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124章 不按套路出牌!意料之外的结果!

正文 第124章 不按套路出牌!意料之外的结果!

  第124章 不按套路出牌!意料之外的结果!


  朱允熞笑道:“好,既然诸位都没有意见,公议通过。那自即日起,便设置咨政处和军务处,分别主管政务和军务。”


  “接下来,我们议一议具体的方案吧。”


  黄子澄,齐泰,以及一众文官的心,再次吊了起来。


  刚刚开始,就被将了一军,借力夺了兵权。


  接下来,又会如何呢?


  他们无不紧张万分,身上也燥热起来,密汗直流。


  “太孙殿下,咨政处代理朝政,用人极为重要。下官举荐大理寺卿黄子澄,兵部左侍郎齐泰入主咨政处,成为咨政大臣。”


  “下官举荐翰林学士刘三吾,入主咨政处。”


  “下官举荐……”


  一名名的官员出列,举荐别人进入咨政处。


  朱允熞却一直不答复,也不点评。


  有举荐的奏章,便收上来,放在一旁。


  他挥了挥手,立时有小太监送上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个制作十分精良的皮匣。


  众官员都大惑不解,不明白朱允熞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允熞笑道:“本朝为何废丞相,诸位可还记得吗?”


  此言一出,下方不少官员的脸上流露出惊恐之色。


  当初胡惟庸为丞相,后被老朱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九族。


  此案牵连朝中无数的官员,哪怕如今处死胡惟庸,废除丞相已有十几年之久,但仍然时不时有“胡党”被抓,定罪,处死,乃至牵连九族。


  这些年,牵涉胡案中的人员,达三万余人。


  朝中官员无不闻之色变。


  太孙殿下骤然提起胡案,顿时令满朝官员,皆忐忑不安。


  朱允熞微微一笑。


  “咨政处代理国政,批阅百官奏章,权比丞相,甚至犹有过之。”


  “握天下之兵,便有黄袍加身。”


  “掌人君之权,便难免生出不轨之心。”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诸位以为,要如何才能防止掌控咨政处的臣子,成为第二个胡惟庸呢?”


  静!


  诺大的大殿,静得仿佛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也能听见。


  众官员一个个屏气凝神,不敢作声。


  刘三吾出列,道:“下官以为,咨政处与丞相不同。”


  “丞相委之于人,则难免专权。”


  “而咨政处的咨政大臣,可置数人,十数人,互相监督,以为制衡,此忧可解。”


  众官员们立时纷纷点头,出言赞同。


  “不错,权柄不委于一人,互相制衡。”众官员几乎是齐声回复。


  朱允熞笑问道:“若是他们如汉末十常侍一般,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又该如何?”


  大殿再次安静了下来。


  半晌,一名文官站出来,道:“十常侍皆是奸诈小人,欺瞒皇帝,玩弄朝政,方致汉末大乱。”


  “但陛下是何其英明,岂受人骗?”


  “太孙殿下虽年幼,聪慧闻于天下。又有何人,能玩弄太孙殿下于股掌?”


  “况咨政大臣,皆朝中有识之士举荐。下有百官公义之心,上有陛下,太孙识人之明,纵有一人心生狂妄,也绝不至所有人皆如此,无须杞人忧天。”


  朱允熞哈哈大笑,目光转向武将勋贵,道:“既然咨政处,又要置军务处,不如先议一议军务处的事。”


  官员们一个惊讶莫名。


  好好的讨论咨政处,又为何突然转到军务处呢?


  太孙殿下的思维,就这么跳脱吗?


