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武侠小说 > 散行天下 > 第105章 成果与启程

第105章 成果与启程

昆庐门的功法是以炼器活动促进修为提升,昆庐门的炼器之法不能直接用于灵根系的炼器,以昆庐门炼器术预处理过的材料则可以做为灵根系炼器术的材料,预处理的过程本身是可以促进修为提升的。
提升修为,正是于文挤时间炼器的最终目的,不论是不久前的惨重教训,还是即将展开的新冒险,都要求他将修为尽快提升一些。
妖丹用于炼器就象其用于炼丹一样,在这个世界的炼器术下效率并不高,普遍的做法仅是将去毒化后的妖丹作为灵力主供应源或者辅助供应源来使用,于文的拟真预制术的思路跳出了这个窠臼。
新技术的思路说白了不复杂,他已经熟练掌握并有很大突破的松氤脂材料同化术能够使普通铁、铜或者普通合金材料获得指定的灵性材料的灵性,同化率从最初的一成现在提高到五成,那么拟真符文、妖丹的灵性亲和力可不可以也用同化处理的原理成为新材料的固有特性呢?于文认为可以,并且制定了方案。
拟真预制术第一步,用肇鼎炼制灵性材料的合金,譬如以蓝水秘银为主,一种坚固程度超出普通秘银一倍、重量轻一半的高等秘银,掺入一定比例的蓝铜、庚金、圥兀金、烟影木等等灵性材料,可以合成出一种新的蓝色秘银合金,坚固度、韧度、延展度、灵力契合性、抗法术打击性等主要指标有极大升幅,重量减轻一成五左右。
第二步,根据符文组合的需要用新蓝秘银合金在肇鼎里炼制出节点颗粒。
第三步,根据设计的指标将新节点颗粒组成符文以一定的分布密度炼制到五百斤重的精炼钢球内部。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肇鼎中盛入混元葫芦里三年期限的贮水,将铁球、去毒化后的妖丹、松氤脂以及其他一些辅料放置到里面,采用他倾尽所学研究出来的特殊炼制手法及工序进行合成同化。
整个过程中全程使用昆庐炼器术以及昆庐仙火,使混元葫芦所贮灵水、妖丹灵力推动同化质变,妖丹灵力按照设计的符文以及灵性材料本身的符文的轨迹流转不停,并形成惯性记忆,这个过程中妖丹的灵性亲和力、合金颗粒彻底与铁融成一体质变成新的合金材料。
当然了,不同材料配比、不同炼制时间、鼎火火力变化配制等等太多可调节的因素的组合可以造成不同的材料特性,他时间有限不可能做那么多试验,只简单的按照师父推崇的黄金分割比例配制主要指标,结果居然不错。
第一次炼制出来的新材料,同化率达到可喜的四成,原来的铁球重量从五百斤减到两百斤,体积减少为百分之八十五,设计的符文完好地成为新材料的永久性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任意切割大小的材料里都会有原蓝秘银合金材料的特性和设计添加的符文,符文是纯粹灵力运行的轨迹,唯一缺憾是这轨迹稍有些模糊。
不要紧,拟真预制术还有最后一步,就是凝炼术,继续使用葫芦贮存一年期水和昆庐门几种炼器手法基础上发明的炼器方法,新材料可以精炼凝聚,将材料一分为二后再凝炼合成为一份,同化率上升百分之十四,重量减少到百分之六十五、体积减少到百分之八十,内部符文稳固度和伸缩率提升百分之十二。
然后凝炼后的材料间再进行凝炼,如此最高可凝炼四次,凝炼每进行一次则材料性能的提升幅度有递减,最终生产出来的材料重量为铁球状态的百分之五,体积为百分之五十三,同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各项依附于符文的性能指标达到原始符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拟真预制术带来的不仅是材料的质变和成本的极大降低,更重要的是新材料保持了它仅炼气期的法力就可以全火力开动的可贵品质以及成品武器性能的质的飞跃。
