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大明杀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意外助力

第二百三十三章 意外助力

蕲州以北的山中出现一支骑兵想要投奔,马永被命令立即前去接洽查看。同时,正在富池整顿骑兵的张清也被火速派了过去。
同行的还有瘦猴儿和石磊。
在经历了突袭叛乱土官大军和大冶县之战后,作为突击力量使用的骑兵承受了巨大伤亡,侦察连加骑兵营及配属给二团的骑兵连总共就只剩下了300余骑。
稀少的骑兵力量正在成为李平的一块巨大心病。
尽管李平在大冶的那一战中缴获了张献忠多达1000多匹各种马骡,其中能作为战马使用的就有300余匹,但骑兵训练困难又耗时超长的特点使得光有马根本远水解决不了近渴,最多只是增加了一些骑马的步兵而已。
这时候有骑兵来投自然引起了李平的高度重视,尤其他们还自称是小袁营的部队。
小袁营是明末农民军中的一个另类,史记其“往来梁宋之间,不杀人,不掠妇女,亦群盗中之一奇也。”
而且小袁营的不杀人不光是不杀百姓,连官绅也从不擅杀并且还以礼相待,军纪非常严明,甚至因军纪太好被老百姓称为“佛兵”,以至明朝统治阶层都不得不称赞他们。
李平来到这个世界后也很快就久闻了小袁营的大名,还是想不知道都不行的那种。
小袁营太另类了!
当然小袁营也因此非常符合李平的喜好。
这与俘虏的那些张献忠的兵马完全不同,尽管那些俘虏当中也有不少是善骑之士,但那些善骑者大多都是老匪老寇和老油条,能力再强,李平也不想用,更不敢用。
只有那些出身于普通农民和奴仆的步兵,李平才打算经过严格筛查之后慎重补充。
来自麻城的农民军俘虏中职业**太多了!
“秦老三?”
张清第一眼看到号称是这伙小袁营头领的刀疤脸秦义就迟疑着喊了出来。
“张二郞?”
秦义在咋愣之后也指着马永身后的张清目瞪口呆的回喊出了只有张清家乡人才知道的名号。
“瘦猴儿兄弟?”
紧接着,秦义又喊出了马小天的外号,然后眼睛继续震惊的在马永身后开始搜寻。
“是秦大哥。”瘦猴儿也惊喜的叫了出来。
“你们认识?”马永惊讶的不住前看看后看看。
“嗯,不只认识,还是好兄弟。”张清急忙对着马永回了一句,然后以都谁能看出来的在压制兴奋对秦义说:“别找了,没有你认识的了。快,我先给你引见一下……”
戒备和紧张的气氛在这一刻迅速变得轻松,双方每个参加接洽的人脸上都充满了欣喜。
双方之间有熟人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而且熟人还是双方的头目。
很快,大家就在热烈的气氛中简单认识了彼此,也简要了解了秦义与张清之间的故事。
原来刀疤脸秦义是河南人,在家中排行老三。因家境比较殷实,自幼习得一些武艺。但也因不是长子,不好继承家业的他选择了这个时代很多不甘寂寞的男儿通行做法,出去闯荡,并最终去辽东加入了边军来谋出身。
然后认识了与他境遇相似的张清。
由于两人都是河南人,又志趣相同、还都各有一身的本事,虽并不同营,但关系却走的很近。
秦老三和张二郞也成了两人私下间最亲热的叫法。
后来,张清因某次行动中不满上峰屠戮百姓冒功,杀了自己的上级后逃亡,两人这才断了联系。
张清的事给了同样不愿违心做恶事和不削于钻营的秦义很大触动,而当时辽东的混乱也让很多有志者心灰意冷,也始终只是个小头领并不得志的秦义在不久后也选择了离开。
不过与张清不同。
张清回返河南家乡时,大哥和老父已亡,做为家中仅剩的男丁,张清不能再只身快意恩仇,再加上河南当时已民乱沸腾,张清只好带着老娘和妹子逃难,并躲入开封城中勉强度日。
而秦义则很快加入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小袁营。
小袁营的首领叫袁时中,河南滑县人,农民出身,自幼勤劳,体格健壮。
崇祯十三年(1640年),袁时中因实在吃不到饭乞讨了很久后不得不聚饥民而起,那一年他起事的豫北连官府都称之为“三百年未有之奇荒”。
袁时中的出身、性格特点以及起事的特定条件与其他农民军领袖都有着很大不同,这可能也是他建立的小袁营与众不同的重要原因。
秦义加入小袁营后也因此很快就喜欢并扎根了下来,并因勇武而逐渐升迁成为了一名统领一百多名精锐骑兵的头领,同时也在小袁营中具有了一定知名度。
“张二郞既然也你都投入了李将军麾下,那我也就放心了,我相信你的眼光。”秦义迅速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整个人的状态也明显轻松了很多。
但一直不怎么说话的石磊却在这时突然开口问道:“小袁营不是一直在河南中部及北部地区活动吗?你们怎么跑这么远来了这里?”
