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其它小说 > 川东往事 > 第九章 世荣远嫁,避过大祸

第九章 世荣远嫁,避过大祸

话说杨万和他父亲,没过几天,真就准备了好多彩礼,绸缎、布匹、棉被足足有一大马车,然后还备了几坛好酒、几百斤腊肉外加一千斤大米,又牵了几只山羊,让家里亲戚小伙些,背的背、扛的扛,浩浩荡荡一队人,一连走了十多天,才赶到芭粽山上。
此时世荣一家正在家里忙秋收,远远看着一队人马朝山上而来,也不知道是谁要去往何家?正在摆道这队人马带了好多礼品,看样子是要去谁家提亲,也不知道是哪家姑娘这么有福气,就在这时,那队人里突然有人挥舞着手大喊:“世荣,叫你爷爷快回家!”,这世荣远远听见,觉得像杨万的声音,再抬头仔细一望,发现果然是杨万来了,顿时高兴得立马放下了手里的镰刀,边跑边挥着手,朝队伍跑了过去。
王老太爷见有客来了,也连忙招呼三叔国荣带人回去升火烧水,弄菜弄饭,自己也朝着队伍赶去。杨万见着王老太爷亲自来接,心里过意不去,赶忙拉过杨父,给王老太爷施礼道谢。一群人寒暄了几句,才高兴往家里走去。
才一到家,三叔早已烧好了开水,给一行人端上来了热腾腾的茶,众人围坐在火炉旁聊了好一阵子,这才提到了提亲的事。当杨父说明来意,王老太爷深知杨万为人做事沉稳,也极为上进,论人品才干,他其实心里是很喜欢的,但是这世荣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大咧咧的姑娘,做事不喜欢拐弯抹角,再加上那双大脚,担心她嫁得太远,被夫家嫌弃,心里一时也拿不定主义,于是又叫来国荣,问他的意思,这国荣自然是觉得只要人靠谱,即使嫁再远都不是问题。这王老太爷呵呵一笑,摇着头对一行人说道:“杨万的为人,我是很喜欢的。但是我家世荣是个大脚,为人又耿直不会拐弯抹角。我本来希望她就近嫁人,好有个照应。但是你们这么远来提亲,也足以说明诚意。”,接着又对杨万说道:“世荣如果嫁过去,你能保证对她好吗?”,这杨万赶紧说道:“爷爷你就放心好了,有我在,谁都欺负不了她。我的命就是她救的,我爹娘自然也会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
王老太爷“啪嗒”地抽着旱烟,思考了好一阵子才答应了这事。想到从陕西紫阳到这里也要走十多天,两家人都觉得此事可以从简,就不必先提再娶。于是王家又留着一行人多耍了几日,让三叔国荣择一良辰吉日,顺便多备些嫁妆,好让杨万带着世荣一起回紫阳。
三叔想着世荣要远嫁,就连忙让村里铁匠打了一副银首饰,又让世荣娘把传下来的一对金镯子作为嫁妆拿了出来。又让人到长石赶制了10床棉被,还买回来了一批布料,看着家里还剩有不少的锦缎,就让一众女眷用锦缎做了被面,又裁制了一批衣物。至于出嫁的红妆,则托专门的裁缝好好缝制了全身行头。至于剩下的家具大件,自己本身就极为擅长,赶紧带着几个徒弟用家里剩余的木料做了起来,没过几天,几大件就全部备齐了。
到了出嫁这天,世荣既高兴,又有点遗憾。高兴的是嫁了自己中意的心上人,遗憾的是世忠和世进两个最疼爱她的哥哥都还远在上海,无法亲自送她出嫁,只有世良和三叔陪她一起去紫阳。在离家的最后一刻,这世荣似乎有预感似的,不住的回头,盯着家里的亲人们,希望尽力记住他们的音容笑貌,不自觉地,眼泪就刷刷流了出来。众人笑着劝道:“你还真哭了呢!今天可是你出嫁的好日子,别把妆给苦花了,到时候婆婆一看娶回一个丑媳妇!”,这才又把世荣逗乐了。
没成想,这一走,几兄妹此生都没能再见上一面。
世荣出嫁后,家里一下子少了个活泼分子,同时世进、世忠都不在身边,王老太爷心中很是挂念三人,整天唉声叹气。这日,突然有人送来了一份书信,王老太爷打开后,才发现是重庆一好友托人送来的,书信中说重庆的汪公汪云松是一位有志之士,德才兼备,筹办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需要各界大力支援,好友希望王家人也能积极支持一把。这王老太爷顿时就高兴起来了,他是极为信任这位多年好友的,也深知培养留学生的重要,这位汪公既然能倾家荡产去做这事,自家怎么能袖手旁观,于是又找来夫人,问清家里的积蓄有多少?夫人说道:“这两年捐助县里学校,收入减半,加上前些年的积蓄,现在家里总共只有一万两千多大洋!”,这王老太爷笑着说道:“这些钱放在家里也是放着,说不准哪天还会招来祸事。汪公现在大量需要资金啊,我看我们就干脆把这一万大洋捐出来,让他多培养些人才。”
众人听此,大惊,一万大洋可不是小数,这基本就把家底掏空了。但王老太爷说道:“钱没有了,只要家里还有有才干的人,就能再挣回来。如果家里没有继任能人,这些钱只能成为负担,迟早守不住的!”。众人见老太爷心意已决,也就不再劝说。
王老太爷是个说到做到的人,于是让人赶紧拿出纸笔,回了书信,让来人带了回去。
担心带着如此多的钱财上路不安全,这王老太爷就考虑起家里派谁去送钱合适?老二长年在外面经商,没有十万火急的事,肯定是抽不出身;而作为经常行走在外的老三,此刻去紫阳送亲还没有回来;家里其他人都没有出去过万源地界,肯定不行。左思右想,觉得这事不急在一时,还是等老三回来更为稳妥。于是这王老太爷就天天盼着老三赶快回来,每天都要去山顶打量一阵。
好在老三和世良到了紫阳后,虽然杨家一再挽留多耍几天,但是两人推却说家里还需要人秋收,就没有多做耽搁赶回来了。国荣也支持王老太爷的决定,这多余的钱财要花在大事上,无疑汪公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说不准今后王家子弟也有出国留洋的一天。于是国荣把一万大洋藏在几个木箱夹层里,上面放上做木工的工具等杂物,按照书信所留大学地址,就出发送钱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