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势在必行

第三百三十二章  势在必行

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第三百三十二章势在必行次日一早,张温、顾雍、朱治、陆绩便联袂请见,他们四人便是江东四大家族的家主。
孙权知道他们昨晚彻夜商议,此时必定已经达成一致,他将四人请进,宾主坐定之后,孙权抢先道:
四大家族面面相觑,他们商量到大半夜,就怕孙权舍不得交出此方,今日四大家族联袂而来,也是为了向孙权展示他们四大家族共同进退,加大与孙权谈判的筹码,没想到孙权竟然会主动分享此方。
既然孙权如此知情识趣,四大家族家主也投桃报李,承诺今后蔗糖之利,每家各自分润两成给孙氏。
孙权心中冷笑不止:孤作为江东之主,整个江东都是孤的,你们竟然公然以两成之利便想打发孤,当孤是乞丐不成?
顾雍见孙权似乎有些不快,连忙解释说家族开销甚巨,否则必将全部利润奉上,其他家主纷纷附和,请孙权恕罪。
孙绍知道自己刚才不小心露出了不满之色,连忙哈哈一笑,表示每家二成,他已经很满足了,于是各家主纷纷将蔗糖制造方法誊抄一遍,然后一同告辞。
四大家主出了吴侯府,各自拱手告辞,顾雍与陆绩府邸相邻,二人一同谈论回府。
陆绩道:
顾雍字元叹,其曾祖父顾奉曾担任颍川太守,他出生于吴郡吴县,是土生土长的江东人,如今正是四大家族顾氏的家主。
顾雍幼时曾经拜名满天下的名士蔡邕为师,他才思敏捷,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而顾雍与蔡邕同名。
顾雍少年成名,得州郡举荐,弱冠之龄便出任合肥县长,之后又连任过几处县长,他年龄虽小,但所任之处皆有政绩,因此名满江淮。
孙权继承孙策之位后,一改孙策对江东各族高压杀戮的政策,与江东各族修复关系,共治江东,四大家族与孙权达成利益同盟,这才稳住了江东的局势。
顾雍便是此时出山辅助孙权,为了拉拢顾雍,当时被朝廷任命为会稽太守的孙权,受命之后并未到任就职,而是任顾雍为会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职,可以说这实际上是将会稽郡拱手送于顾氏。
对于孙权的善意顾雍也没有辜负,他不仅将会稽治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连山越在他在任时都不敢进犯。
孙权将治所迁到建业之后,便召回了顾雍,由其担任吴侯府左司马之职。
顾雍的妻子乃是原庐江太守陆康之女,也就是陆绩的姐姐,两家关系匪浅。
当初陆康一家被孙策攻打庐江之时逼死,陆氏遭遇灭顶之灾,幸好家族中出了能够担当大任的陆逊,并且有顾氏从中帮助,陆氏才能渡过难关。
陆逊将家主之位还给陆绩之后,由于陆绩与顾陆氏的关系,两家走得更近,几乎可以说是同进同退。
陆绩有才,但在政务及官场上却略显笨拙,顾雍却是沉浮官场十几年,经验老到,因此陆绩常常以顾雍马首是瞻。
顾雍行事公正,原则性极强,虽然身为四大家族家主,必须要以家族利益为重,即便如此,他也不会为了家族利益而损害江东利益。
正因如此,虽然四大家族与孙权在许多地方有利益冲突,孙权对顾雍一样极为信任。
顾雍对陆绩在官场上的木讷有些无可奈何,他知道陆氏之中,陆逊才是最适合作为陆氏掌舵人的人,但陆绩毕竟是他
小舅子,他也只好尽可能帮他。
当然这样帮助陆绩好处同样极大,由于陆绩为他马首是瞻,顾雍等于是在顾氏和陆氏都有极大的话语权。
顾雍叹道:
陆绩愣了一下,然后浑不在意说道:
陆绩摇头道:
陆绩睁大眼睛道:
顾雍心中轻叹,还是耐心解释道:
江东自己种不好,当然是买,可如今交州岂会将甘蔗继续以便宜的价格出售,而若是成本过高,利润不足,家族会作何反应?
顾雍叹了口气,看了一眼陆绩,陆绩却并没有意识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他,虽然知道攻打交州风险不小,但在如此重利面前,他即便是家主,也拦不住家族其他人。
孙绍啊孙绍,你当真是大手笔啊,抛下如此重饵,就算是江东有人如我一般看出了攻打交州的危险,但又有几人能够抵得住蔗糖之利的诱惑呢?
为今之计,自己该何去何从?
阻挠此事,只怕徒劳无功。
若是自己保全顾氏与陆氏的力量,其他两家成功,则蔗糖之利顾氏与陆氏能够分得几分?其他两家失败,就算顾氏与陆氏保全了部分实力,又能如何?
四大家族屹立江东百年,如同顾雍与陆氏结亲的人不知凡几,彼此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顾、陆两家之力,并不足以掣肘孙氏,若朱、张两家有损,则江东世家名存实亡!