于文在炼丹房里呆了四十七天才出来,超出计划七天,当时形容枯槁、萎靡不堪,吓了在丹房外焦急等待的乔静花容失色。幸好细心的她提早预订了一间有聚灵阵的炼功房,马上送他进去休养恢复。
三天后,于文神采奕奕地出来,他不但旧伤全好,修为更精进几层,境界提升到旋照期后期,其灵根系境界提升到炼气期六级。事实上旋照后期在境界上相当于炼气期十二级,考虑仙法体系的差异性和他的一些特殊手段,实际战力甚至稍高于炼气期假筑基水平。
除修为上的收获外,他炼丹、炼器的成果同样很大。
于文的改进版五分丹共成丹七十枚。
普通五分丹一枚下品灵石出丹一枚,加上所需的灵药成本,出丹十枚的总成本十三块灵石,成丹率平均仅一成五,也就是说每枚五分丹的成本价是八点七块灵石,市场价则是十块灵石一枚,如此高昂的价格仍不愁卖不出去,比较起在战斗中指望不上的十块灵石,修士们更愿意换成可以补充一块灵石百分之三十五灵力的丹药,因为后者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救命。
于文改进的五分丹是一枚一级中阶妖丹出丹十四枚,加上灵药的总成本同样是十三块灵石,成丹率达到百分之五十,每枚成丹的成本价不到一点九,药效方面灵力的利用率高达四分七,仅有零点三分的灵力会浪费掉或者变成副作用。不要说药效,就算按市价出售仅成本上的优势也足以让他收获数倍的暴利。
在武器方面是一张弓、三件护甲、一柄短剑、一面小盾牌以及箭簇六百枚。
拟真预制版的引符弓的功能没有增减,指标有很大提升,如弓力输出上限达到四十一石,最大开弓力量仍是半石,最强的风雷暴击威力提升一倍,连击状态时上限十次使用间隔一个小时,单击状态为每三分钟使用一次。
三件护甲中,给乔静的内甲使用的是四次凝炼的蓝秘银合金材料,通过符文就内置了四级蛇鳞、四级苍狼皮、四级妖鹿皮的三层防护力和苦血蟾的功效,此外还有通过刻画防护阵法所获取的其他防护力。因为时间紧,于文将内甲制成大叶鳞甲式样,其薄如蝉翼、柔软如绸,总重量仅一两,贴身穿着可避寒暑。
另外两件都是外甲,普通鳞甲式样,每张甲片主体采用质地坚韧、重量很轻的普通灵性同化合金,全重分别为一斤五两、一斤四两。它们不凭借每一种材料的强大性,而以整体的体系组合产生出不低于内甲的强大防护力和相近功能。
小盾采取了与外甲相同的材料和原理,全重为一斤,下端收尖,上端两角斜飞,正面仅沿边线绘饰简单的花边底纹,在盾牌内部加入了一层极薄的二次凝炼蓝秘银合金片,使防护更加强大。
短剑以另一种二次凝炼新合金材料为原料,置入的四种攻击性的符文和符文组合,可发出与引符弓威力相当的两种不同法术,另外还有五种几乎不受次数限制的瞬发性五级法术。
箭簇上于文没有添加什么,基本材料是同化庚金、玄银、天陨铁为主的灵性材料合金,结合四级毒牙、四级狼齿、四级鹿角的符文,加以拟真预制法处理生成新的合金,这种新合金炼制而成的箭头配合二十石弓力和一百斤重力符,绝对可将四级中阶妖兽一击毙命,如果将弓力提最到极限的四十一石,应当可以让五级妖兽遭受重创。
这次炼器成果最让于文满意和心情大好的是,所有这几件新武器和护具用掉的材料只占新采购量的三分之一,它们的总成本不到五百块下品灵石,拿去拍卖的话估计可获得二、三十倍的利润——去东珑他现在很缺路费啊!
