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 第133章 目标灵武谷!

正文 第133章 目标灵武谷!

  第133章 目标——灵武谷!


  许攸又说出一计,使得和连决定放过他一回,我们后面再聊。


  因昨夜一战,双方大军都疲惫不堪,很默契地休战两天。


  城外大营必然没法继续驻扎了,因此三万大军只能暂时进入城中。


  后来,刘寒才得知皇甫嵩独自带人伏击鲜卑大军。


  虽然取得不错的战果,但事后皇甫嵩和刘寒都冒出一身冷汗,因为这件事双方斗没沟通,这支伏击大军其实就是孤军,人数也不是很多。


  要是和连狠下心,一口把伏击汉军吃掉,汉军后续没有支援,皇甫嵩便要交代了。


  还好,和连够蠢。


  接下来几天,鲜卑一度令刘寒感到头疼,和连一度改变作战风格,将大军分成多则五千,少则两三千的多股骑兵,流窜在凉州各处,袭扰地方,各郡县求救的军报如同雪花一样朝着刘寒这里飞来。


  “该死!”


  刘寒很烦躁,汉人的骑术肯定没有鲜卑人精湛,大军朝一处救援,鲜卑人掉头就跑,根本不与大军交战,原本想着与和连在富平决战,但现在对方就这么耗着自己,日子拖久了,损失的还是凉州军民。


  不仅如此,若不能以雷霆之势击碎鲜卑大军,蠢蠢欲动的羌人就会从背后捅一刀,到时候羌人照猫画虎,凉州说不定就真丢了。


  “文和,你说有什么办法能把和连的人聚在一起?”


  贾诩也知道事态的严重性,拖下去绝不利于己方,但一时间也没想到什么好方法,只能试探性地说道:“不如我等也分兵,如今凉州境内的鲜卑人经过上次一战,兵力与我等相差无几,鲜卑人分兵袭扰,我军便分兵救援。”


  “可若是我军分兵,该如何分兵?分的路数少,就会有救不到的地方,可分的路数多,极有可能被鲜卑人各个击破,在救援的半道上被围剿吃掉,到时候就更不利了。”


  刘寒说的,也是贾诩所担忧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和连的人聚在一起?”


  刘寒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思考着问题。


  就像钓鱼一样,需要一个鱼饵,最好是那种明知有陷阱,但还是忍不住想咬的鱼饵。


  忽然,刘寒灵光一闪,“我这倒是有个主意!”


  可话还没说完,便被贾诩阻止了,“主公不可!旁人倒是好说,但主公万万不行!”


  显然,刘寒的想法贾诩早就想到。


  “为何不可?虽说有点危险,但战争便是如此,哪有安全的?”


  此刻,段颎也反应过来,“文和说得对,旁人使得,主公使不得。”


  “可这是早点结束战争的最快方法,早一天结束,凉州百姓就会早一天有好日子过。”


  刘寒说得有道理,以身为饵绝对能把分布在凉州的鲜卑人全部引过来,但众人不同意这种以身犯险的冲动。


  “或许这正是那帮人先看到的!”


  段颎据理力争,若刘寒以身为饵,万一真有什么不测,这不正是大汉士族豪强想看到的吗?谁也不虚皇帝手中忽然多出十万精锐,虽巩固了皇权,但削弱了士族、外戚在朝廷的影响力。


  因此,借鲜卑的刀杀刘寒便是最好的方法,即使是皇帝,也说不了什么,再加上若是刘寒身死,士族豪强正好可以接手他在并州的一切,包括军队!


  “做好万全准备便可,找个好地方,等他们来。”


  贾诩开口问道:“主公是有计划了吗?”


  <div class="contentadv">“归德。”


  “废城?”


  “不行!绝对不行!”


  段颎坚决不同意,经王莽之乱,北境的羌胡叛乱内侵却愈演愈烈,起初,北地郡属陇右军阀隗嚣的势力范围,羌胡盘踞,士民内徙。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北地等边郡“郡民归于本土”,“城郭丘墟,扫地更为”(《通鉴》卷四四)。


  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北地郡内徙池阳(今陕西三原县北);顺帝永建四年(129年),还治旧土;永和六年(141年),又徙居冯翊郡境。


  此后直到傅玄死, 100多年间,北地郡再没有恢复旧土失地,始终寄寓在原冯翊西部,夹在冯翊、扶风二郡之间。


  北地郡三次内徙,即便还治旧土,城郭已遭战乱破坏,丘墟而更为,归德城更是如此,早就是一片废墟,无险可守。


  “归德城早已是一座废城,要想防住鲜卑人的进攻,归德城绝不是最佳选择。”


  “那段师有什么办法?”


  段颎:“老夫的想法是,除了主公能让和连大军集结,还有个方法也能让和连大军集结,我们守株待兔即可。”


  贾诩眼前一亮:“段老将军指的可是黄忠将军?”


  段颎:“正是,黄汉升现在手里有着并州军最精锐的大军,想必两三天后便能收到烧了弹汗山的消息,咱们目前最关键的是控制这里——!”


  “灵武谷?”


  “对!和连若是收到消息不回去,那弹汗山王庭就又没了,若是回去,凉州诸多长城,唯有灵武谷因地形特殊没有长城,若想回去救援,此地乃必经之路。”


  “没错,灵武谷一直都有和连的五千大军驻守,从未离开,就是害怕我们断了他们后路,若是大军直扑灵武谷,就不信和连不回军支援。”


  姜还是老的辣!


  要么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经验,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刘寒计谋虽好,但风险太高,段颎看透局势,直接捏住对方要害,不怕和连不回。


  “既如此,传令全军,兵发灵武谷,大张旗鼓地过去,就是要告诉和连,我要断他后路!”


  “嗯,孺子可教。”


  段颎欣慰地点头称赞刘寒,“为帅者,最忌心浮气躁,要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敌人的关键点,随后一击即中,把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刘寒听着段颎的谆谆教诲,行礼道:“学生,谨受教!”


  “既如此,不如更狠点。”贾诩露出阴冷的笑容,“不如从幽州再建一军,代郡距离弹汗山也就三百里,黄忠将军出并州后,一旦袭击成功,鲜卑人必然四散逃走,幽州刺史部有一武将,名曰公孙瓒,乃大儒卢植学生,其手下有两千骑兵,号‘白马义从’,再加七千步军,令其从代郡出发,同样直扑弹汗山,就在山脚下要道等着,再给鲜卑人来一刀。”


  “好办法!”


  刘寒大喜,若计划成功,估计这一刀下去,鲜卑人大动脉都得被扎穿。


  段颎目露精光,这位“大外孙”看来是找到知音明主了,狠毒的计谋一个接着一个,原本自己想的是围魏救赵之计,直接被他变成绝户计,“弹汗山,以后可能没法待人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