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游戏小说 > 北雄 > 第1239章提议

第1239章提议

帐篷中的窃窃私语还在继续。<br/><br/> 在这种天下变局当中,每一个掌握着威权的大人物都会有所诉求,只不过突厥人的政治模式决定了他们的声音更为杂乱。<br/><br/> 东西两个小可汗都在标定着自己的位置,同时他们的下属其实也面临着选择。<br/><br/> 比如说阿史那多闻,在面对王庭和唐军的双重压力的时候,他最可以倚重并信任的反而不是自己所属的突厥诸部,而是契丹,奚部等东北部族。<br/><br/> 所以南室韦二十余部来归,才会让他那么高兴,因为这是一支突厥王庭无法影响到了力量,独属于东方汗的福利。<br/><br/> 就像西域诸国之于西方汗那样,是他们摆脱王庭束缚的权力源泉。<br/><br/> 如果阿史那多闻能攻取辽东城,那么他的权势便可以辐射到整个东北地区,将诸多的东北部族理所当然的纳入麾下,成为当世的东北王。<br/><br/> 这和当年扶余人南下的时候相似,甚至可以在之后建立国家,从突厥分裂出去……<br/><br/> 这确实是一场一百多年以来最大的变局。<br/><br/> 统治草原许久的突厥汗国再次有了内讧的迹象,立国数百年的高句丽衰弱了下去,南边的朝代更迭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谁也不知道平定了诸侯后的大唐能够维持多久。<br/><br/> 就像郑从师所言,也许过上几年大唐皇帝就被人给杀了,因为几百年来,中原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分分合合的让人们很难对他们产生过多的期待。<br/><br/> 如此变局之下,即便是像阿史那多闻这样掌握着威权的大人物,其实也如蝼蚁一般,不定什么时候便会淹没在旋涡之中。<br/><br/> ………………<br/><br/> 只是以郑从师的眼界和才能,并不能清晰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br/><br/> 比如说没过两天,南边来的使者便来到了阿史那多闻的汗帐所在,除了带来了大唐皇帝殷切的问候之外,还与阿史那多闻进行了一番友好的交谈。<br/><br/> 在郑从师口中饱含敌意的大唐,好像并不是那么令人憎恶。<br/><br/> 他们向阿史那多闻申明友好之意,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在阿史那多闻面前愤慨的说起了高句丽人的种种不是。<br/><br/> 并向阿史那多闻提出了一个突厥人从来没有想过的提议,南北夹击高句丽,而且他们已经付诸于行动。<br/><br/> 深有城府的阿史那多闻懵了,突厥贵族也觉得很玄幻。<br/><br/> 但这无疑是一个让阿史那多闻极为心动的提议,可是在大家议论过后,让人担心的地方实在不少。<br/><br/> 一个就是唐军陈兵于河北,依旧没有什么撤军的意思,显然诚意不足。<br/><br/> 二来是突厥王庭的反应,阿史那多闻一旦起兵,便是违抗了王庭汗令,后果会很难预料,到了那个时候,自动送上把柄的东方汗,也许会受到王庭大军和唐军的围攻。<br/><br/> 使者等突厥人缓了缓才适时送上一颗定心丸,向阿史那多闻讨要营州,并向阿史那多闻保证,大军很快便会撤出河北,只留下一些必要的军兵驻守于长城上的各处要塞。<br/><br/> 使者准备的很充分,向阿史那多闻诉说了大唐的难处,比如说大军不会轻易出塞作战,因为补给根本接济不上。<br/><br/> 再有就是朝中也有太多反对的声音,杨广三征高句丽的战事给大家的教训太过深刻,如今没有谁支持远征塞外。<br/><br/> 大唐的西北还不很安定,吐蕃人和吐谷浑屡次来犯,根本抽不开身顾及其他。<br/><br/> 还有就是刚刚扫平诸侯,国内也不安稳,讨要营州也是为了安抚民心,等等等等,属于自曝其短,努力的想让阿史那多闻放心去做自己的事业。<br/><br/> 最让阿史那多闻心动的一句话是,“陛下说他愿意帮助突厥重回西域,射匮可汗死后,西突厥正在虚弱之时,您想可汗听到这个承诺之后,还会对东边投注多少目光呢?”<br/><br/> 身处于旋涡之中的阿史那多闻还没觉察出来,他正逐渐接近旋涡的中心,使者的劝说让他越来越是心动。<br/><br/> 使者离去之时再次跟阿史那多闻道:“您要快些做出决定,会盟已定在七月间,没剩多少天了。<br/><br/> 在那之前,陛下想看到您的诚意,驻扎于河北的大军正在撤军当中,您会很快听到消息的,不成的话也可以派人过来看一看。<br/><br/> 也不瞒您,当您出兵辽东城的消息到来之际,陛下将在盟会之上借此占据主动,向可汗提出一些要求,但这并不妨碍于您不是吗?<br/><br/> 如果到时您这里没有动静,陛下也就当做您拒绝了他的善意,那一切就当做没有发生过……可您认为可汗会感激于您吗?”<br/><br/> 于是等使者走后,阿史那多闻的汗帐之中再次响起了窃窃私语声。<br/><br/> 不管阿史那多闻会怎么做,反正幽州总管宇文歆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至于驻扎在河北的唐军会不会撤军?<br/><br/> 那根本不是问题,唐军正在裁军当中,突厥人在短时间内不会察觉到裁军和撤军的区别,而留给阿史那多闻选择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br/><br/> 其实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他都已经被南北的两位君王看做是扎在身上的一根刺,棋盘已经摆下,棋子的选择……那就是个笑话。<br/><br/> 在这种标准的大国博弈当中,阿史那多闻明显不具备作为棋手的资格……<br/><br/> ………………<br/><br/> 长安之中,李破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做着离开京师的准备工作,可没有半点被人弄死在皇位上的觉悟。<br/><br/> 他已经牢牢把握住了皇权,没有谁能对他做出挑战,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中央集权的路上狂奔,一点也没有分权于人,还政于民的打算或者说是觉悟。<br/><br/> 在当世搞什么三权分立,大规模开启民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嗯,李破又不傻,他也从来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br/><br/> 他正行走在成为古之明君的道路上,也许会比前人做的多一些,却绝对不会走上岔路,去缔造什么理想国。<br/><br/> 六月中,程知节来跟他辞行,大胡子又要踏上旅途了,这一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到。<br/><br/> 程大胡子努力的挤出了几滴眼泪,只让李破感觉到了好笑,却一点也没换来他的同情或者是心软,一脚便把程大胡子踢出了长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