顾雍思索良久,还是决定与朱治、张温再商议,将自己的担心让两家知道,若能劝得两家从长计议,那是最好,若是不信,顾氏和陆氏也必须全力以赴。
顾雍与陆绩告别之后便又前往朱府与张府陈述厉害,但两家毅然选择铤而走险。
不同的是,朱氏是因为家族兵力强盛,并不将交州的防御看在眼里,而张氏,却是真正的被巨大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顾雍也不得不做出决定,全力支持攻打交州,好在此事也并非全无胜算,虽然风险极大,一旦事成,其回报也同样巨大。
两日后,来自许昌的使者也抵达了建业,但江东却只派出了朱然前来接见。
许昌的使者带来了天子诏书,正式封孙权为吴侯,拜周瑜为江陵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然而此事在江东一点波澜都不曾掀起。
此时整个江东的注意力都放到了交州,前往交州的使者已经出发,若是士燮不同意四大世家的条件,那么讨伐交州一事将势在必行。
于此同时,许昌的使者也抵达了长沙。
与孙权一样,孙绍也只派出陈震迎接使者,然而让孙绍意外的是,许都的使者见孙绍不出来迎接,竟然下令使团就停驻在城外,不肯入城。
孙绍皱眉道:
庞统拱手汇报道:「来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曾任
丞相府东曹掾,为人公正清俭,确实是难得的人才。」
孙绍闻言立刻精神一振,庞统知道孙绍的心思,苦笑道:
孙绍听说这样的人才来了长沙却不能为己所用,顿时大感无趣,随口道:
陈震闻言连忙劝道:
孙绍闻言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在自己的地盘被毛玠逼得不得不出亲自迎接,孙绍顿觉脸上无光。
但凡事皆有两面,孙绍借刘备遗志,确实树起了一面大旗,能够吸引有志之士,同样竖起这面大旗,就要被天子之令掣肘。
庞统见状开解道:
孙绍听了庞统的话,才觉得心中舒服许多,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城而来。
那毛玠身量不高,五官也未见得出奇,如此相貌丢到人群中,很难被找出来,但他适才拒绝入城之举,让孙绍丝毫不敢轻视于他。
见到毛玠之时,孙绍也在心中感慨,此人如此普通相貌,却能被曹操发掘重用,可见曹操用人绝不以外貌取人,他的唯才是举,正该自己好好学习。
既然亲自来迎了,孙绍便丝毫不端着架子,而是礼数周到,热情至极。
若非是刚才亲眼见到孙绍只派了陈震来迎,毛玠几乎觉得孙绍与曹操私交甚好。
毛玠也仔细大量了一番孙绍,见他风姿飒爽,英气勃勃却又沉稳有度,心中暗自赞叹:果真是英雄出少年,难怪年纪轻轻便能打下偌大基业,让魏公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毛玠的使团一行百余人,声势浩大,孙绍亲自领着使团向城中而来,引得道旁百姓纷纷围观。
毛玠神情自若,不仅不反感,甚至满脸微笑,不断拱手与道旁的长沙百姓招呼。
孙绍骑马走在最前面,脑筋急转,曹操此时遣使过来到底是为了何事,他一时没有主意,便轻声问身旁的庞统。
庞统摇了摇头道:
孙绍愣了一下,他并没有注意到有什么马车,经过庞统提醒,他转身向后看去,果然见使团走在最前的是正使毛玠,而使团正中心,一辆奢华的马车缓缓而行,庞大的使团隐隐如众星拱月一般,环绕在侧。
马车中有人?
不过到底是何人,能够比毛玠这个正使更加尊贵,此人来长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孙绍心中泛起一连串疑问,看向毛玠,却见毛玠忙着与道旁百姓打招呼,忙的不亦乐乎,而百姓见许都来的使者如此平易近人,纷纷大了胆子,远远跟着使团,很快便有近千人围观,并且人数还越来越多。
孙绍大皱眉头,人数越多越混乱,到时候万一出点什么事情,那他孙绍的脸可就丢大了,若是毛玠遇到了行刺,那他真是百口莫辩。
但孙绍向来以亲民的形象出现,百姓也对此好评如潮,此时曹操的使者表现得如此亲民,若是孙绍让人驱逐百姓,岂不是说他孙绍不如曹操?
好在很快便到了城门口,黄忠率领千余名精兵前来护送,有了一群杀气腾腾的士兵,百姓们终于不敢靠得太近。
就在孙绍刚刚松了口气的时候,毛玠进入城门,却忽然从马上跳了下来,随从随即捧着玉盘碎步上前,单膝跪在毛玠身前。
毛玠整了整衣裳,向着北方拜了三拜,这才双手拿起玉盘上的诏书,大声道:
孙绍愣了一下,随即翻身下马,犹豫片刻后,还是不情愿的单膝跪地,道:
他故意将天子两字喊得极为大声,表明自己乃是对天子恭敬,而非是曹操。
毛玠也不在意孙绍的小心思,他一脸严肃的打开诏书,念道:
孙绍听到前面敕封他为长沙侯,心中倒是有几分惊喜,如今侯爵之位已经泛滥,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他是天子亲封县侯,至少也与孙权的爵位平起平坐了。
不过诏书后面几句就让孙绍听得极为难受,什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原本都是皇帝给予臣子的莫大荣耀,然而随着董卓乱政,曹操把持朝纲,他们享有的这些荣耀,如今已经成了权臣的象征。
曹操在诏书中加上这么几句,那就是暗指他孙绍跟董卓、曹操一样,并不是什么忠臣义士,而是权臣枭雄。
更让孙绍憋屈的是,董卓、曹操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那是真正面见天子,免去了许多限制,享受着特权带来的好处,他孙绍远在长沙,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着那个许都的天子,挂着这几个特权,除了恶心他,实在是一无是处!
孙绍恨得牙痒痒,然而毛玠接下来念的内容,更是让孙绍大吃一惊,甚至有些手足无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