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在三国的种田日常 > 第147章 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

正文 第147章 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

  第147章 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


  孙权带兵出征荆州后,虽然无法向西开疆拓土,但至少也镇压了刘表的嚣张气焰。


  刘表和他的儿子们也确实没想到,他们总以为孙策死了,这江东就乱了,他能够趁机来瓜分领土。


  可无奈这年纪轻轻的孙权也挺刚烈勇猛的,径直带了人马,以及那江东的老将们,程普黄盖以及吴景徐琨等等,猛烈的很。


  还有当年被孙策从这荆州水兵里头收过去的那个,叫甘宁的,打仗也猛的很。刘表这一回没讨着好处,缩头乌龟一样闭门不出,不敢再和孙权打。


  孙权也不恋战,他和刘表用拳头说了一回话,当即整顿兵马,回到吴郡。


  孙权怕大后方不稳。


  他至少已经知道两处动乱。三叔家的孙暠叛乱已经被张昭和他大嫂果决斩了。


  还有就是在那个暗处观望,准备随时造反起事的堂兄孙辅。


  孙权班师回到吴郡,离孙高的叛乱已经有三五个月。


  吴郡又恢复了一些起色。


  乔菁菁又开始指导大家搞农业修水渠酿酒养蚕。


  张昭和一些读书人在研究造船。


  朱治带着人正在加固吴郡的城防。


  总的来说,孙权对吴郡的这种景象还是很满意的。


  他一回到家来,除了召集张昭陆逊朱治等议事,还听他大嫂说农事和家事。


  孙权在商议大事的时候,很隆重地请他大嫂和张昭等一起议事。


  “大嫂不必回避。我们商议的事,还想听听大嫂的意见。”


  乔菁菁也不假意推辞了。


  毕竟在斩杀孙暠这件事情上,她也有很明确的态度。如果在这种大事上,乔菁菁有做主或者提意见机会的时候,她选择避让,那么她以后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者推出来背黑锅。


  不如站稳决策者之一的角色。


  议事时,孙权首先肯定了张昭,朱治以及他大嫂在处理孙暠这件事情上的明白以及果决,感谢他们守住了吴郡。


  “谢谢大嫂,如果不是大嫂子布朱太守你们冷静处理叛乱,仲谋有命回来也再无落脚之地矣,仲谋的母亲妻儿子女妹妹便沦为阶下囚矣。谢谢大嫂,恳请大嫂受众谋一拜!”


  孙权一来是真心感谢乔菁菁,再者他也有意要把乔菁菁推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因为,这是已故吴侯的遗孀大乔夫人。


  她果决坚韧勇敢。


  把她的形象树立好,孙权在这个形象的保护支持下稳坐江东,对于孙权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乔菁菁赶紧扶起孙权来。


  “你快快起来,你是主君,你怎么能向我下拜?当时事发突然,吴郡的防御力量一时之间遭到了很大的考验。


  母亲年迈,家中老弱妇儿,孙暠正是看明了这一点才来发难。幸好事情都过去了,索性孙暠并未造成大的损失。


  孙静自知理亏,自请将三房通通贬为庶人,求你饶他不死!”


  孙权也正是要和大家讨论三叔这一房的处置。


  “三叔一房通通贬为庶人。我私下里想着太过了。可三叔这是先发制人,他想要保三房所有子女的性命,免得我先来为难。子布和大嫂认为,我是就此同了三叔的请愿书,或是……”


  孙权没把话说完。


  张昭也想着事情的深浅。


  杀一儆百,杀鸡儆猴,这都是策略。


  可是真遇着这种不怕杀的,也不能把他一窝鸡都给杀完了。


  乔菁菁说:“庶人也好,贵族也好,不都是要好好过日子。这人是什么心态,决定了他过的开不开心。


  他们如果总想着以前,不管他是富人还是贵人,活在仇恨里,便永远见不着光明。


  若是他们一家改过自新,积极向上,未来也并不是无路可走。”


  议论完孙暠和孙静,大家喝了一口茶。


  张昭已经拿出孙辅那一叠厚厚的证据,把孙辅与曹操来往通信之悉数交给孙权。


  孙权前前后后,一沓子信纸看完。


  孙权那脊梁骨都给凉了。


  孙权不怒,反笑。


  他看着他大嫂,这是一个人最本能的,他会在他很信任的人面前流露出来的神情。


  “大嫂,仲谋是否真的如此难当大任?”