石磊的疑问让马永和张清都愣了一下,他们很快也都意识到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脸上当即写满了问号。
笑嘻嘻的瘦猴儿也严肃下来并眨起了眼睛。
小袁营建立后,可能是因为极其正派的做法而更有号召力,发展非常迅速,其部众很快就达到了三十万。其与李自成在去年三月份合兵时,兵力远盛当时只有十万人的李自成部。
虽然之后小袁营承担了联军主要的进攻和克坚任务而损失巨大,并且在李自成进攻开封前又突然离开联军开始一路坎坷的独立作战而至兵力不断继续缩减。
但至今年得到的消息,小袁营兵力仍有数万之众,实力不可小觑。
也就是说,秦义这时候把小袁营的骑兵大老远的带过来并没有道理,也很不正常。
刀疤脸秦义的面色突然明显的惨淡起来,他痛苦道:“小袁营没了!”
“小袁营没了?怎么回事?”马永等人均大吃一惊。
“闯王的兵马在五月突袭了我们,我们在杞县(离开封很近)被打败了,大首领被俘后遭到杀害,兵马全散了。”秦义凄凉道。
“李自成的部队突然了你们?他动用了多少人?派的是哪个主将?你们当时有多少人?”干侦察连的瘦猴儿本能的想要确定更准确的情况,但对李自成杀袁时中却没产生什么反应,毕竟那伙计杀战友已经不新鲜了。
“骑兵一千,步兵两万,主将是一只虎李过。我们当时有马步三万。”
“你们离得那么远,李自成为什么要这么干?你们又怎么败得这么惨?”张清几乎难以置信,这和李自成杀与其联兵在一起罗汝才性质绝对不一样,而且张清也注意到了秦义说李自成时用了闯王这个称呼。
“哎!一言难尽。先去看看跟着我一路而来的众弟兄们吧!他们都在等着我的消息,很焦急,也很疲惫,我们后面慢慢说。”
说完,秦义招呼着大家上马准备出发。
秦义对这次接触是比较谨慎的,除了跟着他的几个人,其他人马还都隐藏在山中的更深处。
“那你们怎么会想来投奔我们,还是这么老远?”石磊显然并不打算这么轻易的结束询问,他还有太多的不明白,他也很谨慎。
秦义看了眼相貌并不起眼但却似乎又话语权很重的石磊,然后又看了看闻言后停下动作露出疑问的马永和张清,只好也停下准备去上马的动作解释说:
“大首领被杀后,营里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投靠闯王的军队,但也有一部分像我这样的人不愿意,毕竟闯王打开封前我们合作过,他的军队是什么本性我们很清楚。
为了生存,我们这些不愿意归顺闯王的人就只好各奔东西。其中一些熟悉我和认同我弟兄跟着我向南进入英霍山区躲避并试图寻找有好名声的官军投靠,投靠官军也是之前大首领一直的心愿。但你们也知道,这年头官军大多是什么样,很多甚至还不如义军。
在山区里,我们还遇到了一些逃回山里的原革左五营的人马,然后更坚定了我们的选择。革左五营的人马有一些最后也加入了我们。
