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宋
赵安趴在书桌之上,用手扒拉着一个球状玩具。
这是老师昨天送给他的。
老师说这玩意儿叫地球仪。
虽然赵安一向视老师为天人,觉得老师无所不能,无所不通,但对这个东西所表现出来的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赵安还是觉得太过于匪夷所思。
我们就活在这个玩意儿之上?
怎么没有掉下去呢?
兴许也就是老师拿来逗自己玩吧?
听到外面脚步声响,赵安赶紧让转动中的地球仪停了下来,然后正襟危坐,双手交叠放在桌上,一双眼睛盯在书上,作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赵安今年已经十岁了。
王柱带着他离开汴梁的时候,他还不到六岁。
记忆之中的很多事情,已经模糊了。
只记得当时走的时候,一个女子哭得很是凄惨,王柱将军说那是自己的母亲。
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映红了半边天的大火。
那烧起来的,便是自己的家。
然后便是颠沛流离。
直到找到了老师。
七岁开始启蒙,也就是启蒙的那一天,老师跟自己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自己是大宋的小王子,但却是被称为逆王的荆王的后人,所以,身份是万万不能对外头人讲的。
虽然只有七岁,但赵安也知道,逆王这几个字代表了什么,老师竟然敢收留自己,这份胆气,也是不小了。
不过再大了一些,知道得也多了一些,老师也从来没有想瞒过自己什么,所以自己终于也大概地了解到了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怪老师敢收留自己而不怕朝廷的诘难。
因为他本身,就成了朝廷的逆鳞。
从自己满十岁开始,老师便开始带着自己出入一些重要的会议。
而自己的身份,不是赵安,只是老师身边一个普通的学生,在外人看来,这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栽培。
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似乎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了。
只记得当时在一个极为小型的聚会之上,老师让自己向几个人郑而重之的行礼,而那几个人,也都一一起身还礼。
一声轻轻地咳嗽,赵安转头,果然便看见老师带着笑意走了进来,他赶紧站了起来,垂手敛眉:“老师,您来啦?”
萧诚点头微笑,走了进来,盘膝坐在了他的对面。
“今天有什么要问的吗?”伸手拿过赵安面前的书本,随意地翻了翻,萧诚问道。
萧诚对于赵安的教学,与一般的学堂大为不同。
那些启蒙式的教育,平素基本上是由其它人来完成的,萧诚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时间。要不是岑夫子,要不就是罗信,过去李防也教过一阵子,反正谁跟在萧诚身边管勾机宜或者参谋的时候,都还要附带着教一下这个学生。
而萧诚面对赵安的时候,都是答疑式教学。
赵安问,萧诚答,或者是萧诚问,赵安答。
然后萧诚再对赵安的疑惑或者不解进行阐述。
赵安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轻松,而且能学到很多书本之上没有的东西。
这一年多来,自己跟着老师,出入各种场合,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听取各种各样的讨论,发现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很多东西,与书上所说的,都不太一样。
自己也曾问过老师,书本上那些先贤哲人们,是不是说错了?
要不然,老师在施政的时候,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呢?
因为赵安亲眼看到,老师现在管理的这片土地,老百姓们似乎过得很不错,至少比他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犹记得当初刚来贵州路上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破烂和无数的衣不蔽体食不裹服的人,与自己当初的惨状有的一比。
但这两年,这种情况,却是愈来愈少了。
这两年每一次跟着老师出去,看到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狗吠,牛羊成群,那些衣着仍然粗陋的人,脸上却多出了许多的笑容。
别的不用说,至少很少再有面黄饥瘦满脸菜色的人了。
挨饿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
当初逃难的时候,自己挨过饿。
王柱明明有一身高明的功夫,还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但却从来不跟去抢去夺,除非有人抢到他们的头上,王柱才会还手。
不抢不夺不偷,这是王柱的原则。
所以那一路上,两人都是挨过饿的。
那一路行来,虽然赵安年纪很小,但对他的影响却是极大。
原来那就叫处世原则。
老师的解答也很有意思。
他没有说先贤哲人们说错了。
他只是说,此一时,彼一时。
先贤们当初遇到的情况,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处理的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样产。
我们要现解的,是先贤论述们的要义、核心,那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可以称之为道。
而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能称之为术。
我们遵遁先人们所说的道。
我们改变的是术。
时代在进步,如果因循守旧,死守过去的那些手段,就必然不能适宜现在这个时代的发展,就会出乱子。
所以,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动。
老师说他现在所运用的某些手段,到了自己这一辈,也许就行不通了。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又会有新的东西、新的手段来替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虽然中途会有波折,但绝不会倒退。
