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朕即大宋 > 第一百零七章大宋后浪

第一百零七章大宋后浪

,朕即大宋
皇家朱旗银行,是大宋参照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引进的更先进经营理念。
这种经营理念在大宋并不新鲜,东西方文化在东京交融,民间早已学会西方的金融模式。
只是运用这种模式的不是钱庄,不是当铺,而是寺庙!
所以为了区分于寺庙与高利贷,皇家朱旗银行直接以银行为名。就像葡萄美酒夜光杯,直接昭示着这种事务是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新鲜事物。
这其中的区别,就像葡萄酒与黄酒。虽然都是酒类,但差距可谓天差地别。
期待以此来打消中原百姓对银行的担忧,使银行显着区分于此前的高利贷。
皇家朱旗银行并未坐落在内城,而是在内城西水门外,东京鼎鼎有名的蔡相宅。
这里之前是六贼之首蔡京的故居,亭台楼阁,富丽雅致,流水假山,点映成趣。且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城内占地五六亩,端的是富丽堂皇。
不过东京之战,大宋禁军与金军曾经在西壁激烈争夺,大宋负责城池防御的最高将领,四壁指挥使刘都战殁在西壁。
惨烈的战事下,蔡相宅也被波及,毁坏不少。
皇室财团重新把这里装修了一下,变成了银行的总部。前面是威严壮丽的楼阁,负责办理业务。后面则是银行总部,处理账务,储存财富,保管账簿。
所以东京有个笑谈,如果金人再围困东京,就不用在内城四壁碰的头破血流了。要打劫金银,不用去太仓,去朱旗后仓!
但这也反映出整个东京百姓浓浓的自豪感,没人相信金军会再次打进东京。就像没人相信后世会有哪个国家打进帝都,去抢劫央妈一样。
在央妈,哦,不,在朱旗银行隔壁就有神武右军两个指挥的驻军。所以朱旗银行门庭前井然有序,一队队士兵披甲列队巡视,没有任何地痞无赖在附近游荡。
守卫大门的门子态度充满了高高在上的傲慢,哪怕见到赵桓几十名侍卫都携弓带刀,也没有任何畏惧,毫不客气地大声说道:“把武器都交到我这里,所有人过来登记名字,备注来意!”
赵桓感叹一声:“还真是态度恶劣啊。”
不过这也在意料之中,看看他的名字,皇家朱旗银行,皇家、银行,特权傲慢相关的词,他一下占了两个。
还能指望他们谦逊温和,和颜悦色?
总的来讲,这态度虽然傲慢恶劣,但至少行为上没什么过格。
见赵桓没有多说什么,吴革就走了过去,帮所有人填好姓名与来意。
只是燕颖脸色不太好,饱满地胸脯被气的剧烈起伏。她脸皮比较薄,在官家面前丢了面子,眼里蒙了一层水雾,气呼呼地盯着坐在长桌后面的门子。
但门子毫不在意,嗤笑一声,看向燕颖,说道:“不用瞪了,收一收你那官宦人家的傲慢秉性。你们在官场的特权可管不到我身上。咱们互不交集!”
“你叫什么名字。”燕颖气呼呼的问道。
“咱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张三!东京人称张三爷,赛张飞!如果要让你家官人找麻烦,可要找对人咯!”
“张三是吧,我记住你了!你一定会为自己的傲慢恶劣付出铭记一生的惨痛代价!”
《天阿降临》
“啧啧,好泼辣的小娘子,我等着你!”
吴革登记完成,一脸惋惜的表情,拍了拍张三的肩旁,说道:“兄弟,自求多福。”
其他一群护卫也都幸灾乐祸,有人甚至朝张三吹了声口哨,给他比了个大拇指。
这作死作到了自家最高领导头上,真是药不医求死之人,
天不救自作孽之徒。怕是等不到今晚,他就要惨的死去活来了。
进入银行,卢维那围着燕颖打量了足足三圈,一脸惊奇的感慨道:“不对啊,不对啊。根据我的印象,你跟你家大官人可不是这种性格。以你俩不食人间烟火的做派,之前连别人当面调戏你,你都像天上的九天玄女,完全不理凡尘,直接让侍卫像赶苍蝇一样随手拍走。”
“怎么这门人就态度稍微恶劣了点,甚至不针对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污言秽语,你会有这么大反应?”
“你们快看,她都快气哭了。”
赵桓看了一眼燕颖,这让燕颖再也绷不住,委屈的流下两行清泪。
“哎,哎,你怎么还哭了?”卢维那惊讶的说道。uu看书
“官人,我让您失望了。”燕颖低下头,豆大的泪珠不断从下巴低落,溅落在一片白皙细腻的雄伟上。
赵桓笑着说道:“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说哭就哭,也不怕别人笑话。快擦擦眼泪。”
“这有什么可失望的,这一代人就是这种德行。”
赵桓指了指在一旁温柔关注的苏黛,又指了指拉着卢维那低声教育的范思忠,说道:“看到了吗。这才是我大宋朝的未来。”
“在我大宋有门人那种粗陋浅薄的市井之徒,也有这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年轻才俊。”
“母庸置疑,当前天下粗鄙者众。所以国家才要大兴教育,教书育人。”
“用更多彬彬有礼,谈吐温和的青年才俊,取代这种言辞粗鄙,态度恶劣的老人。”
“当这一代的年轻才俊全面取代那些上一代那些粗鄙老人,国家才会文明富强。”
被范思忠教育至耷拉着脑袋的卢维那,惊讶的抬起头来看向赵桓,说道:“赵公明,我承认对你印象真的有改观了。”
“之前我一直觉得你不食人间烟火,喜欢夸夸而谈。现在看来,你是真的有胸有抱负,怀抱大志。”
“只可惜你不是被朱佩紫的朝廷公卿。”
“否则以你这见识与心胸,真的肯能带来不一样的改变。我走遍这么多国家,从没见过有谁曾经提出你这么宏伟的设想。”
范思忠也由衷的感慨道:“赵兄心胸之广阔,着实令人钦佩。我从未想过国家兴办教育竟然是有这种深意。只以为是国家延续此前制度,因循旧例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