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走出香江 > 第4章 两千万的订单

第4章 两千万的订单

回去的航班上,楚天行提起了金河投资的状况。
“蔡总,这一趟出差,又投出去5个亿,加上月初向恒隆银行注入的7个亿,已经是12亿的资金了。”
蔡致良不以为然,道:“投资哪儿有不花钱的。再说了,金河投资的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楚天行道:“只是如此一来的话,公司的资金就有些紧张了。”
“不至于吧,月初刚从银行贷了10个亿。”蔡致良估摸着公司的现金流,应该不缺啊。
楚天行道:“这不是您说的,现在股市正处于低谷,正是抄底的好时机,还有天门置业,最近也是动作频频,为了确保控股权,也需要注资。上周都跟您汇报过的。现在的资金已经不足3亿,您要是再有什么投资项目,资金就不够用了。”
蔡致良听明白了,这是不看好他的台湾之行。原本的计划,只是投资500万美元参股台积电,却没想到与德州仪器的谈判突然变得顺利,一下子又投资了7100万美元。
“已经年底了,明年的行情会好一些,到时就有钱了。”蔡致良吩咐了一句,随即又问道:“你最近见到赵志远没有?”
“赵志远?”楚天行一时间没跟上蔡致良的节奏,道:“前几日见过,他签下了一个订单,正在协调生产与运输。”
蔡致良道:“通知他来见我,马上就是年底了,总算听到了他的好消息。”
“好的。”蔡致良与赵志远之间的约定,楚天行也是知道的。
回到香港,蔡致良歇息了一晚,便去查看自己那个面朝大海的房子,经过两个月的修建,已经快完工了。
“张医生,这些天辛苦你了。”
因为设置病房的缘故,房间建成之后还是出现了偏差,在张宇欣的指导下,对原先的设计做了些变动。这几天,张宇欣都在这边监工。
“这样的辛苦,我倒是希望多多益善。”张宇欣笑着说道,他指的是蔡致良给的丰厚咨询费。
“这周就可以完工,年后便开始装修,等夏天的时候便可以入住了。”张宇欣顺便为蔡致良介绍了目前的状况。
“谢谢。”蔡致良再次表示感谢,道:“专业的康复医师,你那边联系到了吗?”
张宇欣道:“蔡先生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帮忙。”
蔡致良愣了一下,毕竟张宇欣如今在医院,也是前景光明远大的那种医生,不至于看上这份工作。
“这哪里好烦劳张医生,况且你恐怕也没有这个时间吧?”
张宇欣叹了口气,道:“原本是没有的,如今医院的经营状况出了些问题,虽不至于破产,却也是时候离开了。你这边也不忙,我也正好借机歇息一段时间。”
有熟悉的医生为蔡明潮做康复,自然最好,蔡致良道:“那就拜托了。”
没待多久,蔡致良便与张宇欣一道离开了。
第二天,蔡致良在办公室见到了赵志远。这还是上次两人深城之行之后,第一次见面。
“上次在深城的时候,我说过,年前必须有一个订单的。”蔡致良再次提及订单的事情。
赵志远胸有成竹,道:“这个您放心,月初的时候便已经签定了合同。”
合同有用,有时却也无用,因为它有可能不会生效。赵志远说的合同,蔡致良已听楚天行提及,40万美元,但是却要在收到订金之后,才会生效。
蔡致良道:“我看过合同,订金收到了?”
赵志远笑道:“三成的订金,银行那边上周通知,已经到账了。想来近两日便会收到信用证,到时便可以发货了。”
蔡致良点点头,道:“剩余七成的货款,什么时候可以收到?”
赵志远道:“欧洲船期比较长,正常情况下,直达的船期都得一个月,客户那边收到提单后,便会承兑付款。”
“这么久?”蔡致良皱了下眉头,问道:“你为什么会询到欧洲那边,东南亚一带就签不下订单吗?”
