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 第八百四十四章 他们是我们国家科研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柱石!

正文 第八百四十四章 他们是我们国家科研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柱石!

  CERN的通报,几乎以光速疯狂地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刚刚才因为邀请了爱德华·威滕加入“青柠数学研究实验室”而登上了热搜榜的秦克与宁青筠,毫不意外地再次占据了热搜榜的榜首位置。


  在最新发回题为《CERN公布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结果,验证并肯定了秦克院士和宁青筠院士的论文计算结果!》新闻稿的《夏国科学先锋报》围脖账号下,评论数刷刷刷地增加着,很快就破万,转发数几乎同步破万。


  【这回是实锤了,CERN以实验验证了我国两位年轻院士的论文结论!】


  【牛啊,以纸和笔就做到了需要几亿美元大型实验才能得出的结果!难怪此前有跨国企业愿意以10亿年薪请他们,真心不会亏!】


  【又再次刷新了我对人类智慧的认知,我觉得《三体》都不敢这么写,果然现实比小说更加科幻更加难以置信!】


  【我听到的小道消息是,质量间隙问题大部分难关是秦院士攻克的,不过这个刚刚被CERN验证了的W玻色子准确质量数值及后续的假设,还有与粒子物理相关的质量推导,是由宁院士完成的。他俩真是双剑合璧无人能敌!】


  【他俩一向夫唱妇随,都是共同完成的,没有分得这么细吧,应该都是他俩一起研究出来的,只是最终的执笔者不同罢了。如果按执笔者来分,那更夸张了,不是还有个传闻,他俩合作署名的论文几乎都是宁院士一个人编写出来的吗?】


  【不管这些了,我倒想一事,之前有个米国的网友和我对骂,说宁愿相信太阳从西边升起,都不相信秦院士和宁院士能通过计算就得出W玻色子的准确质量,现在我很想看看他的表情。】


  【看那个什么特罗维奇的表情就够了,当初就是他说我们秦院士宁院士的论文结论有问题的!哈哈哈,今晚务必给摄影师加鸡腿,光是看到现场照片上他那见了鬼般的难以置信、沮丧表情,我就能添三碗饭!】


  【我国没有大型粒子加速器,但我们有秦院士和宁院士这对最强的科学家夫妻!(狗头.jpg)】


  【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夏国科学之光!】


  【哈哈哈,我比较好奇的是国际数学联盟IMU的反应,还有克雷研究所,之前他们不是说了要联合在今年4月左右对秦院士和宁院士这篇论文进行公开的评审论证吗?现在CERN都已验证最终的结果数值是正确的了,不知道他们还是否坚持要进行评审?】


  【不管IMU和克雷研究所承不承认,反正在我们夏国网民心里,已承认秦院士宁院士成功攻克“杨-米尔斯方程”的千禧年难题了。去年他俩解决的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今年解决的是“杨-米尔斯方程”,我已看到“霍奇猜想”、“BSD猜想”、“NP完全问题”在瑟瑟发抖了(得意洋洋.jpg)】


  【加油加油,一口气干掉所有的千禧年猜想,让我们夏国数学家的名字照耀国际数学界的上空!】


  【当年他俩还是“秦神”和“宁同学”时,就凭着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拿到了菲尔兹奖,不知道两年后有没有机会拿到第二次的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从没二次颁给同一个获奖者,这个先例从未有人打破过,我有点好奇IMU会不会为秦院士和宁院士打破了?】


  【拭目以待!我倒是好奇今年的诺奖还会不会再颁给他们?毕竟这论文对于粒子物理有很重大的意义吧?】


  【应该不会了吧,现在都已截止了诺奖的候选人推荐时间了,而且好像从没有人连续两年拿到诺贝尔奖……】


  随着这个新闻事件迅速火遍全网,CERN的特罗维奇教授正如此前爱德华·威滕所说的那样,被彻底钉到了耻辱架上,成为了无数网友嘲讽的对象,甚至有人将他在现场的表情做成了表情包。


  这些表情包在各大论坛、聊天群里疯狂流传,成为了热点表情包,倒也算是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特罗维奇教授想当“网红明星”的心愿。


  而IMU在承受了不少的压力后,终于在当天的下午发表了声明,表示CERN的结论无法作为数学论文《杨-米尔斯方程的质量间隙问题证明及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数学化解释》的评审依据,数学论文终究还是需要经过数学家们的集体严格审议,确保毫无错漏,所以原定于4月的公开详审会议流程不变。


  对于这个声明自然有人赞有人踩,数学界也因而纷乱不已,但越来越多物理学家意识到这篇论文对于粒子物理界的重大意义,开始到处请教顶尖的数学大师们,试图完全解读掌握这篇论文的精髓,掌握推开新物理大门的钥匙。


  无奈论文的难度实在太高,距离上传到arXiv上已超过一个月了,大多数有名气的数学大师们都没有谁敢站出来说100%读懂了这篇论文。


  这也使得“请秦克院士和宁青筠院士就此篇论文进行一次详细的解读式的报告会”成为了无数人的呼声与愿望。


  据arXiv上某个数学家发起的请愿投票显示,超过15万数学家、物理学家投票“恳请论文作者尽快召开专题报告会”的选项,占比67%,约3万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投票给了“建议IMU的评审会与专题报告会同步开展”,占比13%左右。


  ……


  秦克和宁青筠对于外界的喧嚣与热议早已习惯,并没有太过在意,至于CERN的认可?那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起码秦克看过宁青筠的计算后就确定了100%是正确的。


