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知宋事 > 第九十章 前世今生

第九十章 前世今生

但他不动声色,想听这人继续提建议,看看自己的思维是否有疏漏,有脱离时代的地方。
来了那么久,崇简常常觉得自己很奇怪,好像在努力提着自己的头发向上飘起来,没有真正接这个时代的地气。
“呵呵,究竟对大宋有何益处?”
刘承珪冷冷道。
“只要大宋能够强力介入,并最终取得对高丽的控制权,那么,到时候宋辽开战,辽国就是腹背受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韩纪早有准备,顺着前面的话答道。
崇简再次观察朴槿月的反应,见她依旧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这女人莫非是一个冷血的朝奸,不对,是高奸。
“问题是怎么控制高丽局势,据你们说,光宗那么强势,会听你的?”
刘承珪立马发挥他的情报分析优势,追问道。
“大人有所不知,据下官了解,高丽一国,深受隋唐影响,长期以来倾慕王化,只是为契丹所阻,志愿难达。”
韩纪道。
“说具体点!”
崇简来了兴趣。
这就是地气,是避免自己架设空中楼阁的时代真相。
“具体点说,就是无论强势的光宗,还是各世家大族,对中原王化都是心向往之,只要大宋着意延揽,定然可收兵不血刃的奇效。”
韩纪分析道。
崇简看向朴槿月,见这女人也点头认可。
“你这是要我等去利用各方矛盾,纵横捭阖,从中渔利,进而掌控局势。这要求可不简单啊!”
一直默默听着的潘惟吉忍不住感叹。
“不止如此,还要动员高丽向辽国用兵,义无反顾配合大宋攻取燕云十六州。”
刘承珪冷峭地接道。
“对了,还有一事,契丹覆灭渤海国,这在高丽看来,是不可容忍的侵吞家国行为,契丹、高丽终有一战。”
韩纪补充道。
“这事令高丽上下同仇敌忾,也是世家与朝廷少有能达成共识的地方。假如高丽在这方面一味软弱,光宗也难以面对汹汹民意。”
又是朴槿月唱双簧似地敲边鼓。
“在高丽人看来,渤海国也是高丽故土,被辽太祖耶律阿骨打灭国。”
刘承珪见崇简茫然,连忙解释。
崇简哑然失笑,后世依稀的记忆瞬间复活,让他想起东北亚地区是有这么一个只停留在传说中的国家。
“好吧,看样子,我们得到高丽国去看看了?”
崇简终于发话,不过却是在征求两个兄弟的意见。
兹事体大,他也不好独断专行。
都是年轻人,他从另二人的眼中看到了建功立业与冒险探奇的热望,那还犹豫什么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带着朴槿月和韩纪,崇简等继续北航。
那个时候的船只,没有专门的准备,又拖着两只巨大的运兵船,每日消耗巨大,不敢贸然驶向深海,只得老老实实沿着东海岸行驶,以备随时补充及预防意外。
不久进入大宋境内,在密州(山东胶州)、登州(山东蓬莱)两次停留,做了充分的补助,就进入辽境,开始靠辽国海岸航行。
要按当初的规划,宋船就应当寻机登上辽国海岸,实施窥探战术,至不济,也应当打一枪换个地方,在敌后骚扰一番。
但现在目标变了,自然也就不会这么做了,三艘大船只顾前行,目标是那一块凸出的半岛。
其间,时不时遇见辽国的商船,甚至是兵船,但大宋官船都置之不理,一路向前。
好在三只船体量甚大,以辽人当时的造船技术搞出来的船只,面对大宋官船,就如同小鱼小虾面对鲸鱼,最多能搔搔痒而已。
没多久,船就驶入那块半岛的近海区域,极目远眺,海岸线已经隐隐在望。
最终,三艘大船鱼贯驶入内河航道,在一个叫礼成港的地方停泊下来。
一打听,居然已经在高丽王京(朝鲜开城)的边缘。
崇简等人感慨,这确实是个小地方,一不留神,就进入了核心地带,这要在大宋,要进入汴京还早着呢。
港口码头上人很多,显然是被大船惊动来看闹热的。
“这些都是从王京出来的,要不了多久,光宗陛下的使者就会到了。”
朴槿月解释道。
“估计光宗正在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如何接待大宋来使。”
韩纪补充。
大宋官船出现得很突兀,开始时令高丽如临大敌。
好一番旗语交流后,又有港口官员上船审查一番,基本确定无敌意,才准许在一块划出来的封闭码头停泊。
直到此时,崇简等人从船上看去,仍可察觉岸上调兵集结的动静。
确实,这样大规模的武装访问,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引起震动和警惕。
大约等到岸上消停了,才有人登上旗舰,来和崇简等接洽。
来人乃是高丽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看负责陪同的港口官员一副毕恭毕敬的谄媚样,职位不低。
崇简猜想,这人可能相当于后世的的外相,不过,难说,高丽虽说仿隋唐制,但规模太小,未必然就有专职外交官员。
朴槿月自动充当了翻译。
双方一阵磋商,最后达成共识。
光宗王昭在宫中接见崇简等三人,其余大宋官军、船员不得舍船登岸,由高丽方供给一应生活物资及便利。
先前在泉州、杭州,是不想下船,现在是想下也下不了。
就这样,崇简带着三分旅游观光的心态,与刘承珪、潘惟吉一同上岸,当然身后还跟着韩纪和朴槿月。
无论是乘坐马车的规制,还是沿途的风物人情,看起来与大宋没有多少区别。
时值盛夏,海风吹来,带来阵阵凉意,崇简想起后世看的一部打击侵略者的大片,里面的场景大多冰天雪地,就觉得有些遗憾。
无法感受那种场景了,只有期待来日。
冥冥中,他觉得自己和高丽还会有许多交道。
于是,一路上,他不再新奇地东张西望,而是静下心来,思索着此刻大宋与高丽的契合点,以及自己应当秉持的态度。
当然,其间免不了开挂,以后世的历史走向来定位身下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