  许多人都在心中思索其中用意,却是百思也不得其解。


  但太孙殿下既然转了话题,那他们也只能跟着。


  齐泰站出来:“下官以为,军务处虽是主管军务,但不能只挑武将入主,亦应择文官进入。”


  其他文官立即出言支持。


  “不错,军国大权,不能全部委于武将之手,否则,难免滋生叛逆之心。”


  刚才闹腾了一番,结果是分设咨政处和军务处,让许多文官心中不甘。


  夺取兵权的心,还是不能放下。


  此际便又提了出来。


  分设就分设,但文官还是得进入军务处。


  哪怕不能起主导作用,至少也能监督。


  必要的时候,就可以坏他们的事。


  蓝玉微微皱眉。


  他刚才在朱允熞的暗示下,力主武将进入咨政处,最终得到分置军务处,分管军务的结果。


  但军务处设置了,蓝玉反而不好开口了。


  若在这时候,再去争军务处军务大臣的位置,就难免惹来猜忌。


  不止是蓝玉,其他武将勋贵们也是一样的心思。


  与文官们一心只想争兵权不一样。


  武将想的是,只要不被文官压制,能保证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兵权这东西,他们反而不想沾,不想要。


  因为握有兵权,就难免惹来猜忌。


  只要没有造反的心思,兵权在他们看来,很多时候都是烫手山芋。


  不惹皇帝的猜忌,永保荣华富贵,比掌握兵权重要得多。


  当然,文官们敢争兵权,也是因为谁都不太相信,文官可以靠“兵权”造反。


  毕竟,与同士兵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出生入死的武将比,文官们只是掌兵而没有带兵。


  不是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兵,让他们造反,那他们只会先杀了下令的人。


  眼下,面对文官们的争权,武将勋贵们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争吧,有抢夺兵权的意思,惹猜忌。


  不争吧,让文官们掌控军务处,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不能忍啊!


  蓝玉的目光再度望向朱允熞。


  他刚才既然暗示自己那般做,又将军务处分开设置,多半是不想让文官们全面掌权。


  军务处和咨政处,要互为制衡才行。


  朱允熞轻轻点了点头,道:“军务处掌军国大事,非比寻常,理应挑选用兵如神的栋梁之才,久经沙场的善战之人,方不致误事。”


  “孤的意思是,多请有功之臣进入。”


  “着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曹国公徐辉祖等一干武将重臣,入军务处,代理军务。”


  “再挑精干之武将,作为辅理。”


  “诸位以为如何?”


  这番话一说出来,朝堂上众官员皆面露不可思议之色。


  原以为设置军务处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兵权。


  故而,军务处所置的军务大臣,要么是文官,要么简拔低阶武将,反正绝不可能是手握重兵,军功赫赫的大将。


  要不然,这些人本来就尾大难掉,再授予重权,还有谁能制约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齐泰提出要文臣进入军务处的关键所在。


  节制武将,可不仅仅是他们文官的想法。


  陛下和太孙殿下,也理应如此想。


  但朱允熞偏偏不按套路出牌。


  不仅没有收武将的兵权,反而让他们进军务处,成为军务大臣。


  黄子澄、齐泰、以及一众文臣,也包括蓝玉,以及在场的武将勋贵,都惊骇无言。


  即使在武将勋贵们看来,成立军务处之后,收大将的权力,也是必然的事。


  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他们也早有心理准备。


  只要不让那些文官太过于嚣张,骑在自己头上拉屎,就行了。


  但万万也没有想到,太孙殿下的名单,却与所有人想的都不同。


  “太孙殿下!”


  刘三吾拱手行礼,就要劝阻。


  此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发生。


  如若不然,他就打算硬抗到底,请老朱出来主事。


  不能任由朱允熞胡来。


  将兵权都交给了武将勋贵,以后这天下,还能姓“朱”吗?


  “这些人本就手握重兵,在军队中威望极高,带过的兵马遍布全国,若再让他们进军务处,授予处理军务之大权,又该如何制约?”


  刘三吾直言进谏。


  文官们纷纷点头,这是正理。


  武将勋贵们也不言语。


  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


  就算他们都是大老粗,也知道这种事,不是能随便说的。


  “说得好!”朱允熞赞道。


  “不错,既然让他进入军务处,自然少不得要有制约。”


  朱允熞将手中的皮匣举起,道:“这便是孤的制约手段。”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