  数学就是这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需要用物理实验来验证。


  他俩继续回归到教授的本职教育工作,以及作为一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中,尽可能地保持着轻松、愉快而有规律的平静生活,秦克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之中,而宁青筠则分担了更多的教学工作。


  但清木大学的高墙挡不下国内的物理学界与数学界发出的请求召开报告会的呼声,连陈继学伯伯都打了电话来,建议秦克二人在IMU的评审会上作一场专题解读报告。


  秦克从善如流,与IMU那边联系后过,最终确定了4月15日当天早上进行有关“杨-米尔斯方程质量间隙问题”的专题报告会,下午则进行全球数学专家评审会议。


  报告会与评审会都将继续在清木大学的大礼堂举办,同步向全世界的电视台、网络平台直播。


  这消息一公布,再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清木大学几乎被各种申请报告会现场门票的电话淹没,同时也使得清木大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再次显著提升,让隔壁的燕大相形失色。


  有人替燕大抱不平:“燕大不是输在了清木手里,而是输在那两位最年轻的院士手里。”


  对此燕大的回应很有风度:“秦克院士和宁青筠院士撑起的不只是清木大学,更是撑起了我们整个夏国的数学界与科研界,他们是我们夏国所有高校共同的宝藏,是我们国家科研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柱石,我们燕大同样以他们为荣!PS:他们也是我们学校的特聘教授。”


  燕大的这番话倒是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与点评,一时间让燕大的形象又有了极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向来饱受诟病的“清木、燕大为外国培养优秀大学生”说法,也悄然出现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学业结束后重新回到了祖国,其中超过半数到了清木大学,尤其是数学与物理方面的博士毕业生,第一选择就是回到清木大学应聘教学岗位或者研究岗位。


  面对媒体们的采访,他们如是说:“我们看到了夏国科研界与学术界不一样的未来,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愿意与秦院士、宁院士一起,为祖国的学术界科研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青年人确实需要榜样的力量,秦克和宁青筠则是国家竖起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也确实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而这些受到影响的优秀年轻学者们,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秦克二人的追随者,他们热衷于研究两人的论文、学术成果,以及所有公开的发言、事迹,并将之命名为“秦学”“宁学”,在夏国的留学生群体中蔚然成风。


  而这种现象也被西方媒体所发现,并惊呼道:“夏国学术界与科研界正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西方人眼里,夏国一年应届毕业生超过千万,哪怕只有10%会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员或者学者,也是足以改变世界科研格局的庞大力量,更别说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生在秦克宁青筠的影响下,在学成毕业后选择回归夏国,为夏国的未来添砖加瓦,这使得许多西方有识之士都在感叹:


  “不出十年,夏国的科研界与学术界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站到国际顶多舞台上优秀科学家、学者!”


  这些西方媒体的发言、评论又被转发回国内,引起了更大的热议。


  ……


  清木大学确实是尽了全力将外界的风风雨雨挡在外面,让秦克和宁青筠能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不过伴随着优秀青年学者的回归,秦克与宁青筠每天晚上在花园别墅的“茶话会”,也多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青年学者,使得每天晚上茶话室都有四五十人的规模——这还是众人悄然立下规矩,除了几位固定的教授、院士外,其余人按排队先后轮流参与茶话会。


  这些杂事秦克知道也没细究,由着学生们自发组织、维持秩序。


  说到秦克小两口目前与威滕教授共同进行的粒子物理课题,其实并没有太专门的科研攻关时间,更多是在闲聊中交流、相互激发对方的灵感。


  三人选择的第一个方向,就是最可能在几个月内看到成果的——强相互作用力与电磁力的理论统一。


  目前粒子物理界已完成了“弱电统一”,一旦完成“强电统一”,无论是对于优化粒子物理模型,还是进一步补完物理大一统的拼图,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对于威滕教授而言,这也有助于他从另外的角度来完善自己的M理论,所以对此很是热衷,焕发出了全新的工作热情。


  宁青筠在粒子物理方面是及不上秦克与威滕教授的,她主要参与的是数学方面,尤其是偏微分方程的讨论,很多观点都能得到威滕教授与邱老先生的好评。


  而邱老先生和威滕教授的老朋友,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数学系的凯伦·乌伦贝克教授,也已答应了邀请,将会在三月中旬左右来夏国清木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不过她的主要对象定为了宁青筠,打算看看这位被吹上天的夏国最优秀青年女数学家到底有“几斤几两”。


  对此宁青筠也颇感兴趣、燃起了战意,打算到时全力以赴,接受挑战。


  为了减轻宁青筠的压力、也为了避免影响到胎儿的发育,秦克让宁青筠负责起相对轻松的教导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而他则承担起了更多的科研指导工作,这当中包括了以“Q先生”的身份指导“芯片材料课题组”进行的芯片材料开发,以及指导量子计算实验室的拓扑超导材料研究、流体力学实验室的全国极端天气成因分析和未来推演课题、远州研究中心的咸水淡化项目等。


  总的来说,秦克和宁青筠的二月,是在轻松与紧张中度过的。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可以并肩作战的同伙,有聪颖认真的学生,还有孕育着的两个小宝贝,让他们对当前的工作生活颇为满意。


  直到二月底时,流体力学实验室以研究员匡松林为首的“厄尔尼诺现象研究”团队,向秦克报告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事情,打破了这份平静。


  “秦院士,根据我们团队建立的模型推演,今年厄尔尼诺指数在六月时有31%的概率会达到1.95,这种概率已突破了您先前设定的30%阈值,8月时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也上升至29%,我们认为务必引起重视并提前进行应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