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朕即大宋 > 第三十七章征兵法案

第三十七章征兵法案

赵桓打算变革募兵法的意图提出,一众相公们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应。
这也是赵桓最欣赏大宋的地方。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宋或许有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统治者相对软弱,过度重文轻武,赋税沉重。
但同样大宋也有他无比迷人的魅力。
那就是对变法改革,对创新风气具有无比的包容性。
北宋王朝自始至终保持着新鲜活力,他不是一个充斥着腐朽气味的落后国度。
相反,历代君臣斗锐意勃发,积极尝试变革各种形式,以期能够富国强兵。
他的改革成功与否不提,但对于改革绝不至于畏之如虎。不会像某些王朝一样,抱着祖宗法制,因循守军数百年。
比如赵桓的前身,只上台两年,已经改过三次国家制度。
之前的左右宰相还不叫尚书仆射,而叫太宰和少宰。去年下半年刚改回来,国家典制一切恢复元丰改制后的情况,也就是照抄《唐六典》。
所以赵桓提出改革募兵法后,大臣们甚至都习以为常,大宋朝哪位皇帝上台不折腾几回?
这要是在其他王朝,恐怕仅关于是否推行改革都要扯皮一年半载。
赵桓说道:“我大宋受辱于金国,或许缘由能找出许多,但归根到底,是禁军在野战不敌金军。”
几位相公赞同的点了点头,若是禁军能摧枯拉朽的大败金军,那大宋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张叔夜凝重的望向官家,官家日间才说过十天之内组建一支新军,会让全军气象一新。难道官家心生不切实际幻想,一支新军十日内就能大败金军?
赵桓当然不至于如此异想天开。
让宋军十天内大败金军,就算自己开传送门,给他们一个后世集团军的武器,都不一定能成功。这些人很可能望风奔溃,把武器都送给了金军。
但让宋军气象一新,赵桓有绝对信心可以做到。
大宋朝施行募兵法,是十分先进的一项制度。但问题是,大宋施行了募兵法的同时,又重文轻武,践踏军人地位。这种情况下,招募的兵员素质,那就颇有问题了。
至于如何提高军人地位,改变重文轻武的风气。
赵桓在千年后也没见到谁想出来一个可靠主意。
反正以赵桓的智慧,实在想不出来在大宋的社会环境下怎么扭转局面,让所有人都崇慕军人。
哪怕赵桓是皇帝,也不可能自己一张嘴,天下就风气大变,自此重武轻文。
但赵桓毫不在意,人嘛,总是要善于变通。赵桓自己深思过,自己既然改变不了上限,那就改变下限。
不是文人高高在上轻视武臣吗?那把他们拖进淤泥就可以了。
当他们也成为军人的一份子,身上有了从军经历,那他们还怎么鄙视行伍军人?
所以赵桓开口说道:“文公(王安石,他的谥号是单字,文,已经是文人的顶级了)改革募役法时,曾经规定,免役阶层亦要缴纳相同银绢,诸位相公想必都记得。”
孙傅眼睛一亮第一时间想要开口,自己此前提到司马光,官家脸黑的堪比包龙图,可是如今官家以文公相称王安石。
对二人态度如何,一眼可知。
“文公改革募役法,不仅使农夫从徭役中解脱,促进了农业生产。更极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使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实乃救时惠民的第一好政策。”秦桧急促的一口气将以上内容全部说完,然后方才深深的呼了口气。
“奸贼!”孙傅低声骂了一句,对洋洋得意抢了自己话语的秦桧恨得咬牙切齿。
赵桓淡然一笑,并不介意一众大臣看清自己的态度。毕竟王安石当初改革,身边也是汇聚了一群新党成员,支持他的政策。所以他才能将特权阶层踩在脚下,逼着对方接受朝廷法令。
赵桓同样想逼迫特权阶层去做一些事情,必须要团结一批支持变法的大臣。
于是赵桓说道:“募兵法变革的第一项,便是参照募役法。我朝男性无论贵贱,上至皇子宗室,下至农夫商贩,都没有特权,都要服兵役三年。自今岁起,士人想参与科考,必须要有从军三年经历!”
赵桓话语刚落,满堂高官全部脸色大变。
让高贵的读书人去从军入伍?
这不是拿美玉去撞劣石?简直是暴殄天物!
置高贵士大夫的尊严于何处?置读书人的气节于何地!
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这大好男儿岂能与一群粗鄙丘八同流合污?
若这征兵法一旦通过,满堂宰相皆会被士林骂为立朝以来最大的奸佞,甚至超过五鬼、六贼,必然遗臭万年。
所有人都坚定的跪伏在地,重重叩首,语气坚决的说道:“官家请再思,再思!文相公(文彦博)曾言,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赵桓笑着说道:“都起来吧。想必诸位相公都博学多识,敢问哪位相公能同朕讲一讲弃笔从戎的典故?”
大殿内陷入沉寂。大宋的士大夫比汉唐的士大夫们更高贵吗?
沉寂片刻后,赵桓笑着问道道:“怎么都不说话了?难以启齿?要是由朕来说,那话语就不那么好听了。”
秦桧死死的垂着头,面颊深深挤在地面上变形。后背仿佛如有针扎,绝对是官家那充满杀意的眼神正在盯着自己。
其他人也都能感受到大殿中的风雨欲来。
果然下一刻,官家雷霆降下:“你们不说,朕替你们说。我大宋朝的士大夫,没资格谈及弃笔从戎!大宋养士两百年,却自始至终没有资格踏入西域半步。”
“汉唐两代的文臣都以投身军旅,戎马征尘为荣。所以才能开拓西域,施威万里。而我大宋朝士大夫却连从军保家卫国都要力拒。所以东京被围,社稷倾危。”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哪个)书生万户侯?”
“你们瞧不起武人,认为武人不忠,要与朕共治天下。那很好,武人做不好的事情,你们来做。共治天下不包括共同保家卫国吗?朕看也有不少文臣统兵打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