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四福晋是条美人鱼
宜妃看着成熟了不少的小儿子,心情舒畅,语气也难得温柔了起来:“这才对了嘛,外面那些女人有几个上得上台面的,这次的亏你四嫂没事儿不然本宫也饶不了你。”
胤禟总不能告诉自家额娘真相,只能点头哈腰地认错:“额娘,你放心儿子现在也没那些花花心思了,就想着等福晋养好身子再生个嫡子就行了。”关键是谁知道他从外面另一个女人回来会不会是个鸠族的,四哥可是说了他们这些皇子皇孙在鸠族的眼里就是唐憎肉一般的存在,他可要保护好自己。
宜妃看着自家小儿子的眼神越发慈爱了,说道:“你这么想就对了,你福晋是个好的,她还年轻又不是不能生,过个一年半载的生个嫡子就好了,就算还是个嫡女也没事儿,大福晋当年可是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才生下的嫡子,真算下来直亲王可以一连得了七个闺女才有的儿子。”
胤禟点点头,说道:“额娘,我不着急,反正我跟福晋年龄都不大,等得起。”
宜妃满意地点点头,说道:“一定让你福晋养好了身子再生,你看看大福晋那些年接连生产生生熬坏了身子,生下的嫡子都不太健壮。哎,额娘听说最近直亲王府经常传唤太医,大福晋估计是不行了——”
想到大福晋刚嫁过来时的模样,宜妃就觉得惋惜,人人都说皇家好,可身为皇家的女人就没有一个容易的,就是人人羡慕的四福晋,要不是她肚皮争气一口气生了五个嫡子,估计她在皇家也要挨白眼,人呢,这有的时候就要认命。
胤禟也知道这事儿,心里也是唏嘘不已,大嫂自从嫁进皇家一直以来除了子嗣方面有些妨碍其他的做的都相当不错,他还是挺敬重这位大嫂的。见额娘担忧的模样,胤禟赶忙安慰道:“额娘,我跟董鄂氏心里都有数,不然也不会这两年没消息。”
宜妃顿时松了一口气,这夫妻还是原配的好,小儿子虽然不受重用,身上也没有正经差事,可是到底日子过的顺遂,倒是大儿子如今让人操心:“你五哥现在怎么样?你要知道你们是嫡嫡亲的兄弟,你五哥要是有事儿你可不能推脱。”
一提起五哥,胤禟就想起五哥后院那个被“病逝”的西林觉罗氏还有那个干尸胡氏,他跟五哥不愧是亲兄弟,这种倒霉事儿都让他们赶上了。
“额娘,五哥那里有什么可担心的,弘晖侄儿据说相当出息。”至于其他方面胤禟表示他无能为力啊,而且他真心觉得五哥现在这样挺好的,后院真正做到了妻妾和谐,嫡庶相携。
宜妃想到大儿子不举的事情就是一阵头疼,小声地问道:“你五哥那毛病真的没办法了?”
胤禟觉得这事儿真不好办,他特意问过四哥,办法倒是有,只不过花费不菲,大家彼此之间又不是多深的交情,人家四哥凭什么为了五哥劳心劳力:“额娘,你不要老惦记这事儿,五哥又不是没儿子,嫡子庶子都不缺,挺好的了。”
宜妃一想也是,儿子总归有后,她还是别操心了,免得胤祺又想起伤心事儿。
胤禟好不容易糊弄过去,飞快地离开了皇宫,回府就跟董鄂氏说了这事儿。
十福晋董鄂氏非常感激自家婆婆,跟惠妃一比,自家婆婆简直堪称大清第一好婆婆。以前胤禟老是喜欢往府里纳新人,每次都被婆婆训斥,选秀的时候婆婆也不跟惠妃似的总是赐人,如今婆婆明明着急抱嫡孙,却还是最关心自己的身体,她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婆婆。
其实胤禟本身对嫡子不嫡子的不是很在意,毕竟他自己就不是嫡出的,只不过福晋生的妍希有灵根,这事儿让他觉得还是应该跟福晋生孩子,万一再生下一个有灵根的儿子呢!
夫妻二人分别抱着小心思,但是却出奇的达成了和谐,一时间,十贝子府的大环境空前和谐美满,夫妻之间更是蜜里调油,很快就传出了喜讯。
这让宜妃高兴不已,对着董鄂氏这个儿媳妇更是满意的不得了,不过她自认为一碗水端平了,给董鄂氏赏赐的时候也没拉下大儿媳妇乌拉那拉氏,也正是因为宜妃的这样态度,让乌拉那拉氏和董鄂氏这对妯娌之间的关系颇为融洽。
眼看着自己即将有嫡子,胤禟对位面传送的事儿就更上心了,恨不得一天三趟的去催四哥。
胤禛现在看着胤禟就头疼,他真没想到胤禟自从知道这事儿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这比他当初还夸张:“你别着急,这次去那边一待就是一百天,上次去的时候那边还是寒冬季,这会儿估计刚刚古木逢春,不着急。你先看看咱们该怎么定价,还有从大清这边带些什么东西比较好。”
胤禟一想也是,在这边不弄好岂不是要到那边浪费时间,这可不行,他得好好琢磨一下。
终于打发走胤禟,胤禛摸了一把头上的虚汗,说道:“这个合同签的也不知道是赚了还是亏了。”
宝珠懒得搭理这个人:“人家上心还不好了,那照你的话还得找个懒汉?”
胤禛尴尬地笑了笑,他不就是埋怨了一下嘛。
宝珠看了笑话,便开始说正事儿:“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原始位面?对了,你跟胤禟说过那个原始位面是兽人世界的吗?”
胤禛:“这事儿还没说,至于什么时候去,我最近一直在整理水晶宫内到货物并且重新定价。不过,这一次我估计过不去了,户部这边走不开,我打算把所有的账目都整理一下。”
宝珠想到前些年要债的事情,说道:“怎么你又打算重新开始要债?”她就纳闷儿了,怎么这么多跟国库借款的官员。
胤禛也对自家皇阿玛很无语,上次费了多大的劲儿才将欠款收上来一部分,他老人家竟然不把这个口子锁死了,还继续大开,难怪国库里的银子始终不见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