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武侠小说 > 首辅娇娘 > 236 打脸(二更)

236 打脸(二更)

三月下旬,梁国使臣抵达了昭国京都。<br/><br/> 袁首辅与鸿胪寺卿以及宣平侯亲自到城门口迎接。<br/><br/> 原本宣平侯是不想来的,可上次的罚抄他没抄完,皇帝说,他去迎一下梁国使臣,罚抄的任务就算抵消了。<br/><br/> 宣平侯不情不愿地去了城门口,吊儿郎当地歪在马车里,连袁首辅都险些看不过去。<br/><br/> 不过,梁国的使臣一到,宣平侯的状态便焕然一新。<br/><br/> 他下了马车,气度从容地站在那里,万千繁花似锦,他气宇轩昂,优雅如玉。<br/><br/> 不怪皇帝非得让他来迎接使臣,实在是他的一张脸简直就是昭国的颜面。<br/><br/> 双方官员相互寒暄,宣平侯平日里拽不出两个文化屁来,这时候自然不多话。<br/><br/> 所以外界对宣平侯的评价一直都是高冷、惜字如金。<br/><br/> 梁国的使臣入住皇室的一处园林,距离皇宫很近。<br/><br/> 晚上,太子妃在皇宫的麒麟殿设宴,为梁国使臣接风洗尘。<br/><br/> “王妃,王妃!该起了!”<br/><br/> 瑞王妃睡得正香,忽然被许女官摇醒。<br/><br/> 她茫然地睁开眼:“怎么了?出了什么事?”<br/><br/> 许女官看着她这副懵圈的样子,哭笑不得:“晚上有宴会您忘了,该起来梳洗打扮了。”<br/><br/> “这不是还早吗?”瑞王妃看了眼天色,倒头继续瞌睡。<br/><br/> 怀孕后她嗜睡了许多,许女官不敢硬拉她,守在床边让她多睡了半个时辰才将她叫起来。<br/><br/> 瑞王妃洗漱了一番,换上厚重的王妃吉服,戴上珠钗环佩,黑着脸进了宫。<br/><br/> 三皇子瑞王是早就进宫了,一直跟在大皇子宁王身侧接待使臣。<br/><br/> 瑞王妃远远地看到了他,冲他挥挥手,他没看见。<br/><br/> “王妃!”许女官小声提醒。<br/><br/> 瑞王妃叹道:“知道了知道了,规矩,仪态,举止。”<br/><br/> 麒麟殿的台阶之上是皇帝与萧皇后、庄贵妃。<br/><br/> 淑妃被禁足了,贤妃生病了,其余妃嫔又不够资格来参加这种宴会。<br/><br/> 长长的大殿上,左侧坐着梁国的使臣,右侧坐着昭国的皇室与肱骨大臣。<br/><br/> 瑞王妃跽坐在垫子上,许女官跽坐在她身后的木地板上,随时准备伺候她。<br/><br/> 瑞王过来了一小会儿又被皇帝叫走了,梁国这次也来了皇室,几位皇子都争着在皇帝与梁国皇室跟前露脸。<br/><br/> 宴会很快开始了。<br/><br/> 今晚的宴会是由太子妃一手举办的,饶是瑞王妃再不喜欢温琳琅,也不得不承认她的宴会办得不错。<br/><br/> 从菜品到布置、从人手到节目,每一步都完美无瑕。<br/><br/> 几个助兴的节目过后,太子妃安排了重头戏:“为表示对诸位使臣的欢迎,接下来,我们昭国的瑞王妃将与昭国第一宫廷乐师谢乐师以琴笛合奏一曲《惊鸿照影》。”<br/><br/> 等等,不是独奏吗?<br/><br/> 几时变成了合奏?<br/><br/> 《惊鸿》是梁国的乐曲,是六国第一乐师月影所创,原曲是分了上下篇的,上篇叫《惊鸿》,下篇叫《照影》。<br/><br/> 只不过《照影》的曲谱失传了。<br/><br/> 这首曲子最开始确实是以琴、笛合奏的,但笛子更适合《惊鸿》,古琴更适合《照影》。<br/><br/> 如果以古琴与笛子合奏《惊鸿》,古琴很容易被笛子压下去。<br/><br/> 一般人是不清楚这些细节的,在场可能只有瑞王妃以及几位十分精通音律的人才会明白这一点。<br/><br/> 温琳琅是存心让她出丑吗?<br/><br/> 瑞王妃心底的念头刚一闪过,就听得宫人来禀:“谢乐师突然摔了一跤,受伤来不了了。”<br/><br/> 众人皆是一惊。<br/><br/> 瑞王妃以为自己接下来要独奏了,哪知就听得梁国那边,一位身着藏青色宽袍的年轻男子站起身来:“早听闻瑞王妃琴艺无双,在下不才,愿与瑞王妃合奏一曲。”<br/><br/> “这位是……”皇帝古怪地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br/><br/> 梁国的裕亲王介绍道:“他叫无名,是月影大人的嫡传弟子。”<br/><br/> 众人又是一惊,眼底流露出羡慕与欣赏之色。<br/><br/> 月影大人在六国之中一直是个传说,他们有生之年只怕是见不到那位大人了,但能见见他的嫡传弟子也是很荣幸的。<br/><br/> 哦,原来不是让她出丑,是让她给人作配。<br/><br/> 还真是会物尽其用啊。<br/><br/> 瑞王妃闷不吭声。<br/><br/> 无名拿着笛子,拱手道:“瑞王妃,请。”<br/><br/> 瑞王妃咬牙:“把琴拿来。”<br/><br/> “是。”许女官去殿外抱来琴盒。<br/><br/> 早有人在大殿中央摆了案桌与垫子。<br/><br/> 瑞王妃就位。<br/><br/> 许女官打开琴盒,然后她就愣住了。