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悬又没定时更新。)<br/><br/> 大隋京师,长安。<br/><br/> 此时年关已近,可龙首原上的长安城中,街上行人来去匆匆,皆带忧容,商铺,商市都已早早关停,宽敞整洁的街道之上,弥漫着凄冷清凉的气氛,年味更是淡的已经察觉不出来了。<br/><br/> 没办法,战乱离长安都城越来越近了,近一年多,长安城经过了一次人口剧增的时期,都是逃入长安躲避即将来临的战祸的人们。<br/><br/> 按照以前的说法,其实就是流民。<br/><br/> 然而时至今日,朝廷官府都计较不了那么多了,流民总比盗匪,乱军要强很多。<br/><br/> 而到了大业十二年年末,长安已经闭城自守,不再接待外客了。<br/><br/> 没办法,只要不想这满城数十万百姓饿死,也只能如此。<br/><br/> 为此,关中抚使,刑部尚书,京兆内史,加上柱国大将军卫玄据说很是哭了几场,当然,不是吓哭的,而是自感不能铲除暴乱,安抚百姓,有负于皇帝重托,所以才哭的。<br/><br/> 当然,不管哭不哭,卫玄已经七十多岁了,仗着以往的威名,以及深厚的为官资历,广泛的交游,还能勉强压制住关西诸阀,不至让人在长安城中称了帝。<br/><br/> 这已经很不容易,其他的他也顾不上了。<br/><br/> 大业十二年中的时候,这位老臣趁机向皇帝杨广递上了辞呈,力有未逮之势已显。<br/><br/> 可皇帝那时只想着尽快去江都转转,哪会放了还能为自己效力的忠心臣子回家?<br/><br/> 东都这里是樊子盖,长安也就是卫玄了。<br/><br/> 两个人都七老八十的人了,一东一西,用垂老之躯勉强支撑着大隋凉透了的躯体,实际上,他们的身上和大隋一样,都散发着死亡的味道。<br/><br/> 不管怎么说,卫玄此人的才干是不用怀疑的,第一次辽东战事,只他一军独完,虽说人家是殿后的部队,可一来一回路途遥远,能将几万大军完整的带回去,可并不容易。<br/><br/> 如今长安城中各部守军,都是卫玄心腹友好,这是卫玄震慑诸阀最为有力的武器,当然,这几年关西诸阀饱受重创,也是原因之一。<br/><br/> 嗯,不得不提一句的是,不管其他什么,皇帝杨广终于算是勉强完成了一个目标,用十几年的时间,持续的消弱了关西诸阀的实力。<br/><br/> 天下各地大阀,也被折腾的不轻。<br/><br/> 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于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秩序的后来者,是非常有利的。<br/><br/> 总之吧,现在的长安城和东边的洛阳城,是一对的难兄难弟,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再,只等着在战火中毁灭,或者迎来重生的日子了。<br/><br/> 在这样一个时节,若还有人,有那个心思过什么年关,才真叫见了鬼呢。<br/><br/> ……………………………………<br/><br/> 太子千牛备身柴绍府邸。<br/><br/> 这一天,柴绍下值之后急匆匆赶回到府中,进了府门,立即吩咐人,“去,寻虞先生他们到后宅书房等我。”<br/><br/> 随后想了想又问,“夫人呢?”<br/><br/> 得到的回答是,“夫人回唐国公府了,昨日一早走了,说是唐国公府的……哪位夫人相邀……”<br/><br/> 柴绍咬了咬牙,挥手屏退仆从,径自回内宅更衣去了。<br/><br/> 过不多时,柴绍换了一身便装,走进书房。<br/><br/> 柴府的书房,比李破家的前堂还要宽敞些家具,摆设也自然都是最顶级的配置,带着些书香气,却又不脱武人本色,显示出主人家乃文武全才之属。<br/><br/> 书房后面,则紧靠着书楼,是柴绍这些年来收集来的藏书,自隋帝杨广大建书室,再有吏部尚书牛弘于府中建了藏书楼,至此,长安文风大振。<br/><br/> 不管家中是不是有读书这个雅好,反正,你家里若没有一间藏书的地方,里面没有几本古籍善本,你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br/><br/> 此时书房中已有五人在等候,间柴绍进来,纷纷起身见礼。<br/><br/> 柴绍拱手还礼,径自来到主座坐下。<br/><br/> 沉吟半晌,才开口道:“请几位先生来,是……我在宫中当值,听人说有人密告唐公在太原招募亡命,结交匪类,心怀叵测,拥兵自重事,心下不由忧虑万端……前路茫茫,不知所归,还请几位先生谋之。”<br/><br/> 几个佐参心里顿时一惊,室内马上就安静了下来。<br/><br/>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儿,柴绍是唐国公李渊的女婿,一旦罪名坐实,必受株连。