  乔晶晶看孙权那面色表情。


  如果说孙策死后,宗室孙暠的直接叛乱是在孙权的后背插了一刀,堂兄孙辅与曹操的勾结,便是在孙权的前胸再插了一刀。


  “当年,大哥总与我和三弟说,上阵杀敌亲兄弟!大嫂,我们那些年,你或是不知,子布最明白。孙暠也好,孙贲孙辅也好,我们这一房从没亏待过他们。


  打了胜仗,大哥给他们赏赐战利品,有机会加官进爵,大哥、我、三弟我们得的是最少的。


  而这些还不够。


  大哥一死,他们就想着瓜分大哥留下来的这一切?”


  孙权把手摊开,指着如今江东这一团乱局。


  孙权几乎要被逼的流眼泪。


  “大嫂,子布,如果只有一个孙暠,杀则杀了。


  连我这亲亲的堂哥孙辅,他在江东有人脉且德高望重,他担任着庐陵太守,还有兵马驻扎在交州,他如此大的势力,他也要来反叛我。


  大嫂,子布,仲谋是否真的难以担此大任?是否真的是辜负了大哥所托?”


  孙权这般崩溃。


  张昭还有点责怪自己,是不是这一沓子信件搜出来太伤人了?他应该缓和一些交给孙权。


  他没想着这年轻小伙子心理素质那么不好。


  乔菁菁且如是说:


  “什么叫做你难当大任?你才多大?曹操多大?孙贲多大,孙辅多大?这世道不是比谁年龄大,不是比谁吃的盐多!


  仲谋,这世界是年轻人的天下,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时代。他们越是欺负你年轻,你越要做出成就给他们看看!


  孙辅的事,当然要好好解决,且要杀一儆百,也要让曹操看到你整顿江东的决心。”


  在大嫂的鼓励和指点下,孙权重拾了信心。


  孙权狠狠的点头,他跟张昭说:


  “张长史即刻向庐陵太守发公文,请孙辅回吴郡商议大事。


  子布可在信中与他明说,因为孙暠叛乱,我孙权想请他回吴郡主持大事。”


  孙权相信,只要抛出主持吴郡大事这一个诱饵,孙辅一定会前来。


  只要孙辅回来,直接将他就地免职。


  <div class="contentadv">解决孙辅这件的事,乔菁菁相信孙权能够做的很好。


  孙权先前那一时的沮丧哀伤,不过是因为被亲近的人给背叛了。


  打败一个人的,不一定是外部力量,最最可怕的是内心的坍塌。


  孙权是谁?他可是未来的东吴大帝,能因为一时伤心一时颓废,而停滞脚步?


  乔菁菁又与孙权商议起另外一件事:


  “以前你大哥在时,每每与我谈起吴郡太湖京口秣陵这一带的地理气候。吴郡偏安东南,与曹操荆州抗衡实则艰难。”


  乔菁菁说到这里,看张昭和朱治的反应。


  张昭点头,朱治也点头。


  孙权便问大家,是不是想把治所搬到西边或者北边去?


  乔菁菁说:“你和你大哥还有子布等,你们都是常年在外征战的人,地理条件你们比我知道。”


  孙权便说,他早就有想把治所迁到京口北固山去了。


  但因为当日说的是为皇帝陛下修建行宫


  为皇帝陛下修建的行宫,孙权自己给住进去了,这多少在当时还是让人诟病的一件事


  张昭就说:“既然将军想要迁都,以我们当下的形势,不如早日完成。


  吴郡偏安东南,以偏颇之势对抗北方和西方,实则困难重重,且京口一地倚靠长江,有长江天险。周公瑾正好在此处训练水军,防御力量相当充足。”


