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105章 好办法啊!老朱的悔恨!

正文 第105章 好办法啊!老朱的悔恨!

  第105章 好办法啊!老朱的悔恨!


  听到他这样说,老朱的兴趣也是更大了。


  “你快细细说来听听?”


  事实上,这个时代对于奏章也并非完全没有任何分级管理。


  其实还是有的。


  比如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但这些一般来说,都只用于军国大事,传递特别紧急的军情传递。


  这种紧急奏章送入京城,第一时间就会送到皇帝案前,马上批阅,召大臣商议处理。


  一般的奏章,则是完全没有任何分级,整个一团糟。


  朱允熞听老朱问,当即道:“凡一应日常事务,皆为常奏。仍如从前一般,正常上奏即可。”


  “若有极其重要之事,则启用要奏。”


  “要奏与常奏不同,要奏必须严格密封,并立即送达御前,由天子亲自批阅,中枢大臣,不得随意插手查阅。”


  “主政官员应理清何事重要,方可用要奏的方式启奏,不得轻易动用。”


  “皇帝看过之后,或直接批阅,乾纲独断。或与朝臣商议,再行定夺。”


  “遇有紧急军情,如造反,或边关情报,重大灾害,则启动加急奏,又分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此事朝廷早有规制,勿须孙儿多言。”


  朱允熞清了清嗓子,又接着说道。


  “常奏皆如何处理,一般皆有例可循,可以挑精干官员,代为批阅。”


  “若拿不定主意,再启奏天子,由天子定夺。”


  “常奏若无特殊情况,皆由有司抄摘其精要,登于邸报之上,供天子和百官查阅。”


  “若有异议,也可以纠正。”


  “如此一来,绝大部分的日常事务,都可以由能臣代理,而无须天子劳心。”


  这也是后世最常用的办法。


  一把手只抓重点,一般的日常事务,都由常务副来处理。


  但这毫不妨碍一把手始终大权在握。


  毕竟,日常事务都是一些杂务锁事,无关轻重。


  并不会影响到一把手的权力。


  而且,如果发现事情处理得不好,也可以随时纠正。


  朱元璋笑问道:“若是一应日常事务,皆有别人代理,久而久之,君主就会有被架空的可能,这一点,你该如何解决呢?”


  这无疑是老朱最关心的地方。


  要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不会废除丞相制度。


  “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保证不会被架空。”


  朱允熞道:“首先,绝不能再设丞相制,而是设置咨政处,挑才识渊博,俗务干练的人,进入咨政处,处理政务。”


  “这些人就在殿前办公,不设官署和衙门。”


  “其次,所有人员由皇帝挑选,无品级,无俸禄。”


  “凡皇帝有旨,他们跪受笔录就行了。”


  “唯有皇帝交给他们处理的事情,他们才能商量后处理。”


  “皇帝可以简拔低级官员,甚至布衣,直接入咨政处。也可以用重臣。”


  “任何奏章,不得由一人批阅,须三名以上的咨政员,皆签字无异议后,方能正式形成处理意见。”


  “否则,便继续商议,或奏请皇帝定夺。”


  实际上,这样做的话,咨政处便没有任何实权,仅仅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有事秘书干。


  没事……


  嗯,咳咳,没事闲着就行了。


  而且,秘书之间相互监督,谁也不可能总揽大权。


  老朱微微点头,对于他这个制衡方案,表示满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密奏。”


  朱允熞道:“这是重点之重。”


  “如今大臣们的奏章,都是通政司进呈的。”


  “在皇帝批阅之前,一干官员就已经看过。”


  “批阅之后,看的臣子,就更多了。”


  “但朝廷的许多事情,不宜公开处理。”


  “而且,有被暂扣的风险,也不利于下情上达。其次是程序太繁,运转速度十分迟缓。”


  “再则,由于经办人员过多,容易造成泄密,使皇帝实施政务受到很大限制。”


  “一些自许清流的官员,更是借上奏之机,大造声势,为自己博取美名,向皇帝施加压力,使政事更难以处理,可恶至极。”


  说到这里,老朱的神情也变得更加专注起来。


  对于那些自命清高,扯着封建礼教大义的虎皮,来教育皇帝,斥责皇帝,为自己博名声的文官,老朱也是十分头痛。


  每年朝廷总有许多事,就被这些人给生生耽误了。


  但这可不是拿起屠刀,一杀了之的事情。


  莫非熞儿有办法解决?


  朱允熞道:“皇爷爷可以挑选一些重要的大臣,地方督抚,钦差御使,或者其他特殊位置的官员,授予他们上密奏的权力。”


  “所谓密奏,一是必须由撰写人亲自书写,绝不许由别人代笔,透露给第三者,否则,加以治罪。”


  “若武将文化水平不高,识字不多,简单记事即可,无须讲究太多的君臣礼仪。”


  “宫中可以特作装密奏的特殊匣子,封匣之后,除非毁坏,否则绝无法打开。”


  “密奏送上来,直达御前,不经第三人之手。”


  “皇帝朱批之后,再封入密匣之中,送给上奏的大臣。”


  “整个过程,无第三人参与,奏了什么事,只有皇帝和上奏的大臣知道,其他人皆不知。”


  “官员收到朱批,阅览之后,除非有须要公开下达的旨意。否则,朱批和原奏章,应再度密封,送回朝廷秘密存档。从此,除非有皇帝旨意,否则,任何人不得再翻阅。”


  “如此一来,皇帝可以与地方重要官员商议国政,不经第三人之手,不入第三人之耳。”


  “官员们可以相互监督,有事能直接向皇帝汇报,不会被其他人阻隔。”


  “若有中枢大臣,或统兵大将,或其他重臣结党营私的,也可以密奏的形式,直达御前,上启天听。”


  朱允熞娓娓道来,详细叙说。


  “日常事务交咨政处,皇帝则不会劳累过度,可以将重心放在处理重要的事情上。”


  “重要的事情,牢牢掌控,以确保朝廷国政大计的推行。”


  “再通过密奏制度,整饬吏治,监察民情,发号施令。如此一来,那些文官再怎么折腾,也不能威胁到皇权。”


  “皇爷爷以为孙儿的办法,如何呢?”


  他的话音未落,便听到老朱哈哈哈大笑了起来。


  “好啊,好啊!”


  “好办法!”


  老朱高兴无比,情绪激动,竟手舞足蹈了起来。


  “不愧是咱的乖孙儿,用这个法子,国事再繁重,处理也易于反掌了。”


  他哈哈大笑,声音回荡在大殿中。


  但笑着笑着,却突然慢慢停了下来。


  他的情绪竟变得有些伤感。


  接着,又是轻轻叹了口气。


  这又是怎么了?


  朱允熞大惑不解,感到莫名其妙。


  刚才还在说好呢?


  怎么突然就变脸了?


  老朱这么一大把的年纪了,不该和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吧?


  “皇爷爷,你怎么了?”朱允熞忐忑不安的问道。


  刚刚老朱都赞同了,应该不会再有变卦吧。


  但刚老朱的神情,他委实不安。


  就在这时,老朱的声音,再度响起。


  “这么妙的法子,咱怎么就没有早点想到呢?”


  “要不然,咱也不用一直这么辛苦啊!”


  老朱悔恨不已,竟因此而难过起来。


  竟然是这个原因?


  朱允熞嘴巴张大,一时间也知该说什么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