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他今天特别大方。”马万喜却误会了。“那我们今天得大吃一顿,就当是打土豪了。”
这样一说,原本还有些斯文的苏国栋,也不再客气,大口大口吃肉。
一盘卤猪杂很快被他们吃完,夏臻没办法,又去厨房切了一盘。
比起其它炒菜,它的味道更浓更香,吃得也更过瘾。
“你们随便吃,今天买了一个猪头,足有十斤肉。”夏臻知道他们平时油水不足,此时大方地招呼道。“就算一顿吃完了也没关系,下次再去买一个好了。”
在老家他可不敢这样吃,被人发现会有麻烦。
这边比较隐秘,没有人管。
加上马万喜和徐军明都不是普通人,不会把这样的大吃大喝,放在眼里。
至于其它几人,时间长了,想来也习惯了这样的吃法。
“对了,我有件事一直搁在心里放不下,想听听你的意见。”张跃进忽然停下快子,一脸严肃地说道。“听说黄和平和几个老乡,搞了个互助会,你觉得搞这个有没有风险?”
农村历来就有做会的习俗,比如有户人家想盖房子,靠自家力有未逮。
于是联合十来户有同样想法的邻居或朋友,以做会的形式,每家每年拿出一笔钱,交到会首手里。
再以抓阄的方式,分配这笔钱先给谁用。
谁运气好,谁家就能就先盖房。
第二年继续拿钱出来,以同样的步骤获得这笔钱的使用资格。
几年下来,房子就能依次盖起来。
等每户人家都拿过一次钱,这次做会算是完成了。
也有人以月为单位轮流,不过那些人往往收入比较高,这样只须一年,就能轮一圈,风险相对会更小。
“这个可不好说。”夏臻对这个不算特别了解,除了前世上网时,经常看到非法集资的消息。“只要大家都遵守规则,也算是解决了一些人的用钱需求。就怕中间有人拿钱跑了,那性质就会变得不一样。”
前世这种事暴雷的很多,造成的后果也非常严重。
如果黄和平他们只是小额互助,想来影响不会很大。
对于黄和平这个人,夏臻觉得他的性格有些复杂。
一方面本性不算坏,也有助人为乐的心思。
另一方面,又不够大度,遇到意见跟他不一致的人,就会想方设法打压和排挤。
总的说来,是个不能接受不同意见的人,容易走极端。
因为大学生每个月都有津贴,所以想做会的话,确实有这个基础。
加上他们普遍比社会上的人单纯,容易信任别人,黄和平想说服他们,应该不会很难。
即使这样,也不代表没有利欲熏心的人。
如果有人控制不住自已的欲望,把这笔钱拿去胡乱用掉了,或者干脆拿钱跑路,就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毕竟这种属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
一旦出事,组织者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后果非常严重。
也不知道黄和平家里出了什么事?居然甘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也要组织这种事。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搞这个,我都不赞成他这样做。”马万喜却一脸郑重地表明立场。“如果有人发现用这样的办法,能紧急搞到一笔钱,就容易走捷径,不愿意踏踏实实工作。”
他从父亲那里听说过这类事,所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
在他看来,自已和几个兄弟,可以靠卖瓜子赚钱。
他们同样有手有脚,为什么不想办法也去摆摊卖东西?
除非他们家里出了大事,必须拿一笔钱去救命。
否则的话,他绝不支持这种形式的互助。
“那我们要不要提醒他一下?”比起夏臻和马万喜,张跃进出生普通,更能理解生活的不容易。“万一他出了事,那就后悔莫及了。”
虽然他站在兄弟这一边,但是和黄和平同学一场,同样不希望他犯下大错。
“他的性格你还不了解吗?”延敬飞难得插话发表观点。“如果你去劝他,只会认为你眼红他,想要破坏他的筹划,这样的人真能劝得住吗?”
如果说谁最反感黄和平,肯定非延敬飞莫属。
当初当着班主任的面,说的那些话,深深刺伤了他。
不管过去多久,他都无法原谅黄和平。
“我也觉得没必要管他。”马万喜望了夏臻一眼,说了自已的想法。“有的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就让他吃些苦头再说吧!”
