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久违的李家娘子
青溪县府衙。
陈青兕正在给睦州刺史写信,信写的很长,足足有一千余字,信中内容左右就是一个字“穷”。
抱怨哭穷。
这招在这个时代有没有用陈青兕不知道,在后世很有用。
手机拉黑就电话,电话敷衍就登门。
也就是这个时代交通不便,来去一趟太费时间,青溪县这里又离不开他,左右得亲自上门,现在只能修书哭穷,短短半月间,这是他写的第三封信了。
“陈县令!”
史务滋大步走进屋子,行礼问好。
陈青兕示意他免礼,将手中毛笔搭在笔架上,问道:“情况如何?没有人不同意让孩子上县学读书吧。”
经过十日的整理,青溪县的县学正式开办。
尽管公告已经发出,陈青兕还是让史务滋挨家挨户的去通知,避免有人没有看到,或者有人不理解公告内容。
史务滋如实道:“对于孩童上学,百姓们并不积极。可听说有免费午餐,还能管饱,没人拒绝的了这种诱惑。还有人想将自己十七八岁的少年一并塞进来。”
陈青兕会心一笑,这种情况在他预料之中,安排免费午餐也是为了让百姓能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如果没有这免费的午餐,他估计有一半人觉得读书无用,与其花费时间读书,不如跟着一起干琐碎的活,早些当家,减轻家里的负担。
这并不能怪他们愚昧,而是这个时代普遍现象就是如此。
陈青兕开办书塾,也不指望这些孩子真能成才,只是让他们未来的人生多一点选择。多认一些字,多懂得一些道理,终究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县里的劳力严重不足,只要有力气的男女都得干活。
家中有孩子,对于家庭来说就是一种牵累,将孩子交给书塾,能够解放一个家庭的劳力,对现在的青溪县非常重要。
这种事情,陈青兕自然不能对外说的。
“需不需要休息一下?”
陈青兕很客气的问了一句。
史务滋忙作揖道:“学生不累!”
他年纪只比陈青兕小两岁,今年刚好及冠,宣州溧阳县人,此次来青溪县有一半是奔着陈青兕来的。
青溪县消息堵塞,他的两首诗并未传达,但宣州上下早已传遍。
史务滋及冠游学,第一站便想拜访能够陈青兕,看一看能够作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与“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这样惊世诗句的人,到底是何等人物,正好顺道拜会自己的外祖父。谁料外祖父对这位新上任的陈县令推崇备至,更是直言能在他身旁学个三五月,远胜游学三五载。
他知自己这个外祖父向来高傲,连最得意的门生石仲览都未能得他如此评价,心中好奇更甚,同意庄敏瑞的建议。
史务滋跟了陈青兕十余日,根本没得空闲讨论诗句。每日都有不停的活干,就觉得自己跟木偶一样今天去干这个,明天去干那个,累得回到家中倒头就睡。
<div class="contentadv">可每每睡醒以后,史务滋回顾昨天干的事情,便有一种收获满满的感觉,非常充实,精神十足,“学生”二字也叫的尤为顺口。
陈青兕很满意史务滋的干劲,对他的办事效率也很赞赏。
现在的他,操控着府衙的每一号人,所有人办事的能力效率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二十多人,史务滋办事效率并不是最高,悟性却是最好。能够很快理解他的意思,将事情处理的合他心意。
“那你去处理下萧、古、扈、徐四位东家的矛盾,他们四人都想在县里开酒肆,也都看中了城南的那家酒肆。告诉他们,三年之内,青溪县都不会再有第五家酒肆。青溪县东南西北四面,一人一家,以地段而言。城南最佳,次之城北,再次城东,最差城西。解决的方式也简单,竞标,东南西北四处地方,各有其价,价高者得。”
青溪县巨富是没有了,却也不全是穷人,还是有一部分人侥幸躲过此番大劫。境内二十多个村子并入一县,也就将这些富人聚在一起了。
百废待兴的青溪县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巨大的机遇,凭借朝廷免税的机会,做大做强。
陈青兕理所当然的将目光放在他们身上,得劲的薅羊毛。
除了绝佳的商铺店面位置以外,还有上好的屋舍,如从杜春斌收缴来的鲁家旧宅,这么好的屋子,靠着县府衙的中心地段,肯定不会送出去的。
最后都打算以竞标的方式售卖,价高者得,为县里换来经费。
史务滋这些天早已习惯了这种木偶式的处理事情方式,领命而去。
边走史务滋边想着事情的解决方式,青溪县的地理位置绝佳,往南从新安江顺流而下就是杭州钱塘,往东逆流而上是歙州,向北是於潜,东边是桐庐。
除了桐庐以外,杭州钱塘、歙州、於潜都是相对富庶之地。
尤其是歙州到杭州这一线,歙州的纸砚天下一绝,往来的商人不断,都会经过青溪县。青溪县自身也极有特色,山水奇佳。在青溪县内投资酒肆客店是顶好的买卖,尤其当下还有免税政策,只要开起来,怎么样也不会亏。
用一些钱,换取一个好地段,以及三年内不开第五家酒肆跟他们抢生意的承诺,但凡精明点的商人都不会错过这次机会。
史务滋想着这几天的经历,亲眼看着陈县令用各种手段从意想不到的地方抠钱,让一个破败的小县正常运转,这翻云覆雨的手段,实在了不起。
史务滋出生士绅家庭,见过不少号称父母官的著名县令,但没有一个如这位陈县令这般,将好处落于每一个百姓的身上。
着实让人敬佩。
当天夜里,陈青兕正在计划着青溪县下一步发展。
随着敲门声的响起,陈青兕头也不抬,说道:“进来!”
差不多这个时辰,他的夫人都会给他送口热茶或热汤,早已习惯。
这次却有些不一样,没有熟悉的足音,甚至除了推门的声音,他没有听到半点脚步声,不由抬头。
却是久违的李红清。
新书能追定的弟兄们尽量追定,有票的也支持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