乔静得到内、外甲和短剑、盾牌的时候尽量不让内心的失意出现到脸上,只表现出满心欢喜地接受馈赠和惊喜地听他讲解各项特性和功能。
两人继续翠翘仙坊里住了几天,乔静炼丹的成果拿不出手,所以她负责到坊市采购疗伤丹药,于文则着手制作各阶灵符为新弓准备弹药。
九月底,于文和乔静踏上了穿越绿芜山脉前往阊国之旅。
绿芜山脉往西最终连接落阳山脉,翠洲城这段是整条山脉最窄的部位,山脉最大的断层就在这里。由于断层的存在,两边山势相对比较低矮,太古时有人依山就势开凿道路连接断层形成的几个天然峡谷,筑起交通山脉两边的古道。
因为古道两边城市采药和炼丹业兴旺,许多低阶的炼丹师、购丹者频繁经过古道,因此人们称它为丹客古道。绿芜山脉有少量妖兽出没,极少有妖兽出现在丹客古道附近,相对的安全性令它也成为凡人往来的商道。
从垆陉城到翠洲城的几千里区域于文曾经走过,散行图里都有显示,他可以频繁使用仙骡符的带人瞬移、遁行功能,和五行遁法的方式赶路,丹客古道及其以外的地域他没去过,只能老实地使用代步工具。
乔静骑乘的是有名的翠洲半妖矮马,它是当地修士将绿芜山脉特产的矮马与某种妖兽马匹杂交培育的品种,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负重大、速度快而且不象普通凡马那样容易被妖兽所惊扰。
于文骑自己骡马。小妹东行之后他开始蓄胡须,嘴唇上长出漂亮的短胡,颌下两寸半密短须,显得很精神;头发挽道髻别乌荆刺发簪;一身浅蓝色粗布裳罩在外甲上;肩上浅蓝色短披风,是晏影在终阳宫城的时候将以前送给他的猩红色披风改成的;混元葫芦用绳拴着吊在腰间;引符弓斜挎肩背;加上从师父那儿染到的一丝儒雅气质,他看上去象个长年在外奔波的官府小吏。
乔静一袭束腰鹅黄布衣裙,外甲穿在衣外,上面再罩素纱蝉衣,头发梳成双鬟用黑色纱网小心的裹好,外面斜插三枝简单炼制过有防风挡尘功能的发钗,用面纱围住大半张脸——她只在于文面前才不戴面纱。她尽量不让自己引人注意,恬静而优雅的气质总在不经意间展露出来。
两人穿着打扮在散修当中很常见,一路上乔静恢复了她静的特点,默默地催马紧跟在于文马后,他不同她说话她就决不主动出声。
骑马走完古道全程大约需要半个月,只在离两边出入地两天路程内可以找到客栈或民居,再往里共有九个人类宿营聚集点,无论赶路的散修或是凡人商旅都会在营地宿营。
第七天接近傍晚,于文和乔静走完了古道一半的路程来到附近营地。营地位于距古道百米远的一个孤峭小山岗,只有一条不宽的石径连接。
石径上有八名修仙者装扮的人在路中间小声讨论着什么,他们既不进去、也不出去,把路堵死。因他们人多,受影响的人敢怒不敢言,只好远远的在古道路边歇脚等候。
时间还早且营地近在眼前,于文也不着急,和乔静先下马在路边休息。
又过了一阵,后面有一支十人的骑队快速过来,看样子也是要进营地的,于文和乔静提前将骡和马拉开一点让出通道。
乔静牵马时顺手拿起挂在马鞍上的水囊摇摇,空的,转头歉然地对他说:“昨晚见你休息得早……后来我就忘了补充水囊。”
两人的水囊都从葫芦里补水以保证安全,于文解下自己的水囊递给她。
乔静半转身解开面纱,没有直接就水嘴喝,举起水囊倾倒,仰颈接进口中,姿态很优雅。
古道上十人骑队经过两人身边,一名骑士看见到这一幕大声称赞:“好漂亮的女子!不知道这位道友如何称呼?”跳下马大步走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