  说到要迁到京口去,孙权又说到时候一定要建一座相当坚固的铁瓮城。


  最好是整座城墙砌了青砖石头再浇筑铁水,固若金汤。


  这是孙权在这一次他出征之后得到的教训。


  这一次,是他大嫂张昭朱治等险胜,保住了吴郡,反杀了孙暠。


  但孙权作为一个主事者,他不能把希望寄于这种他无法控制的事情里面。


  他必须要掌握胜算。


  如果对方是比孙暠还耐要强的人,又或者守城的是更弱势的,又或者又中出了忽然什么事……


  决不允许老巢有被人端了的风险。他母亲妻儿子女他嫂子及大哥的孩子们都通在此在。


  孙权就跟陆逊说要造一座铁瓮城,最最坚固的。等造好了之后,就将大家搬到京口去。


  孙权一面让人建造铁城。


  一面又继续招贤纳士。


  孙权要让人才在张昭还有他大嫂的带领下,搞农业,搞学术,搞城市建设,把老百姓的经济水平继续稳定发展起来,让江东继续做全国最富裕的地方。


  就算曹操的地盘大,就算曹操的军队多,可是北方久经战乱,人们一直很穷。


  荆州就更不用说了,被打的四分五裂,许多人已经陆续逃到了江东。


  那时孙辅已经回到吴郡。


  孙辅最初接到张钊发来的公文,以为是张昭这老东西忽然开了窍,发现孙权这个小儿不足以辅佐,跑来喊他孙辅接任。


  孙辅高高兴兴的回来,张昭热情的接待了他。


  由孙权正正经经的设了宴席。


  宴席之间。


  孙权让张昭拿出那沓子信件,让孙辅自己看。


  孙辅看了一张一张的,看完才知道,原来孙权这小子早已经盯上了他。


  “你……你明明自顾不暇!你如此年轻,你怎知道这些?你小小年纪……”


  孙辅刻着经历的脸,些许颤抖。


  孙权只是淡淡的:“原来,二堂兄一直瞧不上仲谋年轻!是啊,仲谋虽然年轻,也知道忠孝仁义!


  我虽然年轻,也知道大哥临死前的嘱托我:父兄创业江东之艰难!夙兴夜寐,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江东大事小事,我全权仰仗两位堂兄,吴郡太守朱治,还有丹阳太守我舅父,未敢自专也。


  我从未以权谋私。


  我从大哥手中接过这一方玺印,便是千挑了万斤重担。二堂兄纵然不相信我,纵然怀疑我的本事,可兄弟之间又有什么事不能敞开明白了说,而非要与外人勾结,以谋图我江东呢?这与谋逆反叛,与孙暠之行径有何差别?”


  孙权一席话下来,孙辅无地自容。


  孙辅站在了原地:


  “我与曹孟德往来,事实确凿,我无话可说,随你处置!”


  孙辅此话一出,孙权看着桌上的酒杯,一瞬间又抬起头来,望着张昭。


  张昭说:“庐陵太守孙辅私下勾结曹操,其罪坐实。即日起流放交州,贬为庶人。庐陵太守身边近臣等不知劝阻,怂恿主上犯事,其罪当诛。”


  孙权给了孙辅一线生机,让他到交州那个烟障之地去吃苦。


  而孙辅身边的近臣们可就没有那么好命,孙权通通将他杀了。


  孙权对孙辅的这个处置,最后还是到符园来和大嫂乔菁菁汇报。


  乔菁菁让侍女给孙权泡最新鲜的茶。


  “我知道你是担心侄儿侄女!又非要来跟我说这些事,不必的。仲谋,你如今是这江东的主帅,日理万机,不必为我们这一家子分心。


  再来,你大可放心。大嫂还能为你做些事,为你提供后勤保障。”


  孙权喝着这爽口的绿茶,觉得比他上回给他大嫂带回来的茶好了很多。


  孙权笑着说:“还是大嫂你手巧,我拿回来的东西在大嫂面前尽是献丑了!大嫂,你有好茶,待会儿让侍女给我打包一斤,我带回去让阿娇和十一也长长见识。”


  孙权故意撒娇。


  为了活跃气氛。


  乔菁菁也真的笑了:“看你!还像个孩子似的,都是主事江东的人了,这一点还需要你说?你那心肝宝贝十一,我早让人给她送了去了。还有你们家那位娇娇,大嫂哪敢亏待她们呀!实话跟你说吧,你今日喝的茶都是给了她们剩下的,才留着给你的。”


  乔菁菁说话也逗。


  孙权也笑了:


  “大嫂,你不用故意激我,我是堂堂男子汉,还和她们争一口茶不成?”


  也就是争了茶了。


  孙权这一回回来还专门带回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那小姑娘眉心有一颗红痣。


  孙权把那小姑娘领到大嫂乔菁菁面前。


  “大嫂,你以前托我帮你找人,我找遍了庐江城没找着,却在去荆州的路上,在豫章城郊外,发现了这个眉心带着痣的姑娘。


  一问她,她什么都不知道,但听说话的口音还有庐江城的语调,大嫂你听听,是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