赵志远道:“我原先在外贸公司,主导的就是欧洲那边的业务,所以相对要熟悉一些。您又只给了两个月的期限,只能找以前相熟的客户。”
没想到这转了一圈,又转到自己头上。
“我之前看亨达贸易公司往来贸易,也就是马来有些成衣业务,怎么会有欧洲的客户?”蔡致良有些疑惑。
赵志远道:“我原先在德源贸易公司,刚到亨达贸易公司还没两个月,便遇到公司破产,随即被金河收购了。”
蔡致良点头,估计当时亨达贸易也是计划拓展成衣业务,却是没能撑过去。
“欧洲也好,成本优势会更加明显,不过东南亚这边也不能放弃。”
“您放心,已经着手在准备了,还是从马来开始,逐步将业务拓展到周边国家。今年一年,只要银行方面的授信没有问题,我有信心拿下500万美元的成衣订单。”经过这第一单的成功,赵志远显得信心十足。
“这不够。”蔡致良却摇摇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随即伸出两根指头,道:“两千万,至少两千万美元。”
取乎其上,才得其中,两千万的目标有些难度,明年能有1000多万的贸易额,蔡致良就已经很满意了。
“蔡先生,即便是有两千万的订单,工厂那边的产能也不够啊。”赵志远的话,信心就不那么十足了,开始推脱。
“这个你不用担心,产能不足,从其他工厂采购就是。”蔡致良道:“现在的关键是市场的份额,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你应该不陌生吧。”
制造业从欧美转移到RB,而后是四小龙,将来是内地,都是一轮一轮的价格战,倾销与反倾销,而后达到平衡,香港之前刚经历过。
赵志远低声道:“只是如此一来,首当其冲将会是本地的同行。”
香港本就是制衣业大户,全球份额如今也是仅次于意大利,毕竟不像欧美已经完成产业升级,都是中低端产业,一旦低价竞争市场,最先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香港的制衣业。
“那就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情,昔日,制造业从欧美流向RB,而后便是亚洲四小龙,都是因为低廉的成本。现如今,有了更低廉的成本,自然会向内地转移。这是一种趋势,更何况,我们又不是第一家这么做的。”
随着特区来料加工的深入,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苗头。
“不过随着产品抢占市场,反倾销是必然的,就像前些年一样,你也早做些准备。”说这话,其时还早得很,至少三五年内不会有什么问题。蔡致良也就是提个醒,省的以后自己忘了,整的手忙脚乱的。
“法律方面的风险,我会跟法务那边商议的。十年前刚进入外贸行业的时候,便遇到过反倾销,持续了一两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那段时间的倾销与反倾销,有了现在的配额制度。”赵志远道,“还是那句话,最先受冲击的肯定是同行,而罗氏国际在欧洲的份额最大。”
“如此甚好,想当初隆昌制衣被罗氏国际阴了一次,正好补回来。”蔡致良说的陈年往事,一直让蔡勋愤愤不平。在蔡勋看来,要不是罗氏国际串通船运公司造成隆昌制衣违约,现在就轮不到罗氏国际风光了。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港城制衣业不可避免的如同当初欧美以及RB制衣业一般,成本不再低廉。而内地出现了更好的选择,低廉的价格,这是任何一家商业公司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赵志远点头道:“不错,我这次约见以前在意大利的客户,他一听我们的报价,便同意了这次合作。”
“这家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多少,能否继续合作下去?”蔡致良道,“最好能够找一家做成衣零售的大企业,由我们来做代工。”
赵志远道:“前几年的时候,大概每年有1亿美元的销售额,近些年倒是不太清楚,不过一直在走下坡路。”
1亿美元销售额,在港城已经算是大企业了,但是在意大利就有些不够看了,不过已经足够亨达贸易消化了。
“尽可能拿下更多的订单。”蔡致良道:“要是能够将大部分订单交给我们来做,足以在欧洲站稳脚跟。”
赵志远道:“恐怕很难,这家公司也有自己的制衣厂。”
“先有非常之人,而后行非常之事,只要做好准备,总会有机会的,毕竟我们的报价更低。”蔡致良道,“另外,也可以尝试收购一家当地制衣厂作为中转。”
赵志远道:“近些年,意大利在制衣业重新夺回头把交椅,却也竞争加剧,破产的纺织厂比比皆是,收购一家还是不难的。”
“我要的是销售额,不是单纯的一家制衣厂。”蔡致良没好气地再次提醒道,“两千万的贸易额。”
人都是逼出来的。况且,他在内陆的第一笔投资便是纺织厂,如果没有外贸的驱动,短时间内很难做大。
而只有第一步走稳了,后续的路才能更加便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