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猎人的背后,还有猎人!
阳山毕竟不是皇宫大内。
只是临时性的行宫。
即使老朱来这里养生,也没有大肆扩建。
当然。
基本的建筑物还是有的。
只是远不及皇宫那么规模庞大,也没有那般守卫森严。
特别是老朱同意让朱允熥将外围的护卫换防之后。
此时便乱成了一锅粥。
朱允熥带着人马,试图杀进清净宫去。
而陆前猪养则带着数十名倭寇,拦住了他们。
与此同时,后方也有另一支人数更多的倭寇杀来。
双方在清净宫前的山野上撕杀。
场面彻底乱作了一团。
当骤然升起的明亮信号弹在夜空中灿放的时候,无论是朱允熥还是朱允炆,乃至陆前猪养,都是懵逼的。
旋即,两人也就都认为这是对方在发信号,请求援兵支持,于是攻伐更急。
谁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三方的人在静静看着。
“杀!”
双方的人马,激烈的碰撞,场面惨烈而血腥。
……
阳山之下。
夜色中。
几骑人马,正遥望阳山山顶。
那里,火光冲天,杀声阵阵。
“朱允熥那个傻子,还真的伙同朱允炆去杀咱爹爹啊!”
领头的骑马之人,一脸不屑的说道。
“殿下,山上如此之乱,陛下该不会有什么事吧?我们要不要上去救驾?”
旁边的人问道。
他以殿下相称,只因眼前这人,正是大明的晋王,当今陛下的第三子朱棡。
按理来说,此时的朱棡,本应在太原就藩。
可却偏偏出现在这里。
“不必了,咱爹是什么人?就凭朱允炆和朱允熥那两个蠢货,怎么可能伤得了咱爹半分。”
“刚才那直冲天穹的烟花,你看到了吗?那种宝贝,这世间也只有技术研究和制造局才有,分明是朱允熞释放的。”
“若我所料不差的话,此刻在阳山上撕杀的,必定是朱允熥和朱允炆两方的人马。”
“朱允熞释放信号,是调兵前去围剿,他们两个,都完蛋了。”
他没有上山,却对山上的情况,估计得分毫不差。
旁边的男子疑惑道:“可是,朱允炆和朱允熥的人马,这么快就撕杀起来了吗?他们就算要反目,不是也应该等除掉朱允熞之后吗?”
朱棡笑道:“若我是朱允熞的话,就会找一个替身,让朱允熥和朱允炆去杀。”
“他们以为大事已定,便会争起来了。”
“只有这样,才能将他们的罪恶,全部曝光于天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河蚌相争,渔翁得利。”
“猎人一旦以为猎物到手,就会相互争起来了。”
旁边的男子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是属下愚钝了。”
他顿了顿,又有些不解的问道:“还有一件事,是属下不明白的。”
“殿下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暗中帮着朱允熥和朱允炆打通关系,助他们布置,对付太孙,为何却在最后关头,反而要坑他们的一把,这样做,岂不是前功尽弃?”
朱棡哈哈大笑。
“咱们这位太孙,可不是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个蠢货可比的,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扳倒?”
“今夜的结局,从他们两人踏上阳山那一刻开始,便已注定。无论本王是不是坑他们,都没有区别。”
“本王倒是更乐意卖太孙一个面子,助他铲除竞争对手。”
旁边的男子不解道:“这却又是为何?”
“因为朱允熥和朱允炆斗不过他。老实说,本王斗不过他。”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十分坦诚。
旁边的几名随从,皆是大吃了一惊。
须知晋王素来自视甚高,在塞边诸王中,亦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即使强于燕王朱棣,朱棡也不看在眼里。
想不到,他竟然会承认自己斗不过太孙。
“本王既写不出“滚滚长江东逝水”那般诗词,也训练不出新军那样的当世奇兵。”
“即使论心算谋略,治国理政,他都胜本王百倍。”
“若是真与他斗,本王毫无胜算。”
“朱允熥和朱允炆这两个蠢货,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实际上是他有意放纵,要不然,就凭他们两个,也配吗?”
朱棡一脸不屑。
旁边的男子道:“殿下何必自卑,殿下之能,亦堪称天下绝顶,远非常人所能企及。依属下愚见,并不在太孙之下。”
朱棡摇头:“你不必奉承本王,本王自家人知自家事。朱允熞这个侄儿,确实远胜于本王。”
“论文则有李杜苏之才,论武则有韩白卫霍之能,论谋略则如诸葛再世,论治国则唐宗宋祖,犹有不及。”
“本王不如他,也斗不过他。”
“当今之世,能斗过他的。只有一人。”
“本王之所以暗中助朱允熥和朱允炆行事,实际上是助他除掉这两人。”
“唯其如此,那一人才有可能出手。”
旁边的男子惊道:“却不知是何人?”
随着《百姓日报》的发行,舆论的力量开始不断发酵。
朱允熞被绘声绘色的描述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
即使他们远在山西,对其事迹也耳熟能详。
想着似他这般天才,世间有一个便了不得了。
竟然还有一人?
居然能对付得了他?
“哈哈哈!”朱棡大笑道:“当今之世,能对付得了咱家朱允熞这位侄儿的,当然只有咱爹爹了!”
几名随从皆惊得目瞪口呆。
他们还以为是什么盖世奇才。
没想到,竟是当今圣上?
让当今圣上去对付太孙,这才是晋王的谋划吗?
可是,世所周知,圣上对太孙宠爱有加,怎么可能对付他呢?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将予取之,必先予之。”
朱棡的笑声止住,语气也冷了下来。
“一个人的能力越强,通常野心也会越大。”
“朱允熞自治国理政以来,便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其中,有许多都是咱爹定下来的政策。”
“朱允熥和朱允炆虽然无能,却也是他在朝中的绊脚石。”
“有他们两个在,朱允熞改革的时候,还会有所顾忌,许多改革,不会推行得太快太急。”
“一旦他们两人不复存在,那么,他在朝中的地位,也再无人可以挑战。”
“他一定会按捺不住,继续改革,做一番宏图伟业。”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还没什么,甚至咱爹还会称赞他做得好,那些规章制度都是有问题,正需要革新。”
“但是,随着咱爹定下来的制度,都一一被废,那他老人家的想法,必然也会慢慢改变。”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是一位专门忤逆自己的人。”
“何况他还是帝国的继承者。”
“朱允熞改革越多,做得越急,会让他越有成就感。但在咱爹眼中,那就是另一番想法了。”
“论语有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咱爹爹还在世呢,他就要将咱爹的“道”全改了,算什么?”
“只有让咱爹的态度改变,才有可能对付得了他。”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人和他去斗,都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旁边的几名属下恍然大悟:“殿下高啊!”
又有一人惊疑道:“既然咱们不对付他,又何必冒险离开太原,偷偷来到应天呢?”
朱棡的脸上,露出一抹大有深意的笑容。
“因为本王真正的布置,不仅在阳山,更在金陵城内。本王要亲眼看着他登顶,而后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