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我一个国家队,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 第30章 学术界要迎来大地震了!

正文 第30章 学术界要迎来大地震了!

  第30章 学术界要迎来大地震了!


  李景霖闻声望去。


  不远处的一个手工师傅正满头大汗的对着电脑手工打磨一个新鲜骨头。


  “就这鹤骨还是从保护动物园那边求来的昨天连夜就送来了。”


  裴老苦笑。


  “另一边也在通过光学手段,在电脑上构建3D模型,然后3D打印,制作模具,现在正在倒模还原,双管齐下的仿制。”


  “这个手工打磨的是为了及早进行工作,建模仿制的是为了测音。”


  说到这里,裴老好奇的抬头问道。


  “怎么?是一定需要实物吗?”


  “嗯”


  这件器物看起来,和哈萨克族的斯布斯额,还有塔吉克族的鹰骨笛极为相似!


  也不怪有专家当场就觉得,这玩意是骨笛!


  但,李景霖知道,这绝没那么简单!


  这可是来自于九千年前的古乐器!


  踏马的九千年前!


  这玩意能改写无数的历史!!


  李景霖捏紧了拳头。


  想着脑海中的知识,心跳剧烈,呼吸越来越急促。


  可怕的想法在脑海中回荡。


  双眼通红,浑身颤抖。


  甚至看上去即将晕厥一般。


  “也不是箫.也不是箫!没有山口,没有山口!!”


  “李教授,您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看到李景霖这一幅努力压制内心激动的样子。


  在场的老头们也忍不住的激动起来。


  “嗯但.呼呼,不确定!!得试!!”


  李景霖猛然抬起头,眼中甚至充斥着血丝。


  “这件事有点大过头了!!裴老,您一定要帮我!!!”


  “你说!”


  裴老丝毫不含糊!


  周边其他的所有专家学者也都严肃了起来,不再争执,时刻待命,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被一个毛头小子命令会有什么丢脸的地方。


  能躬身于华夏文化事业发展,做一颗螺丝钉,对每个人来说都与有荣焉!


  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荣辱算什么?


  “要黍!!黍!!”


  李景霖抬起头,说话的声音都有些破音。


  “准备度量器件,一定要精确!!”


  “快!!”


  裴老挥了挥手,身边两位教授马上冲了出去。


  “精准度量器件要什么有什么!但黍得现准备!”


  “不要太饱满的!一定要稍微干瘪一点,脱壳的!!”


  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李景霖抬起头,甚至可以说是在用吼的。


  十分失态。


  “黍!是这个黍!!”


  李景霖快速拿起笔,写出字,生怕理解错了。


  黍,是一种目前很少种植的作物。


  不过在古代,这玩意是五谷之一。


  比小米大那么一点。


  这玩意抗旱,古代吃的多。


  现如今农业发展越来越好,黍因为生长条件,用途,口感逐渐被取代。


  有还是有的,但不多。


  算是稀有作物吧。


  “磨好了!磨好了!!”


  李景霖拿到这磨好的贾湖骨管后,率先递给周围教授。


  “各位教授,你们吹吹看!”


  几位教授毫不迟疑。


  这几位教授,几乎是来自于全国四面八方的顶级笛子专家,甚至还有当今业内最顶级的笛子演奏家!


  有的竖着吹。


  有的横着吹。


  有的直着吹。


  各自按照不同的吹管类乐器姿势与技巧试着吹起来。


  但却只有空气发虚的声音。


  完全不能称之为音!!


  就好像一个人干渴的嘶吼声,算不得“话”一般!


  每试一次,失败一次,就会有一个教授的目光暗淡下去。


  如果没有李景霖。


  或许他们会觉得,会不会是打磨的问题,或是需要如笛子一般,还有其他难以保存的物件风化在了历史尘埃中。


  亦或是.所有的骨管都有极大程度的缺损。


  但很快。


  所有人看向李景霖。


  目光灼灼。


  这小子一定是发现什么了!


  “你他娘的别卖关子!说说,伱觉得这是什么?”


  “这”


  李景霖重重的坐在椅子上,深呼吸两下。


  蹭的一下坐起身。


  接过这仿制的穿孔骨管。


  顺着吹口。


  摆出一个奇怪的姿势。


  斜着45°!


  这样的吹奏方式十分稀有。


  周围的几位教授心里咯噔一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恁娘的!这吹奏方法,不就是咱河南民间的筹吗!!”


  一位说着河南话的专家激动的当场跳了起来!


  “好家伙!好家伙!!我来!!我来!!”


  李景霖将穿孔骨管递给这位专家。


  专家兴奋的便开始吹了起来!


  声音有些嘶哑,但很明显。


  这踏马就是乐器的声音!!


  声音很亮!并且有相当高的音高!!


  “音列!是音列!!能吹出完整音列!!靠恁娘咧!!”


  “太假了!这太假了!!九千年前的音列!!”


