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在三国的种田日常 > 第140章 江东六郡究竟交到谁的手上

正文 第140章 江东六郡究竟交到谁的手上

  第140章 江东六郡究竟交到谁的手上


  孙策与乔菁菁那时的情景。


  让孙权也跟着泪目。


  尽管孙权已经早在大哥孙策有意的培养下,接触了吴郡与会稽许许多多的正事,但大哥此次伤势之惨重,真的让孙权手足无措。


  孙权按照大哥大嫂的意思,对外首先要封锁大哥身受重伤的消息。


  又要迅速的把周瑜,孙奔,吴景,徐琨等等重要人物都给召集回来。


  孙权心中预感,他大哥的时日已经无多。


  手足情深。


  孙权心里痛的难受,人前却又不敢表露。


  甚至在自家的豪宅大院里,也要注意隔墙有耳,怕把风声走路给了曹操或是刘表。


  虽然是对外的风声管的紧,但江东集团内部高层里头,大家都感受到了风向。


  都窃窃议论,是不是孙策这回受了重伤,命不久矣?


  孙策兼领了会稽太守,殄寇将军以及吴侯一职。


  到最终,孙策会把他的位置传给谁?


  这是一个问题!


  江东六郡究竟交到谁的手上?这关系着大家未来一二十年的前程。


  诸葛瑾与虞番,顾邵,陆逊等私下里揣测:


  孙策与兄弟们感情甚好,且孙策的儿子孙绍尚且是个五六岁的孩子,不足以担此大任。


  估计,吴侯是要在众多兄弟里头选一个来继承。


  孙家嫡亲的兄弟里头,只有孙权和孙翊两个如今成才,孙策庶出的两个弟弟里,孙匡孙朗皆因为前几年犯了错,都被关押起来了。


  还有就是孙策的堂兄孙贲和孙辅这两个倒是不错,一个是豫章太守,一个是庐陵太守……


  就在大家纷纷揣度之时。


  张昭已经耿直的直接向孙策推荐了候选人。


  张昭认为,孙策的三弟孙翊这个人勇猛刚烈,跟孙策十分相像,攻城掠地最是了得。


  可以继承孙策的位置。


  孙策对于张昭的建议,没有直接给予回复。


  而是等到了周瑜已经巴巴的从巴丘赶回来。


  周瑜直接进到孙策的书房,见到孙策那一面。


  两年不见,周瑜一阵惊骇。


  忙问孙策怎么伤的这么重?要不要紧?


  孙策只是淡淡一笑,轻松带过:


  “我伤的有些重,所以借口找你商量阿香的婚事,把你从巴丘请回来。”


  那时所有人都已经到场。


  有堂兄孙贲,舅父吴景,表兄徐琨这些手握重兵的,又是亲戚,又是猛将的特别存在,还有就是周瑜这种人品好,打仗好,智谋多的儒家代表,还有张昭,诸葛瑾,程普,黄盖等等。


  还有一个就是乔菁菁也在身侧。


  孙策从乔菁菁手中接过他的玺印。


  孙策将这重重的一方玺印交到二弟孙权手中:


  “仲谋,大哥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受过很多伤,这回身体实在不行了!你虽然年轻,但好在足智多谋,能平衡决断。


  如果举江东之众与曹操刘表争横,与天一下争霸,你比不过我。


  但是举贤任能,让大家各尽其心,以保全我们江东,保全我们整个孙家,我不如你。


  仲谋,所有的事,大哥都交到你手上了!


  从此以后,你照顾好我们孙家,照顾好母亲,照顾好你大嫂和侄女儿侄儿。”


  孙策说到此处,气已经喘的急了。


  孙权跪在大哥跟前,紧紧握着大哥的手,想向大哥保证他能做的好。


  但!


  如果能够让大哥活着,孙权更愿意。


  孙策又喊过周瑜和张昭,再对孙权说:


  “天下之大,纷乱复杂,跌宕变化。以后,你如果遇到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孙权终于哭着点头。


  孙策又喊过乔菁菁来:“你记住我以前对你说过的话!仲谋虽然年轻,也颇有贤能,只是爱喝酒!你是大嫂,多多提点教育他。”


  直到看到乔菁菁点头。


  孙策又喊过孙家的这些兄弟宗室来,与张昭,周瑜一并说话:


  “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着我们江东的兵众,三江之险,足以观虎斗成败!你们,都要好好辅佐仲谋。”


  那一夜,孙策去世,享年26岁。


  留下遗孀大乔正值青春年华,留下江东大业正盛。


  让人多少慨叹。


  当时,孙权穿着孝服,正跪在大哥孙策陵前痛哭。


  吴太夫人几度伤心过度,哭的几乎昏死过去。


  大乔夫人亲自主持着孙策的丧礼,又要照顾婆母吴太夫人兼顾着内宅的往来。


  还是张昭站出来,当时即刻喊起孙权,对他说:“作为殄寇将军钦定的继承人,您是要继承先辈的遗业,使它昌大兴隆,以建立更大的功业!如今天下动荡不安,纷乱四起,你怎么能够独自继续哀伤,与常人那样去放纵个人的感情呢?”


