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代父从军

  第40章 代父从军


  “凡在宋朝当兵者,都要在脸上刺字,这在以前都是对犯人的惩罚,可是在宋朝却用在了了为国征战的汉子们身上。”


  “自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的地位,势力都低下到了一个极点,也是后来宋朝所受屈辱的根源问题,从一开始大宋就错了。”


  “在一个最富有的朝代,能够想象堂堂为国征战的士兵,各个都面黄饥瘦,他们本就在边关苦寒之地,又要时时刻刻提防着敌军的进攻,压力巨大,可就这样一群精忠报国之人,可是莫说军饷,就连粮草都不能保证供应,甚至有时候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就连附近的山上,湖里能吃的野兽和鱼他们都已经找遍了,可依旧有人在挨饿,这还是天暖的时候,到了冬天,可想而知。”


  “战士们啃着干硬的饼子,穿着破旧的冬装,身上还套着被冻得冰冷无比的铁甲,甚至就连这寒冷的铁甲,都是极少数的人才能够拥有,而朝中的文臣,此时却是尽享太平,餐桌之上全部都是珍馐美味,身边美人侍奉,而那一道道珍贵的菜品却是只吃一小口,剩下的就全部丢弃,今日打造一辆挂满珠翠的马车,明日为了某个青楼名妓一掷千金,后天又因为饭菜不合口而全部倒掉。”


  秦始皇:这都连胡亥都不如!


  刘彻:就这种国,这种朝代,尽什么忠,报什么国,没有这些将士,还想大鱼大肉,重文也不能轻武到这种程度!


  李世民:有此国家,怎能不亡!


  “作为一位收复半个中原的大宋来说,赵匡胤还是有所功绩,所有的混乱腐败,主要还是来自大宋二代开始,赵匡胤驾崩后,他弟弟赵光义继位,把“重文轻武”当成祖训,才有了后面的大宋根基慢慢倒塌。”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因后世之人毁掉基业的不少,后面会一一讲解,现在让我们看下第二位女子。”


  “这位人物,在后世也是广为流传之人,我们后世也有很多地方为其设立着庙宇,她流传至今的故事莫过于“代父从军”,这就是第二位巾帼不让须眉女子——花木兰。”


  “花木兰,北魏宋州虞城人,巾帼女英雄,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民族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我们种花国所喜爱的。”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做为一名女子花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在花木兰和秦良玉两位女英雄之间,秦将军的战功,功绩,样样都比花木兰强的太多,不过花木兰在我们影响的更深一些,我们后世有句古话叫“人人都想做花木兰”花木兰代表的更是我们广大女同胞们,不服输,不比男子差的伟大抱负,古代对女子苛刻,我们后世,就算到了现在像哪种瞧不起女子的百姓,还是很多的。”


  “我所在的后世,女子可以当兵了,也可以为国争光,不过当兵的条件也筛选出了大部分人,种花国女子不输于男儿,她们也想让自己像花木兰一样,上阵杀敌。”


  “花木兰对于我们后世的影响还有一种,就是教学,在我的国家,所有百姓都会受到九年的义务教育,而这教育之中,关于花木兰的一首词,在广为流传,就算七八岁的儿童都会念上两句——《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发放奖励一千斤红薯,一套金甲铁骑,三颗益寿丹,一颗固体丹,一份孙子兵法。”


  解甲归田的花木兰,收到这份奖励喜出望外,一套白银战袍,一杆铁枪,一匹宝马,只这一份奖励就不一般,可惜她已经不在战场了,不过她会送给国家和这粮食和兵法,在看向旁边的两个小瓷瓶,花木兰激动的落泪,她父亲一直卧病在床,母亲眼睛也看不清了,有了这些至少她父母有救了。


  花木兰:谢谢张姑娘!


  乾隆:三个益寿丹啊!太羡慕了,张姑娘,怎么就没有我清朝上榜的呢!


  刘邦:我汉朝也想问!


  ……


  李白:你们就没看到一个问题吗?九年义务教育?还所有百姓都能上?这得多少钱啊!


  秦始皇:我也看到了,张姑娘这九年义务教育是什么情况,上九年的学吗?


  查资料了,这关于花木兰的资料确实太少了,翻遍很多,关于花木兰打战的资料是一点没有,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