  “七声!?!是五声还是七声的?”


  板房里,专家哗然!


  粗口爆的满天飞,激动,兴奋!


  恨不得把眼睛都瞪出来!


  吹着骨管的河南专家激动的咳嗽两声,顺了顺气息。


  旋即自顾自的吹奏起来。


  越吹奏越花!


  河南的小调,山东的小调.


  尝试各种不同的吹奏方式,力求探索骨管的可能性。


  甚至!


  他直接玩起了一种高端技法“翻七调”!!


  将一首曲牌的曲调,进行七个调门的不断翻奏,通过七次翻奏,回归到起始的调性上来!


  “艹!这老头还炫起技了!!”


  几位专家兴奋的喷了起来。


  激动的手都在颤抖。


  李景霖更是仿佛浑身脱力了一般!


  这代表了什么?


  这代表了这个骨管,能够完成七调还原!


  也就是说,来自于华夏九千年前的乐器,七声齐备!!


  声,音,在古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音有开合,声有轻重。


  基音为物体整体震动产生,泛音音为局部振动产生,组合在一起的复合音,才是人们听到的声音。


  曾国藩《冰鉴》里便曾说过,声是入耳听觉反应,音是发音器官快闭合时感受到的对声的反应。


  所以,有云——“声声入耳”,而后“余音绕梁”!!


  “真是叹为观止.”


  专家们彼此对视,心神激荡。


  “毛老,您研究华夏古音乐理论的,能以那些理论定一下黄钟吗?”


  听闻李景霖的话,毛老连连点头。


  “这个简单,根据典籍的记载,以及现代对声学公式进行计算,能确定黄钟定音法,0.71寸直径的竹管,横排90粒黍即为长.卧槽!!”


  毛老震惊的看向李景霖。


  你一开始就想到这了?!


  “快快,看看看看看.”


  其他的教授哪还能意识不到李景霖提到黍的用意?!


  “黍来了!!”


  刚想说,一位教授便扛着一大袋子的黍来到了板房中。


  “饱满的不饱满的,带壳的脱壳的我全带来了!”


  “行了行了一边去!!”


  一堆人迫不及待的开始数黍。


  小粒黍,数起来是真要命。


  但动力十足!!


  “快!测音!”


  初级的测音工作迅速展开!


  不多时便有了答案。


  “是黄钟,虽然有偏差,但偏差的波动值完完全全是在允许范围内的!”


  “小李同志,还要别的吗?!”


  听到问话,李景霖毫不犹豫的找来一条毛巾,包裹住骨管,堵住一边口。


  开始往里放那些专家数出来的黍粒。


  “要1200粒!”


  专家毫不迟疑。


  一群华夏学术界的大牛,就在这件小板房里,开始数起了黍粒。


  “800了!”


  “9001000”


  “1200!卧槽!卧槽!我懂了!!”


  当1200粒黍放入骨管中,刚好填满骨管时。


  全场再一次爆起了粗口。


  “量者,龠(yue),合,升,斗,斛(hu),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


  一位专家呢喃而出的《汉书·律历志》,如惊雷一般,在所有专家们的内心炸响。


  懵B,所有专家心态彻底炸裂。


  “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


  “能发出黄钟音调的律管恰好能容1200粒黍,而一龠也正好容1200粒黍。因此,律管容积就是龠的标准!!”


  “这踏马是新莽时期的度量衡!!”


  所有专家都明白了。


  都知道了。


  这件乐器,真正的名字,应该是贾湖骨龠!!


  “龠者!”


  李景霖嘴唇都有些颤抖。


  在一众专家的注视下,颤抖着说出了华夏音乐古籍《律吕精义》中记载的话。


  “七声之主宰!”


  “八音之领袖!”


  “十二律吕之本源!”


  “度量权衡之所由出者也!!”


  轰!!


  专家们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雷给劈了。


  脑瓜子嗡嗡的。


  这是华夏两千多年便记载过的一种乐器,是一种到现在已然失传,只在传说中的乐器。


  龠!!


  贾湖骨龠!!


  这玩意,是踏马华夏所有吹管类乐器的祖宗!!


  无论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里的籁,还是笛,箫


  这玩意都是祖宗!


  这是九千年前的乐器啊!


  “史载黄帝命伶伦作律,伶伦截竹首制为黄钟之宫,也称黄钟之龠.”


  一位历史学家默默的点了根烟。


  用平静而又颤抖的语气说出了年轻人的潮流话.


  “这他吗炸了啊,炸裂啊.”


  龠。


  横吹,便是笛,篪这一类,直吹,如唢呐一类,竖吹,洞箫尺八一类,斜吹,类笛一的古龠类。


  “华夏的历史完全改写了啊!!”


  不少专家心脏砰砰跳动,心神激荡。


  这个发现,足以引起学术界巨大的连锁地震!


  今天涨幅怎么这么低啊,是我扑了,还是大家周四跑去打DNF周本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