  张昭亲自把孙权扶起,扶他上马。


  与周瑜一起组织编队排列。


  让孙权出孙府大门,去巡视整个吴郡。


  这才有了孙权的第一次权威亮相。


  与此同时,张昭已经向朝廷上表,又给江东六郡的各个属县发公文,严令江东的各个地方官各守其职,不得乱出。


  在这一件事情当中,张昭和周瑜等人确实认同孙权的能力,认为孙权能带领他们成就大业,倾心拥戴。


  周瑜已经决定留在吴郡,在孙权身边担任中护军一职,同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此时曹操已经回复江东,表孙权为讨虏将军。


  孙权虽然继承了大哥的部属,只被大家称为将军。


  除了张昭周瑜这些真心拥戴的,还有一个个的,都以为孙权是白白捡了一个便宜,捡了孙策死后留下的大好局面,并不是真真心心的佩服。


  只有周瑜用君臣的礼节对待孙权。


  那时,小乔已经从巴丘赶回吴郡。


  因为姐夫孙策忽然离世,乔蔓蔓日日夜夜担心姐姐乔菁菁的情况。


  她一回来,干脆在孙府里头住了好几天,陪伴乔菁菁。


  乔蔓蔓不知道乔菁菁心中的坚决。


  还一味的安慰她阿姊:


  “周郎屡次与我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的时候说,当今之事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阿姊,你不用担忧!


  仲谋将军亲信贤人志士,接纳奇才有能。我还曾听有些所谓的哲人说过一些神秘的论证,说什么接替天命,代替刘氏的,必定起于东南。


  也有好事者真的推算历数,观察形势,认为建立帝王基业的,也是在东南方。


  我们如今就是东南方。


  也正是一个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


  阿姊,虽然姐夫不幸遭此罹难,你切要保重身体,不要过多忧伤!”


  小乔还拿出了周瑜平时与她谈论的一席话,就是安慰她阿姊,虽然说姐夫死了,但是孙家仍然是蒸蒸日上的。


  乔菁菁说是不忧伤,怎么能办得到?


  她从此以后,在别人眼中,就真的是一个死了丈夫无依无靠的寡妇了。


  <div class="contentadv">乔菁菁虽然清醒,也免不得把眼睛每日都哭的红红的。


  整个孙府因为孙策一死,孙权初立,吴太夫人又伤心过度,病倒了。


  真是混乱之中带着忧伤。


  孙尚香也因为大哥的死好几日吃不下饭。


  本想着过她大嫂这边来看看母子几人的情况,一走到符园门口,又想起他大哥生前的音容笑貌,孙尚香又免不得伤心一回。


  那些日子真的是好可怜。


  但人生就是这样,别人并不会你的境况可怜,而放过你。


  当一个人身处可怜之境,遇到的不一定是雪中送炭,还有可能是铺天盖地而来的黑手。


  首先,孙策一死孙权继位的消息传出,曹操远在北方,看不出明显动作。


  江东六郡却先出了状况。


  最先反叛的,就是庐江城。


  庐江城的贼首李术已死,但因为其门徒部属尚在,那起人就率先举起旗帜,不愿接受孙权的管辖。


  还处处宣称孙权是无能之人。


  好在,孙策预先在庐江城外留下了韩当驻守,以及两千人马。


  韩当发现势头,已经果敢的带着两千人冲进庐江城平乱。


  可是庐江成的情况远远没有韩当想的那么明白。


  庐江城是一处要道,北方的人要南下,江东必定路过庐江,江东的人要去到北方,也必定要经过庐江。


  那时有许多吴郡会稽一带的人士纷纷出逃,他们要逃离江东,经过庐江去到曹操的地方。


  连曹植和郭嘉都已经连夜逃了。


  阿罗已被郭嘉用计暗伤,还拼死回到符园向乔菁菁禀明情况。


  乔菁菁也是分身乏术,一时疏忽了那个郭嘉。


  孙权因为庐江出了事,十分焦急,与周瑜张昭已经讨论了一个下午。


  孙权的意思,要么是周瑜即刻带着兵马去庐江城支援韩当,或者是他本人亲自带着人去。


  但是张昭不同意。


  张昭的反对意见在于,孙策刚死,孙权初立,江东内部正在混乱,如果就在这个时候,孙权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江东这一摊子就完全烂了,再也扶不起来了。


  争夺的焦头烂额,谁也说服不了谁?


