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赵弘明的决定,攻伐类武技
听到陈雪容的询问,赵弘明陷入了沉思。
在他看来,无论防身类武技还是攻伐类武技都有其优势。
八荒不老功在通窍境后有八荒秘行这类身法可学。
真要挑选起来,应该挑选攻伐类功法以补其不足,以此来相互配合。
不过赵弘明的性子素来谨慎,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主动询问道:“不知道这两者陈姑娘都有哪些功法推荐?各有什么长处?”
藏武楼中功法浩瀚如海,收藏的武学上万,真要一一挑选的话他也没有那个精力。
如果陈雪容能推荐一些好的武技功法,他也能做到心中有数,省去一些功夫。
陈雪容说道:“防身类的武技当中,江湖上颇有盛名的一本名为天元御手,可以手为盾,能够灵活抵挡各种攻击,另外一本名为不动明王罩,运用真气笼罩全身,不动如山,都比较适合殿下现如今的情况。”
“那这两项武技与八荒秘行相比,孰高孰低,修炼难度又如何?”赵弘明听完之后说出自己的疑问。
“八荒秘行属于仙武功法的武技,自然高于这两本,而修炼难度的话,任何的武技都是熟能生巧,需下苦功才可。”
下苦功就可以?
下苦工好啊。
这类功法简单、直接。
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要求。
他现在最鄙夷那种还要借用外力才能有所成就的武学。
赵弘明心中一阵欢喜,接着问道:“那攻伐类的武技呢?”
“攻伐类的武技相比于这些防御类功法则要多上不少,殿下的可选择的比较多。依殿下目前的情况,臣女比较推荐天地一刀斩或者摧骨掌。”
“一来这两门武技容易上手,二来这两门功法还可以催动本身的气血,使其爆发出远胜于平时的威能,关键时刻说不定能够保命。”
听完介绍后,赵弘明对这两门功法起了不少兴趣,追问道:“这两门武技用起来可有什么负面影响?”
“平日正常出招的话,没有任何影响,最多是使多了力竭。若催动气血的话,则有可能造成短时间的昏厥。”
赵弘明心中了然,威力较大的武技一般都有这样的后遗症。
几番交谈下来,他对这些武技逐渐有了大体的认知。
以他的情况,要不了多久便可突破至通窍境界,到时候直接修炼八荒秘行即可,学习攻伐类的武技才是更加适合他的处境。
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赵弘明开口说道:“本宫决定好了,就学天地一刀斩吧。”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怎么看学一门刀法也要比拳法好些。
见赵弘明已经做出了选择,陈雪容点头道:“正好此功臣女也会些皮毛,殿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找我。”
按照大魏人比较谦虚的性格,说是皮毛,实际应该掌握的颇为深刻了。
几次相处,赵弘明发现陈雪容对各类功法都了如指掌,无论他提出什么问题,她都能对答如流。
不愧为武学才女之名。
建安皇帝真是给他找了一个好师父啊。
赵弘明拱拱手说道:“那后面就要劳烦陈姑娘了。”
“殿下客气,都是应尽之义。”陈雪容忽然提醒道:“不过殿下如果想要磨砺武技,真正掌握的话,还需要实际对练。”
“本宫明白,武技本来就是杀人技,仅仅纸上谈兵可不行。”赵弘明随口笑着说道:“不过在那之前我先掌握此功再说。”
赵弘明此时给陈雪容一种极为洒脱、豁达的印象,整个人有股向上的精神,充满了勃勃生机。
完全不像是个失了宠的皇子。
这种心态让她很是惊异及欣赏。
两人接着聊了半个时辰后,陈雪容主动请辞。
赵弘明并没有挽留。
等送走陈雪容后,赵弘明没有任何耽误直接去了藏武楼,让藏武楼的管事将天地一刀斩这门武技给挑了出来。
由于天地一刀斩属于江湖武学,他作为皇子可以带回去参悟,所以赵弘明并不着急参悟。
见时间还早,他又顺便去了一趟三楼,将八荒不老功的通窍层功法仔细参悟了一遍。
等到把八荒不老功的功法参悟的差不多之后,才动身回清风阁。
……
此时,建安皇帝炼制神魔兵刃即将成功的消息已在大梁传开,引起了许多人讨论。
就连大梁周围的武学势力都有些蠢蠢欲动,派了不少门派中的武夫来了大梁一探究竟。
一时间,大梁里面到冒出了各种牛鬼蛇神。
这件事很快也传到了建安皇帝的耳中。
乾清宫。
赵佣煦召集了中书右丞萧伯龄、中书左丞洪道文、兵部尚书兼少保于和正、吏部尚书兼太师的张千、户部尚书等中枢大臣,就针对神魔兵刃一事商讨对策。
事实上,炼制神魔兵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涉及的国力也不是一星半点。
大魏往前推至三朝就已经着手此事,历经六十余年。
所以想要瞒住所有人是不可能的。
但在大魏历朝天子的有意控制之下,消息基本上不会出现如今这种大面积的扩散。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
建安皇帝脸色阴沉地看向一旁的掌印太监冯大宝说道:“把皇城司那边查出的消息告知众爱卿吧。”
“是。”冯大宝严肃道:“根据大梁中的暗子查到的结果,此消息乃是两个楚国商人率先放出,然后再被一些人广而告之,这些人如今已经被皇城司所控制。”
“众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兵部尚书于和正站出说道:“陛下,这是楚国的阴谋。他们想要先让大梁处于旋涡中心,无暇他顾,以此造势。我们大魏与楚国的一战已经不可避免了。”
“按照目前之进度,神魔兵刃还需半年便可炼成,正是春种结束之期,用兵的大好时节。依照我等推测,差不多半年楚国必起战事。”右丞相萧伯龄跟着说出自己的判断。
建安皇帝赵佣煦说道:“朕与众爱卿想法一致,既然知道接下来我们与楚国,亦或者面对楚、赵、韩三国起兵,我大魏该如何对待呢?”
左丞洪道文说道:“应对之法,有三。”
“哪三条说来。”
“其一,加固皇城防御阵法,以应对接下来的武道宵小;其二,派遣使者离间韩、赵、楚三国关系,就算不能避免其结为同盟,也得让三国互相猜忌,不能齐心;其三,调请雍王、肃王、平王封地之军,分别前往三国边境巩固边防,以待用时。”
户部尚书站出道:“陛下,魏国南部三十余城大旱,颗粒无收,若是再征调民夫,恐生民变。另外国库紧张,难以支撑三条战线啊。”
赵佣煦看向吏部尚书张千说道:“张爱卿怎么看?”
“陛下,目前大魏形势危急。依卑职看来,应说服那些武学势力,让其出力,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俯首做小,只要挺过这道难关也是值得的。”
赵佣煦听闻此言,沉默不言,心中开始衡量利弊。
新书求推荐,求追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