最多不过是呈螺旋式上升。
在遵循道不变的情况之下,手段,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老师,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赵安看着萧诚问道。
萧诚哈哈一笑:“小安到底是长大了一些,都会察言观色了。今日倒的确是有喜事,而且还不止一桩。”
赵安仰起小脸,等待着萧诚继续分说。
“第一件事嘛,是私事!”萧诚笑着道:“你师娘有身孕了,再过上七八个月,你就要有一个师弟或者师妹了。”
“恭喜老师,贺喜老师!”赵安雀跃不已:“难怪老师如此高兴呢。”
萧诚大笑,今日江映雪身子不适,刚好孙靖在贵阳跟萧诚说事,顺便请这位久付盛名的国手替江映雪摸了摸脉,这一摸,就摸出了一个大喜讯来。
“第二件喜事嘛,就是大理那边的事情!”萧诚摸着下巴道:“不过那边的事情,杀伐太盛,你呢,倒是只需知道事情于我们大宋大大有利就可以了,最多还要个一两年,我们便能将其收入囊中,大宋疆域将再次扩大。”
董羡攻破了善阐府,十余大军一涌而入。
善阐府的下场可想而知。
昔日最为繁华的大理国都现在已经沦为了人间地狱。
高氏被复仇的董氏、白氏等族灭。
便连高迎祥在善阐府的妻小,也被杀红了眼睛的联军,杀了个一干二净。
而董羡在善阐府还没有站稳脚跟,听到这个消息几欲疯狂的高迎祥已经率着边军杀了回来,两军在善阐府外交锋数场,高迎祥虽然大获全胜,但却没能一鼓作气杀入城中。
而联军也终于回过了气来,董羡立即重立了一位段氏皇族子弟为新皇帝,便以新皇帝的名义向大理各地发出了勤王诏命,一时之间,盘踞各地的豪强势力闻风而动,纷纷起兵向着善阐府这个风云汇聚之地而来。
帮谁也不说,可以边走边看风色,但这样的大场面要是不去,必然会少了一次发达的机会。
整个大理,已经乱成了一团。
而这,也正是萧诚想要看到的。
由统计司知秋院推动甚至掌控的一些队伍,也夹杂在其中,向着善阐府进发,而大和尚慧远,依旧穿梭各地,凭着他的身份,所到之处,不管是那方面的军队,都对他欢迎有加。
这样的乱世,或者也只有佛佗,才能让他们的心灵有所寄托。
“老师,我们大宋真就只有这么大一点点吗?”赵安转动着地球仪,将大宋的那一面对准了萧诚。
中华可是中央之国呢,是礼仪之邦,是天下之率,可是在萧诚送给他的这个地球仪上,居然只占了那么一小块地方,比起辽国,都小了太多。
“国土的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着国力的强盛有否!”萧诚道:“小安,我们大宋与辽国相比,地盘是小了许多,不过为什么我们大宋,要比辽国富裕许多呢?”
“不知道。”
“这里就要说说有效国土了!”萧诚解释道:“辽国看起来地域无比广大,但你看他们所辖区域,荒漠,草原、苦寒之地占了大多数,而我们大宋呢,却大都是膏腴之地。”
赵安点了点头。
“地域越大,管理之上也就越难。知道辽国为什么要施行捺钵制度吗?就是因为他们的地盘太大了,所以皇帝一年四季要在一些地方不停地走动,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威严,同时也是用军队镇压各地叛乱,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自然便能让四方宾服,坏处,就是他们一直也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政治中心。”
“上一次老师说过他们正在建设的中京,会成为他们以后的政治中心。因为中京的存在,辽国实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凝聚,对大宋的威胁会进一步提升。”赵安道。
萧诚点了点头。
辽国兴建中京,并以中京为核心来凝聚五京实力。
这个政策,便是出自萧绰之手,自家的这个妹妹,果然不是一个能让自己省心的啊。
如今耶律俊巡视四方,弹压叛乱,萧绰主建中京新城,凝聚五京实力,辽国的凝聚力,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便飞速上升,原本已渐渐水火不容的契丹国族与辽国汉族之间的矛盾,至少在表面上得到了极大的消解。
萧绰正在谋划的一件事,就是将矛盾外移。
说白了,就是辽国已经在准备开努战争的机器了。
而对象,自然便是宋国。
而在这几年连续的大变之后,一直没有回过气来的大宋,也已经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不过很可惜,如今的都堂和如今的皇帝,都没有那个能耐改变两国的实力差距正在扩大的事实。
河北路上的马兴,惮精竭虑,也只能勉强维持一个守势。
无法可施的马兴上书朝廷,要求朝廷为萧禹平反,同时与萧定和解,哪怕是承认萧定在西北的地位,晋封萧定为西北之王都无所谓,只要萧定能出兵辽国西京,牵制辽国即可。
但毫无意外的,马兴的上书被皇帝批阅为一派胡言,丧心病狂。如果不是河北路实在离不得这位重臣,马兴就该被逮起来押送汴梁问罪了。
萧绰在辽国的地位,正在一步一步的被夯实,她的实力,也随着中京城的修建正在一天比一天的提高。
即便是以前不太认可她的许多辽国重臣,如今都已经被她所折服。
萧绰带给他们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耶律俊四季捺钵弹压四方,五京事务,基本上都是由萧绰在打理,而辽国精华,毫无疑问地便集中在五京之地。
妹妹在打什么主意,萧诚已经猜到了。
一旦辽国破了河北,中原之地,立时便要生灵荼炭,到时候说不定便是神州陆沉的下场。
所以萧诚这几年拼命谋划的就是在南方扩充势力,增强实力,一旦自己的预感变成了现实,那自己还能在南方有实力发起反击。
只有先守住了南方,才有可能逐步谋划反击。
短时间内想与辽国在北方开阔的大平原之上决战是不现实的。
“老师,以后要是我们击败了辽国,辽国的这些疆域,便会归我们所有,但我们又要如何对之行成有效的统制呢?难不成因为他们不能形成有效国土,所以我们就放弃不要了吗?”赵安问道。
“自然不是!”萧诚笑道:“真到了那一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统过一系列的手段,将其变成有效国土。”
“变成有效国土?”赵安皱眉思索。
“对,你可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也可以结合我们贵州路的很多施政方针来考虑。”萧诚道:“贵州路上多有蛮族夷部,但现在,他们对我们却是衷心拥护,我们能不能将此推而广之呢?小安,这是你接下来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