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216章 言语试探,暗中交锋!

正文 第216章 言语试探,暗中交锋!

  第216章 言语试探,暗中交锋!


  夜色越来越深。


  夜风愈冷。


  篝火却越烧越旺。


  火光照映下,几人的脸色若隐若现。


  红火满面,眸珠有光。


  风声和说话声,相映而响。


  如刀如歌。


  平静的语言中,似已有杀气回荡。


  又似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向阳山扑下。


  只是,到底谁是渔翁呢?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等待。


  随着老朱的声音落下,一直端坐,不动如山的朱允熞终于站了起来。


  却不是正面回答老朱的问题,而是转向朱允炆和朱允熥。


  稚嫩的喉咙,清澈开口。


  “承蒙两位哥哥关心,弟弟有几件事不明,想要询问一二。”


  ……


  ……


  ……


  金陵城内。


  徐妙锦并没有立即去宋国公冯胜的府上,而是先回了一趟徐府,去找自己的哥哥徐辉祖。


  他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也是如今的太子少师。


  简短的说明了一下情况,她让徐辉祖马上前去军务处坐镇。


  “大哥,你去军务处后,立即与其他军务大臣一起签发命令,令城中驻军,一律不许出营。”


  “还有,凡是有军务大臣在今夜前去军务处的,皆不许离开。”


  她语气郑重。


  徐辉祖微微皱眉,道:“或许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常茂去军营难道是想造反,他应该不会这么疯吧?”


  “常家有开国之功,位高权重,纵然被太孙削爵,也不影响后代子孙仍享荣华富贵,与皇氏亦是姻亲,造反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就算常茂想反,恐怕常家的其他人,也都不会支持。”


  “再则,衡王和吴王才干平平,与太孙相处甚远。”


  “如今太孙之位已定,治国理政数月,国库丰盈,百姓称道,天下归心。”


  “就是那些从前与他作对的官员,也不能不承认太孙之能。”


  “在这个时候,他们两个人,能掀起什么风浪呢?”


  徐妙锦摇头。


  “大哥,你说的倒也不无道理,但我总是感觉十分不安。”


  “希望我只是想多了,但有备才能无患。”


  “无论如何,做好准备,总不会错。”


  “不管他们想做什么,这些举动总是极不寻常,我们必须应变。”


  “宁可是虚惊一场,不可毫无防备,事到临头,乱了阵脚。”


  徐辉祖点了点头,道:“好,我这就去通知徐家的家将,皆做好应变之备。再立即前往军务处坐镇。”


  徐妙锦又道:“我已经令守宫门的将领,今夜不得开宫门。”


  “伱前去军务处,恐怕也只能吊篮进入。”


  徐辉祖道:“没事,大哥又岂会计较这些。”


  徐妙锦不再多言,当即离府,前往宋国公冯胜府上。


  冯胜见到她的时候,非常惊讶。


  他曾是徐达的部下,多次随徐达出征。


  对徐家之人,自是熟悉。


  不过,自从徐达过世之后,冯胜就很少再去徐家。


  徐辉祖承袭爵位,同样是领兵大将。


  若是私交太密,难免惹来嫌话。


  而这,也是武将勋贵的大忌。


  故而,这次被调回京,入军务处行走,在太孙殿下眼皮子底下办公,虽然能时常见到徐妙锦,却也没有什么交往。


  “侄女深夜造访,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冯胜很关切的问道。


  虽然交往不多,但毕竟是多年的徐达部下,称呼上还是十分亲切的。


  徐妙锦看着他,直截了当的开口:“冯叔叔,若有变故,你是支持太孙殿下,还是支持别的王爷?”


  冯胜大惊失色:“陛下尚在,太孙乃陛下亲封的储君,治国理政,号令天下,我岂敢不听?侄女何出此言?”


  徐妙锦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冯叔叔曾是我爹爹的部下,当今大明的太子太师,军功赫赫,威望极高。”


  “我今日是掏心掏肺说这样的话,若冯叔叔只想以场面话搪塞,那我现在立即就走,决不多言。”


  冯胜一惊,看着她沉默不语,半晌才开口道:“太孙殿下今日去了阳山,可是发生什么事了?”


  “那倒没有。”


  徐妙锦摇了摇头,道:“但我相信以冯叔叔在军中的根基,回京之后,又一直在军务处主事。若我所料不差,冯叔叔想必也应该听到了一些风声。”


  她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试探。


  自从蓝玉闭门谢客,而冯胜、傅友德两人从外地调回京师,入主军务处,京师附近的将领,便隐隐奉两人为尊。


  特别是李景隆被杀,常茂被打了板子,再到驸马都尉欧阳伦被处死,朱允熞严厉处分偷逃商税之人……


  一系列的措施,极大的损害了许多武将勋贵的利益。


  也令他们更加抱团。


  徐家虽然在军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由于她与太孙殿下不寻常的关系,那些不满的将领,自不会在徐家人的面前表现出来。


  冯胜在军中根基深厚,又不是太孙殿下一脉,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信源。


  如果没有,那也没啥。


  一句话轻轻带过就是。


  若能试探出一些别的东西,那就是意外的收获了。


  不料,此言一出,冯胜脸色大变。


  “不瞒侄女,我此前确实听到了一些风声,但事涉帝室,是真是假,我也不知,也不敢去深入追查。”


  徐妙锦见他神色不对,顿时大吃一惊。


  随口一说,还真套出一点消息来了?


  她极力让自己保持平静,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听到传闻,说吴王殿下悄悄派人前去沿海各府,带回了一批松江府战役中战败逃亡的叛逆。”


  “按大明律来说,造反者死。这些人被抓获之后,都应处死。”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吴王先后指示,让地方官府和卫所,不要将抓获的人杀头,要送回应天府审问,先后运回来数百人。”


  “不过,这些人并没有送入京城内,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就不太清楚了。”


  “除此之外,我还听闻吴王委托军中的将领,寻找书法大家,能模仿各种字迹的艺人。”


  “这两件事都颇为奇怪,叛逆如何处置,本与吴王无关,亦非他之权限范围内的事。”


  “若说想要奴仆,也未听闻他府中有进人。”


  “至于书法大家,吴王随姚广孝一起编纂《洪武大典》,其中就有不少是书法高手,朝中大臣,更是不乏精通诸多字体的人。”


  “可吴王殿下却不找他们,反而是拜托不通文墨的粗鄙武将去寻人,就很让人寻味了。”


  “这两件事,我也只是听到了一些闲言闲语。”


  “后来追问打探,并没有查出什么真凭实据,仅有风传。”


  “事涉吴王,我只能令他们不要胡乱传谣,诋毁帝室。”


  “今日听侄女说起,细细想来,莫非这其中,真有什么阴谋不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