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 第22章 向北!(二)

正文 第22章 向北!(二)

  第22章 向北!(二)


  至于另一人阎行,刘寒则是要感谢王越。


  洛阳三碗居名扬大汉,自是引起凉州武人的不屑,可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失败的消息,血气方刚的凉州少年阎行特意来到洛阳前来挑战。


  可惜,还是失败了。


  最关键的是,挑战失败后不仅赖账,还与史阿大打出手!


  两人你来我往数十回合不分上下。


  最终惊动王越,王越见阎行武功有两把刷子,才十六岁,便起爱才之心,将其推荐给了刘寒。


  对于阎行,刘寒有所了解,韩遂的女婿,不俗的武力,差点杀了马超,便问他愿不愿意跟随自己,阎行见状纳头便拜。


  于是,刘寒身边又多了一小将。


  #


  刘寒一行人从都城洛阳出发,经河内郡兵分两路,一路由段颎率领阎行、田丰,三人外加一千羽林卫经由并州上党郡直奔雁门。


  另一路则是刘寒加上黄忠、张郃二人,率领剩下一千羽林卫,从河东郡绕路,最后还是到雁门汇合。


  现任河东郡太守刘寒并不陌生,或者说对他很熟悉,董卓董仲颖。


  刘寒特意绕路来看看这位将大汉颜面踩在地上的男人。


  对他,刘寒自是没有什么好感,但现在平心而论,董卓还摆不上台面。


  仅凭借六郡良家子加上地方豪族身份,换做平时,是进不了大汉中枢的,时势造英雄。


  可惜,他不是。


  “主公,前方就是河东郡治所安邑,今晚是否在此休息?”


  刘寒身旁的张郃开口道。


  “河东郡吗?”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地方,闻喜裴氏、安邑卫氏、河东范氏、襄陵贾氏等其他士族都在这里。


  刘寒看着天色,“冬日白天短,全军全速前进,务必日落之前赶到安邑。”


  “诺!”


  #


  日落之前,安邑城门校尉正打算关闭城门,结束一天的工作,忽见得远方尘土飞扬,似有大队骑兵。


  城门校尉不可思议地揉了揉眼睛,大喊道:“敌袭!快关城门,上报太守大人!”


  不多久,城门关闭,正在府中享受的董卓也匆匆身披铠甲,走上城楼。


  “怎么回事?到底是哪里来的贼子,竟敢进攻大汉一州治所?”


  董卓现在脑子是发懵的,因为他想到一切可能,都找不到一个嫌疑人。


  河东郡在他治下,虽谈不上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至少郡中士族都不敢明面上忤逆他的意思。


  因为他和一般的文人不同,他真的敢杀人!


  不久,羽林卫的锦旗出现在残阳中,随即大队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


  “羽林卫!”


  看样子得有一千人!


  董卓自是明白羽林卫代表着什么,天子亲军!


  “吾乃羽林卫屯长张郃,河东郡守何在?”


  张郃一人一马来到城门前。


  “本官河东太守董卓董仲颖,不知将军前来所为何事?”


  董卓本就是沙场悍将,一千人的军队还镇不住他。


  “镇北将军今晚在城中歇息,快快打开城门!”


  董卓这才明白为何会有大批羽林卫来这里,原来是这位小祖宗到了。


  “下官遵命!快快开城门!”


  <div class="contentadv">不多时,刘寒一行人便进入城中,董卓率城中官军于城门口迎接。


  “下官河东太守董卓,拜见镇北将军!”


  刘寒也上下打量了一下这位,外表放荡不羁,脸庞坚毅,满脸络腮胡。


  “免礼,孤今日在此歇息一晚,叨扰太守大人了。”


  “下官不敢。”


  #


  刘寒来到安邑的消息自是瞒不住城内士族,尤其是卫氏,明帝时期,因精通儒学被征召去洛阳,行至河东安邑,卒而赐葬于此,其子孙就地为家,居住河东安邑。


  安邑卫氏自称平阳卫氏的旁支(卫青后人),族中虽这些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才,但凭借着四百年的积累,加上卫氏行商,已成为大汉数一数二的豪门。


  刘寒手中的东西,卫氏垂涎已久,但苦于没有门路,如今刘寒人在安邑,卫氏连夜登门拜访。


  正在屋内休息的刘寒没想到大晚上会有人求见自己。


  “卫氏卫凯?”


  刘寒脑海中略过却是他的弟弟卫仲道,这个致使蔡琰一生都不幸的男人。


  “也不知这小姑娘人怎么样了?”


  刘寒脑海中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而后又摇了摇头,暗叹自己可笑,人家现在在洛阳舒服着呢。


  “就说孤累了,不见!”


  因为反感卫仲道,刘寒懒得见卫凯。


  不出意外,站在外面的卫凯吃了闭门羹,只能回去。


  毕竟双方身份的差距太大!


  #


  第二天天一亮,刘寒便继续率队北上,前往本次目的地——杨县。


  四百里路程,走了两天便到了。


  杨县县令尹浩(杨县尹氏,PS:名字作者自己杜撰的)自是出城迎接。


  刘寒径自走到县衙,并没有与他客气,“你们县吏可有一个名叫徐晃的年轻人?或者可有认识他的人,站出来。”


  刘寒特意绕道河东郡正是为了徐晃徐公明,曹魏五子良将,曹某人曾评价其有周亚夫之风,不仅有一身武力,能和许褚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樊城之战中,徐晃与关羽交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负,要知道徐晃的年纪比关羽还大。


  不仅如此,徐晃统兵能力也是一流,是指挥一路大军完全没有问题,若是尽力培养,成为战役总指挥也是有可能的。


  “降明权成厚,争津定策高。


  扬名攻不备,陷敌战当鏖。


  欲虏平襄汉,还屯振节旄。


  功逾孙子右,魏武过情褒。”


  说的便是徐晃!


  最主要的是,他也是出生寒门,目前刘寒手底下,无论是田丰、沮授,还是黄忠、张郃、阎行,都是寒门。


  这些人有忠心,底子也干净。


  这时,一位身高八尺的壮汉从队伍中站出(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作者取中间值22.55cm,八尺180.4cm),“卑职便是徐晃徐公明,不知王爷找小人有何事?”


  刘寒一眼望去,此时徐晃二十来岁,但一看就是孔武有力。


  当真一员虎将!


  自己,没白来。


  曹老板,对不住了,你的这员虎将,我要了!


  刘寒的大锄头,已饥渴难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