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朕即大宋 > 第六章东京杀胡令

第六章东京杀胡令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让岳飞发出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
耻辱到种种事迹,听闻之后,会让人直呼不符合常识、逻辑与情理。
便比如金军未能攻破开封城,为何能掳走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十万人等北返?
原因是宋朝的朝廷运转正常,主动帮金军搜刮物资,送给金军的。
权知开封府事李若水从返回东京便一直在忙于清点之前搜刮的财富。
被赵桓召见,李若水披星戴月的便赶到了宫中,对赵桓叩拜行礼。
赵桓问道:“开封府如今府库物资有多少?”
李若水从返回便在整理这项资料,因而立即答道:“有金十五万两、银两百万两、衣缎一百万匹。”
赵桓点头,这个数字跟自己印象中,正月十六日,宋庭交付给金军的数额相差不大。
便说道:“将所有金银皆搬至朱雀门后,朕留待他用。”
朱雀门就是东京城最重要的主干道上的内城城门,连接外城的南薰门与宫城的宣德门。
将来这里势必是宋金交战最重要的战场。
宋朝官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权,极致的分权。这导致权力都被收归皇帝手中,政由一人。
所以皇帝的昏聩腐败,将导致无比严重的后果。
但同时,这也极大加强了皇帝的权威,官员根本无力反抗皇帝的命令。
虽然赵桓的命令让人摸不着头脑,李若水还是立即干脆的回道:“臣领命。”
而后赵桓说道:“即刻颁布政令,恢复东京城治安,停止一切侵夺百姓财产行为,任何人敢趁乱劫掠,无论官吏将校,还是地痞无赖,无需审问,斩立决。”
李若水左右为难,问道:“向金军赔付之资尚且不足,若不征收百姓家财,如何安抚城外金军?”
赵桓果断起身,走到李若水面前,居高临下,一字一句的说道:“朕已说过!不称臣,不纳贡!我大宋之财富,一分一文也不会给胡虏异族!”
李若水立即跪在赵桓脚前,说道:“臣惶恐愚昧,望官家恕罪。只是该如何应对城外被激怒的金军?”
赵桓深吸了口气,语气坚决的说道:“传朕诏令,昭示东京百万臣民,斩一胡首送朱雀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班直。”
祥曦殿内烛光昏暗,李若水、刘鞈却感觉似乎有一道闪电照亮了整座殿堂。
二人同时震撼不已的望向胸前染血的官家,淅淅沥沥的血迹从其脖颈流下,浸红了大片白色的衣襟。伴随着充满杀气的话语,二人似乎感觉无尽血气在官家身上迸发。
刘鞈学识渊博,立即想到了这句话的历史背景,吞了口唾沫,问道:“武悼天王的杀胡令?”
赵桓走到祥曦殿门前,负手而立,遥望远方东京城的万家灯火。背对刘鞈、李若水,淡淡的说道:“同样是人烟鼎盛、富庶繁华的国都。同样是倍受胡族欺凌的的汉人子民。同样是国仇家恨,血海深仇的民族矛盾。武悼天王冉闵颁布杀胡令,邺城一日之中,斩首羯族数万。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随后赵桓握紧双拳,仰头遥望远方东京城内的百万军民,笃定的说道:“朕相信,国仇家恨之下,我东京百姓必不弱于前人,能斩金人首级数以万计。”
李若水瞠目结舌,张口数次,过了良久,才磕磕绊绊的说道:“官……官家,如此就……就同金人,不死不休了。”
不死不休?
赵桓伸手接住殿外飘洒下的一片雪花,晶莹的雪片转瞬消逝在掌心。
赵桓紧紧的握住了右拳。
自始至终,自己也没有能够与金人和解的余地!
若不誓死抵抗,自己就将国破家亡,在这冰天雪地里,赤脚被金人驱赶着一路向北,然后屈辱而死!
自己的妻女被人淫乐,自己的尊严被人践踏,自己的性命被人拿捏。
与其如此而亡,还不如奋死抵抗。
至少在死之前,自己是君临天下的九五至尊。
有如云铁甲大军随自己手指之处浴血奋战,慷慨效死。
有无数绝代美女为搏自己一笑千娇百媚,任君采撷临幸。
而一旦抵抗成功,自此君临天下,威加四海,整个天下任自己予取予求。
于是赵桓头也不回,坚定的说道:“去颁布政令吧。”
李若水不敢再劝,转身离去。
赵桓对剩下的刘鞈问道:“卿以为如此,足以向东京百姓昭示朕死战的决心了吗?”
刘鞈倒吸一口冷气,何止足以昭示死战决心。现在已经是同金人不死不休了。
整座东京城都被逼入了绝境,不打退金人,所有人都将不得善终。
刘鞈沉声说道:“臣愿同官家一同与金人血战到底!”
赵桓淡淡的点头,说道:“很好。如今就只需要等枢密使将军队清点完成,然后交付给卿死守内城了。”
………………
班直即殿前侍卫诸军,步兵曰班、骑兵曰直,是一个军队层级名称,每班、每直都是百人,类似于古代的百户、屯、旅,后世的连、排。
但是班、直当中的每个士卒,品级都与其他禁军统领一指挥的指挥使品级相当。(指挥也是一个层级名称,一般五百人,例如神卫军有二十个指挥)。班直士兵就大概相当于每个普通士卒都挂上尉或者少校军衔?大概可以理解成飞行员。
武悼天王冉闵颁布的法令是“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牙门是南北朝时期诸杂号将军之末,属于最低一档的将军号。与宋朝指挥使大概相当。
反正在这条法令下,邺城汉人杀疯了,羯族几乎被赶尽杀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