<br/><br/> 别看现在天下乱成这个模样了,可这里是长安,大隋的腹心所在,还容不得乱臣贼子逍遥。<br/><br/> 半晌,左首一人,才幽幽问道:“柴郎可知是谁首发?”<br/><br/> 柴绍苦笑一声,微微摇头,“风声已经传到了鹰扬卫府,是谁告发,还有何要紧?”<br/><br/> 室内又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才又有人道:“代王殿下,可有异样?”<br/><br/> 柴绍再次摇头,耐心的道着:“如今代王只想着如何才能登基为帝,前些时还问我,想招唐公回京呢,可如今京师……又哪里有代王说话的余地?”<br/><br/> 左首的虞先生再次开口道:“柴郎勿扰,不能自乱阵脚,否则留人话柄,也就难以收拾了,为今之计,应对之策……有三,一来,先探一探卫府动静,要知道,如今长安军政二事,皆出卫公府中,那里稍有异动,咱们再做打算不迟。”<br/><br/> “再有,柴郎可联络友好,请稳重之人前去卫公面前为唐公美言一二,唉,就算略尽人事吧。”<br/><br/> “三来,柴郎到也不用太过忧心,如今长安政令,不出京师已有多时了,只要出了京师,也就天高海阔,再者说,卫公年老体衰,又能撑得到几时?”<br/><br/> 柴绍心情略松,要知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是心烦意乱,一会儿恐惧,一会儿振奋,一会担忧,以一会却又心存侥幸。<br/><br/> 岳丈如何如何,又有着怎样的志向,他还真不太清楚,他最怕的其实就是,唐国公对大隋忠心耿耿,后面却有小人陷害,那样的局面,才是最为糟糕透顶的,也是最冤枉的。<br/><br/> 心存侥幸之处在于,唐国公领兵在外,他觉着就算有人诬告,也没人会轻举妄动才对。<br/><br/> 反正,回到府中之时,他满脑子浆糊,思虑也不太清晰。<br/><br/> 经虞先生这么一分析,他才渐渐安心了下来。<br/><br/> 此时颔首而笑,“先生说的是,到是我有些过虑了。”<br/><br/> 此时,四人当中最为年轻的一个,当头给他泼了冷水。<br/><br/> “郎君还是小心为上啊,近日我也在外面听闻了一些谣传,有人说马邑郡丞李靖戴罪入京,躲在府中与有人饮酒时言曰,唐公有大志,他不愿从之,所以被逼辞官云云,也不知是真是假,也就没跟郎君说。”<br/><br/> “但……空穴来风,必有因有,依在下之间,郎君还是早作打算才好。”<br/><br/> 话音未落,立即便有人附和道:“说的是呀,卫公……可畏啊,玄感乱起,卫公率军与之死战,被围之时,犹自痛骂玄感乱臣贼子,誓死不降,玄感乱后,京师牵连甚众,皆成卫公刀下之鬼……而今朝臣惧之,如惧鬼魅……唐公领兵于外,为人所忌者多。”<br/><br/> “一旦卫公听信谗言,唐公子嗣,凡留京师者,皆难保全矣。”<br/><br/> 说到这里,众人也是默然,柴绍心里更是寒意大起,这话说的真是一点也不夸张。<br/><br/> 卫文升这样的人,最是让人惧怕,一旦凶起来,比皇帝都要狠上三分呢。<br/><br/> 其实,商议一番的结果,还是先留下来,做好出逃的准备,然后静观其变,当然,还要去信给唐国公李渊,告知其京师变故,让唐国公李渊也有个准备。<br/><br/> 几位佐参告退之后,柴绍坐卧不安,索性吩咐下人备马,随即出了府邸,往唐国公府上而来。<br/><br/> 没办法,这个妻子娶的有点冤,刚一结亲,就生了许多的隔阂。<br/><br/> 可柴氏毕竟是一脚迈上了李氏的大船,和唐国公李渊绑在了一处,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br/><br/> 在这个心意烦乱的时候,他需要见到妻子,不管李氏三娘子是否如说的那样聪慧灵秀,总归是唐国公膝下嫡女,见了她,不管怎么说,总能让他安安心不是吗?<br/><br/> …………………………<br/><br/> 此时,唐国公府后宅当中,李秀宁也没跟府中女眷们凑在一处,而是跑进了父亲的书房,吩咐着丫鬟拿来笔墨。<br/><br/> 酝酿了小半天的文思,才开始写写画画。<br/><br/> 柴绍被领过来的时候,书房中的李秀宁,正烦恼的将笔直接扔下,素来爱洁的她,也不管弄的桌上墨迹淋漓,懊恼的捶了两下桌子,将刚写些字的纸张,揉成一团,狠狠掷于地上。<br/><br/> 嘴里也是不停的嘟囔,“还说相交为友呢,连个音信也无,交了你这样的朋友,也算我瞎了眼睛……”<br/><br/> 显然,自小就缺少男性友人的李氏贵女,正在惦念着远方那个,满嘴胡言乱语,没心没肺,却又颇为独特的朋友呢。<br/><br/> 想要写信给那人吧,却又觉得信中词不达意,总不能让自己满意,没办法,从小到大,没没跟外人,尤其还是个大男人鸿雁传书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