  因为孙策临终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


  这打仗的事本来归周瑜管,但张昭认为,这件事也关系到孙权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内部政权的稳定,他不得不插手。


  讨论到大半夜都没有个所以然。


  还是袁十一因为担心孙权的身体,又听说前头书房里焦急,没得法。


  袁十一又专门跑到符园,来找大嫂乔菁菁。


  袁十一来的时候,周瑜家的小乔夫人正陪着乔菁菁在窗前说话。


  袁十一走进来说:“大嫂,你今日精神可还好些?”


  本来还该多多寒暄,多关心几句,却因为前头的事焦头烂额,袁十一实在忍不住。


  “外头的事,本不该烦扰大嫂!可是将军与周中军,还有张长史,意见相持不下!”


  袁十一是聪明人,她知道孙权初立,很多人本来不服气。


  如果再和周瑜张昭吵散了,那岂不是落得个众叛亲离,更没有人支持。


  这位子坐不坐的稳不说,弄个不好掉了脑袋,那可是惨之又惨。


  袁十一喊起乔菁菁。


  乔菁菁才简单披了一件衣裳,来到外书房。


  孙权张昭周瑜等,一见到大乔夫人,都行了大礼。


  乔菁菁只请他们赶紧起来:


  “这非常之时,还说什么那么多的礼节!我听他们说了,庐江城叛乱了,韩当一个人领着两千人马在庐江城也是浑水一潭。


  若是别处安稳,就庐江城这一处,我们也懒得管他!


  可如今情况不一样,四处都看着庐江城怎么办?


  这庐江城如果处理好了,那些纷乱也自然就平息了。


  这庐江城,如果说个难听的,处理砸了,大家都看吧,江东必然纷乱四起四面楚歌。”


  乔菁菁这话说的直接。


  张昭和周瑜都默了一会儿。


  孙权于是说:“大嫂,不是我心浮气躁,急于建功立业,我想的和大嫂想的一样。”


  张昭见孙权又要提率兵亲征的事。


  张昭已经急得捶胸口:


  “又是这样!你说的有道理,你们兄弟几个说的都有道理!你大哥当年,哪一次不是我劝他要小心谨慎,不要轻骑独行!


  你们大家都以为,他这一回是在庐江城中了李术的埋伏?他的去世是因为他面颊受伤吗?


  不是啊!将军,你问问你大嫂!你大哥之死,实则不仅仅是因为他这回面颊受伤,是因为他当年打黄祖的时候心口处留下了旧伤,这回是旧伤复发。


  我时常说,智谋计策这些且靠在后面,先活着,先活着好不好?”


  张昭一说就很激动。


  激动得糊涂了。


  此时张昭并不是冷静地在辅佐孙权,他多少也在为他没能好好辅佐孙策,为没能让孙策寿终正寝而自责。


  乔菁菁因为张昭的话,又伤心了一回。


  还回头让侍女给张昭捧了一杯茶。


  “张长史,不要急,喝杯茶再说。”


  张昭开到乔菁菁眼角的泪,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连连自责。


  乔菁菁还很大气。


  她和张昭的关系,早已不是当年那般剑拔弩张。


  “那时,我夫君离世,众人对仲谋并不服气。并不是仲谋不好,而是这乱世人心惶惶,都以为有机可趁!全是张长史你果决冷静,你和公瑾带头向仲谋行君臣大礼,你那时是如此的智慧!


  这一回,我支持仲谋。


  他可以带兵亲征庐江城。


  还请张长史务必支持。


  庐江城是曹操南下的第一关隘,我们不能丢。


  但现在摆明了庐江城是一处烂泥潭,藏着吃人的老虎。


  我们又要让仲谋亲自领兵平乱,重振江东士气,压下那些反贼之心,又要有一百一十分的胜算。


  这件事,对仲谋来说非常重要!


  张长史为仲谋担心,我何尝不担心?


  如今,孙家刚刚死了大哥,一众人失了主心骨,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全靠仲谋。我们担心仲谋之安危,比子布你担心更甚!”


  乔菁菁说的恳切。


  张昭心中被触动。


  连孙权自己也被感动了。


  自从大哥去世,他这些时日只感到自己肩上对于江东,对于这乱局的重担。


  他几乎没有想到,他对于孙家,尤其是孙家一众女眷的重要。


  大哥死了,留下孤儿寡母。


  大哥那一日还殷殷嘱咐他,让他照顾好大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