<br/><br/> 这不是王妃的琴!<br/><br/> 瑞王妃见她不懂,也侧目看了一眼,只一眼,她差点晕过去了!<br/><br/> 她的秋月琴呢?怎么变成伏羲琴了?<br/><br/> 两种琴只是款式不同,音是一样的,可她用惯了自己的琴,再者她也从不用仿琴。<br/><br/> 不过,她也认出了这是顾娇的琴,因为琴尾那处被烧焦的地方太有标志性了,再就是琴身居然刻有伏羲二字,造假造成这样就有些过了。<br/><br/> 她记忆犹新得很。<br/><br/> 琴盒是她的。<br/><br/> 她当然不会认为是顾娇贪图她的一把古琴,所以偷偷把二人的琴给换了,一定是那小太监弄错了。<br/><br/> “哎哟!你们昭国居然穷到要用烧焦的破琴了吗?”<br/><br/> 说话的一名梁国的武将,梁国的地位本就在昭国之上,使臣们根本没将昭国放在眼里,嘲讽几句都算轻的了。<br/><br/> 武将身边一名文臣附和:“若是昭国缺古琴,我们梁国可以为你们免费赠送几把!”<br/><br/> 使臣们全都笑了,是哄笑。<br/><br/> 瑞王妃气得想打爆他们的狗头!<br/><br/> 庄贵妃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br/><br/> 这次的才艺其实是她向太子妃举荐的,还是当着萧皇后与后宫妃嫔的面,为的就是不给太子妃拒绝的机会。<br/><br/> 她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瑞王妃在宴会上大放异彩,为他们这一脉争口气。<br/><br/> 可气还没争呢,脸先给丢了。<br/><br/> “老三媳妇儿怎么想的?连把好琴都拿不出手了吗?”<br/><br/> 庄贵妃气坏了。<br/><br/> 萧皇后也气,别看她与宁王一脉斗得你死我活,可那是关上过门来斗,哪儿把脸丢到别国去的道理?<br/><br/> 皇帝的脸色也沉了沉。<br/><br/> 用一把破琴招待梁国使臣,闹笑话不说,还容易落人口实,原本梁国此行就是要来割昭国的肥肉的,这下有理由割得更猛了。<br/><br/> “奴婢去换一把琴来!”许女官说。<br/><br/> “迟了。”瑞王妃摇头,脸已经丢了,再换只会显得他们更怂、更丢脸。<br/><br/> 瑞王妃闭了闭眼,也不管月影大人的弟子还愿不愿意与自家合奏,率先弹响了第一个音符。<br/><br/> 只一个音符,就让在场众人愣了下。<br/><br/> 无名是反应最快的,他见瑞王妃开始弹奏了,忙将笛子在手心拉风一转,放在唇边跟上了瑞王妃的节奏。<br/><br/> 这首曲子是无名的恩师所创,无名早不知练习了多少遍,更别说他还占有乐器上的优势,怎么看也会是以他为主导。<br/><br/> 因为和这把琴不熟悉,也因为思绪上的干扰,瑞王妃最初没有进入状态。<br/><br/> 可渐渐的,她自己都被这琴声吸引了。<br/><br/> 怎么会有这么好弹的琴?怎么能有这么动听的琴音?<br/><br/> 伏羲的琴声一下子盖过了笛子的风头。<br/><br/> 所有人的神色都不一样了。<br/><br/> 萧皇后喃喃道:“这、这什么琴啊……你当初在梁国听到的伏羲琴有这么好听吗?”<br/><br/> 太子妃年少时曾随昭国使团出使过梁国。<br/><br/> 太子妃神色复杂地看着大殿中央的瑞王妃:“儿臣只是见过,并无荣幸听过。”<br/><br/> 一曲作罢,大殿内死一般的沉静,显然是太动听了,众人还沉浸在瑞王妃的琴声之中。<br/><br/> 忽然,梁国的亲王站起身来,率先为瑞王妃鼓起了掌:“精彩!精彩!”<br/><br/> 接连两声是送给瑞王妃的,曲子虽好,可笛子所占的成分实在不多,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被那悠扬的琴声吸引了。<br/><br/> 方才嘲笑瑞王妃的也不敢吭声了。<br/><br/> 如果说这是一把破琴,那天底下只怕没有古琴不是了。<br/><br/> 无名看看瑞王妃,又看看她面前的古琴:“我师父的月影伏羲琴都没这般琴优秀,敢问瑞王妃,这把琴是哪里来的?”<br/><br/> 月影伏羲琴已是六国之内最完美的仿琴,比它更好,那得是什么琴啊?真伏羲吗?<br/><br/> 若旁人这么说未必有什么分量,可无名是月影的嫡传弟子。<br/><br/> 皇帝忽然就笑了。<br/><br/> 老三媳妇儿,又给他长脸了。<br/><br/> 总不能说是拿错了。<br/><br/> 瑞王妃想了想,正色道:“问一位朋友借的。”<br/><br/> 无名:“那位朋友是——”<br/><br/> 瑞王妃:“抱歉,不能告诉你。”<br/><br/> 无名拱了拱手,退回了自己的席位上。<br/><br/> 有了瑞王妃与伏羲琴的精彩表现,太子妃后面精心安排的曲目全都变得索然无味。<br/><br/> 所有人都只记住了这把琴,以及弹奏这把琴的瑞王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