊丁入亩》还有那些发明。


  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否认太子爷不要紧,打脸的时候会很疼。


  比如越王,比如五望......


  而且,太子爷这治理草原的法子,也算是有理有据。


  ------


  今日结束!


  明日再战,感谢诸位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