他看人的眼光不一样。
越是出生卑微的人,一旦获得一些成就,就会变得特别狂妄。
黄和平大概属于这一类。
以前他下乡插队时,肯定吃了不少苦,从他的脸上的沧桑可以看出来。
现在时来运转,考上了旦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想来被无数人吹捧后,变得飘飘然了。
到了大学,也舍不得放下面子,事事想跟人争一争。
被选为班长后,更加目中无人,居然跟班上的其它干部起了冲突。
现在搞这个,很有可能并不是因为家里缺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已有多能干。
“那就别再提他了。”夏臻也觉得没必要管这种事。“大家都是成年人,该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饭后桌上还剩许多菜,他拿来两只饭盒,分别装了两份菜,递给徐军明和马万喜。
他们带回学校,肯定会跟兄弟一起分享。
苏国栋在一边羡慕地望着饭盒里的卤水,有心想要一份,却不好意思说出口。
“也给你一份吧!”见还有不少卤猪头肉和酥鱼,夏臻又拿了个饭盒,装好后递给他。“上次的事谢谢你,以后想吃什么,来这边找我——”
苏国栋给他的印象不错,那就交个朋友好了。
前世他不认识娱乐圈的人,现在有机会结交戏剧学院的学生,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反正没有坏处就是了。
“好的。”见夏臻认可了自已,苏国栋顿时笑了。“我下次过来,你别嫌我烦就好。”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说完,喜滋滋地拿起饭盒,和他们一起告别。
夏臻送他们到门口,又叮嘱了徐军明几句,让他别丢失稿子。
等他们全部离开,他一个人回屋收拾了一下,拿出稿纸准备继续写后面的故事。
以前觉得时间很多,可以慢慢写。
现在发现销量这么好,得抓紧时间把后面的写出来。
半个小时后,他发现今天效率不高,于是放下笔站起来。
脑中总想着销量的事,要不,去新华书店一趟,看看小说到底销量怎么样?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是星期天,如果真的销量好,想来能碰到读者购买小说。
打定主意,他打开门往书店走去。
让他没想到的是,书店里居然人满为患,大量学生模样的年轻面孔,站在书架前翻阅图书。
夏臻顿时反应过来。
现在是七九年,年轻人除了看书,根本没有什么好的娱乐活动。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租书店生意才会这么好。
就连一些偏远的乡镇,也会搞一家出租书店,许多年轻人省吃俭用,就为了凑够押金,能借书回去看。
他在收银台边上找了个空位置,手里拿着一本书,装模作样看起来。
实际上注意力全部放在旁边。
那边有几个人正在排队结帐,他注意地看了看,发现一个四十出头的正装男子,打扮得像干部模样,腰下夹着只公文包,另一只手拿了三本书,正是自已写的包青天前三本。
成了。
夏臻暗暗叫了一声。
这人一买就买是三本,想来身份不一般,所以不缺这点钱。
如果这样的人多几个,一天都能卖出几十本。
全国这么多书店,全部加起来的话,就是天文数字了。
等那个中年人买了书离开,夏臻看了看手表,决定再等半个小时,看看一共能卖出几本书。
这个过程有些煎熬,因为一次次让他失望。
尽管心里非常明白,不可能连续有人买自已的书。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卖书频率,那五万一本的印数也不够了,得五十万才行。
半个小时结束,他计算了一下,一共卖出八本自已的小说。
还是相当不错,夏臻安慰自已。
回到家里,他感觉动力更足了,于是拼命往下写。
五点多吃了些剩饭剩菜,然后继续。
一直写到晚上十二点,感觉右手都握不住笔了,这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回到学校,听到有不少人在讨论自已的小说。
“我的小说已经这么流行了吗?”夏臻后知后觉地问马万喜。
以前一直没什么动静,昨天徐军明说自已的小说火爆了,他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现在发现学校也有不少自已的读者,才真正体会到,有本畅销书是什么滋味。
“肯定是宣传起作用了。”马万喜回答。“我们可是找了不少人,在努力帮你推荐小说。”
除了打电话给外面的朋友,他们兄弟三个,也在卖瓜子的过程中,不断向顾客介绍这本书,就连女友那边,也让她在女生圈里宣传。
想来是最变引起质变,才会一下子火爆开来。
“辛苦你了!”听说他做了这么多,夏臻感动地拍拍他的肩。
这个朋友确实不错,在自已有需要的时候,不用求他,就会主动替你解决困难。
“其实我们的作用很小,主要是新华书店把这本小说放在最显眼的地方。”马万喜又说了一个自已发现的细节。“大多数读者都是盲目的,不可能把所有小说都翻一遍,再决定买什么。”
“一旦发现有本小说还不错,就会直接买回家。”
也就是说,书店摆放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这关系到能不能被读者第一眼看到。
“我明白了。”被他一提醒,想到程老爷子那天特意过来问,这本小说是不是自已写的?夏臻顿时猜到了前因后果。“原来一切根源来自这里。”
程爷爷是搞发行的,书店那边肯定有朋友。
如果是他求人帮忙,增加小说曝光机会,那小说突然爆火,就找到原因了。
当天傍晚放学后,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到酒楼去找程老爷子。
那边已经完成装修,这两天正在搞清洁。
程老爷子安静地坐在角落,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也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看到夏臻进去,他站起来迎上来。
“你怎么来了?”对这个懂事的晚辈,他除了欣赏,还有感激。“现在店里乱糟糟的,等过两天,正式开张了,你再带几个朋友过来吃饭——”
虽然管理权在自已手里,但是他们来用餐什么的,他肯定不会拒绝。
甚至请他们白吃几顿,也没关系,只要别太过份就行。
毕竟他救了自已的命,这是多少钱都无法买到的。
“程爷爷,我今天过来,是想谢谢你帮我把小说推荐出去。”夏臻来找他,就是为了这件事,所以没有浪费时间。“能这么快再版,全靠你帮忙。”
小说和流量一样,一旦有人接受了,就会不断介绍给身边的人,于是强者恒强,火上加火,比做广告效果更好。
也就是说,因为程老的帮助,让自已多赚几万块钱。
这当然是指前期带来的好处。
如果算上自已四十多本小说,就算每册多卖一万本,也是四十几万本。
实际上效果远远不止这些,每册多买十万本,都是少说的。
那样的话,相当于几百万本了。
算经济帐的话,等于让自已多赚了几十万。
在八十年代初这个阶段,这绝对算得上天文数字了。
或许程老爷子没有这样算过,他却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才需要特意跑一趟。
“你这样说就见外了。”程老见他因为这件事,特意过来感谢,笑着摆摆手,让他别放在心上。“我能帮的地方不多,正好发行那边还有些熟人,就跟他们提了提。”
计划经济时代,国内商品一直处于卖方市场,谁手里有货,谁就是老大。
所以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都鼻孔朝天,看不起其它人。
出版社是精神类商品的提供者,同样高傲无比。
为了得到更多更好的书籍,书店肯定要跟发行人员搞好关系,他们以前欠了自已很多人情,现在该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