也是偶然间,我们从在英霍山区里躲避战乱的曾被李将军救过的官绅和百姓那里听说了李将军的大名,知道了他和左良玉是很不同的。之后在特意收集下又得到了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所以我们决定来试一试,并由一个曾被李将军救过的客商带领下来了这里。
尽管选择有些仓促,但也没办法了。我们的队伍中还有部分弟兄的家眷,有女人也有孩子,英霍山区太贫瘠了,我们需要食物,需要药品,更需要能安身的地方。”
“你们中还有革左的人?”马永震惊道。
“嗯”秦义点起了头,眼睛却看向石磊。
但这回石磊却没有再说什么,而只是也点了点头,并看向马永。
……
天黑的时候,秦义带领的六七百骑在马永和张清的引领下避开蕲州城附近的左良玉军队迅速靠近了长江。
他们没有选择进入蕲州城这种被容易发现行踪的方式。
在天黑的掩护下,他们很快坐上船直接奔向富池。
同一时刻,一团也在撤出蕲州并向富池调动,因而江面上突然激增的船只并没有引起左良玉军队的特别关注。
下船的时候,秦义在码头上看着成群精神状态极佳且衣着统一的军队秩序井然的下船、快速的聚集成伍然后再整齐的开走,他的心中充满了震惊。
见微知著,老于军伍的他当然清楚这代表着什么。
再看看那些曾经颇为傲然的手下们也全都收起了自已是骑兵的高人一等神情,一个个怯生生起来,秦义呆傻了好半天。
张清见状上去拍了拍秦义的肩膀说:“这里跟你曾经见到过的任何一支军伍都不一样,估计你会懵一段时间。走吧!将军会在早饭后见你,天快亮了。”
被拍醒后的秦义心中立即惴惴起来,那是对强者的敬畏。
然而,当秦义上午从李平的住处出来后,却又表情怪怪起来,并很快找机会一把拉住刚才陪同他的张清偷偷低声道:“这李将军也太年轻了吧!”
张清似乎并不意外,也许早就发现了熟悉的好兄弟秦义的不正常,他波澜不惊的盯着秦义的眼睛郑重说:“英雄不看年龄。李将军不仅英雄了得,学识和见识更深不可测,我等只有仰望,你千万不可因他年少而产生轻视,假以时日你必知我所言不虚。”
“我当然信你,只是李将军的年纪真的令我有些意外!”秦义急忙辩解道。
这时,远处一队正在训练的士兵唱起了嘹亮的军歌,然后迅速吸引了从未听过如此奇异曲调歌曲的秦义注意。
那异常整齐的队列、雄壮的歌声、虎虎生威的精气神和周围若无其事干着自己事情的百姓及几个开心玩耍的幼童是那么的不违和,也是那么的令人惊奇。
秦义再次呆住了。
“李将军绝对值得我们投效,但军中规矩也多,你心里得有准备。”张清看了看秦义愣神的方向后适时又补了一句。
秦义点着头说:“我不怕规矩多,就怕没规矩。”
……
而这时的李平却在沉思。
秦义这伙人共有672人,人人有马或骡,其中骑兵有约300骑,并且几乎全部是精骑,其余的则是妇女老幼等家眷。
根据李平的要求,秦义和他的手下还能再进入英霍山区中找到一些不愿归顺李自成的革左五营人马尤其是骑兵。
这对目前的李平绝对是神助。
但在惊喜之后,李平的目光与思绪也不可避免的迅速转向更广阔的空间。
李平知道,大的形势正在发生着巨变,而这才是真正的关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