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都督请留步 > 第346章 律政先锋

第346章 律政先锋

,都督请留步
梁国与魏国之间的大战结束,刘益守下令麾下所有大将及重要谋士,到寿阳城论功行赏!
包括在盱眙练兵屯田的于谨!
这下可把一大帮人都给乐坏了!
刘益守的任命已经下来,权力比之前大了不少,而且还挤走了经常在边境搞摩擦的萧映与陈霸先。
似乎,这次很多人都会被外放为太守,守备一郡之地了。
虽然大家心心念念的都是想着刘益守当皇帝以后能如何如何,但是假如收益可以提前兑现,当然是更好咯!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反对这样的事情。
半开放的浴池有个好处,冬天的时候可以洗热水澡,夏天的时候,可以当游泳池。酷暑的时候,泡在泳池里面,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此时此刻,虽然不是正式场合,但浴池里面的大部分人,甚至是绝大部分人,心情都是异常紧张激动。
“诸位,听我一言。”
刘益守拍了拍巴掌。划水的声音都停了下来,浴池里安静得只有呼吸的声音。
“为了任命明晰,我就不跟你们客套了,听到谁的名字就是谁。”
刘益守面色严肃不苟言笑。论功行赏嘛,就别搞那些幺蛾子了,惺惺作态的没意思,“真金白银”、“高官厚禄”直接到位。
“于谨任北海郡太守,你带着盱眙那边的罪民,去郁州岛安置。本地人的话,让他们迁徙到西岸的朐山附近,分别建城,互为犄角。”
去北海郡?貌似有点远啊!
北海郡是好地方,不过那边毗邻魏国边镇,去那边未必是个美差。
此番于谨并未参战,只是他之前确实立下了很多功劳,这次一口气补齐,也没人会说什么。
“赵贵任东海郡太守,独孤信任南济阴郡太守,彭乐任马头郡太守,吴明彻任彭城郡太守,至于寿阳嘛,我亲自兼任太守一职。
你们每人都会有参军和文士来辅助处理政务,不必把太多的心思放在经济民生上。军务乃是第一要务。”
说了半天,很多“元老”都被点到名字,这些人心中都大大的松了口气。刘益守分蛋糕还是分得很公平的。
众人有意无意的瞟向宇文泰,这家伙立了不少功勋,但刘益守居然连个太守的职位都没给,难道是故意在打压?
“宇文泰,你接替于谨,去盱眙屯田,此地异常要害,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我相信你的能力。”
刘益守看向宇文泰,诚恳说道。
“谨遵都督号令!”
宇文泰拱手说道。从于谨当初被调到那边他就知道,这位置不是一般人可以坐的。
“盱眙太守华皎是我们的人,但,尽量不要与他联系,也不要跟他发生冲突。低调屯田,尽量与当地士族和豪强隔绝往来。”
刘益守语重心长的说道,算是耳提面命了。
“钟离郡是萧衍任命的太守,我们暂时管不到那边的民政,但军政这块,胡僧右带一千兵马屯扎钟离城,多收集一下郡内情报。政务上的事情,不需要理会朝廷的官员。有什么需求,让那边的太守直接跟我说就行了。”
这些任命,除了宇文泰被调到盱眙屯田以外,其他的其实很多人心里之前都预测过,也差不多八九不离十。
像杨忠、源士康这样的,肯定是不会调离的,一定是作为贴身的尖刀和盾牌来使用,他们没有外调很正常。
只是,此番一大通折腾才拿到手的重镇下邳郡,为什么刘益守没有任命太守人选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两个尔朱荣曾经的部将潘乐、厍狄昌,被编入了杨忠麾下精兵,直属于刘益守。此刻他们也在城外练兵没有来。
下邳城的人选难道是他?终于有人注意到这里除了斛律羡以外的第二个“小透明”了。
“王思政,我任命你为下邳郡太守,顺便负责筑城事宜。”
刘益守此话一出,众人都瞪大了眼睛,完全不敢相信一向都是知人善任的刘益守,竟然把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给王思政这个甚至连忠诚度都无法保证的人。
更别说能力了!
就连一向稳重的于谨也很有些疑惑。他这种跟刘益守相识于微末的,被任命为北海郡太守,也会督办当地一些重要的“秘密任务”。王思政这家伙何德何能,可以坐镇下邳?
要知道这可不是出兵时的指派,这是实打实的太守任命,梁国中枢直接给了刘益守一大堆空白的任命书,写上谁的名字谁就是太守!
没有人会不当回事的。
“下邳重中之重,等会你就出寿阳去赴任,时间紧迫。”
刘益守看着离他很远的王思政说道。
这项任命不仅是让众人惊呆了,更是让王思政感觉不可思议。不过话说回来,筑城乃是大任务,需要调配各种人力物力。如果不是担任太守这一职务,要怎么去完成这项工程呢?
到时候必然是筑城的王思政被刘益守麾下的谁谁谁给排挤,毕竟他是新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刘益守考虑问题很周全。对于人事任命已经很熟练了。
“属下定为主公效死!”
王思政用拳头拍打着自己的胸口,激起一阵阵的水花,看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他对着刘益守拱手行了一礼,迅速从水池里爬起来,擦干身子穿上衣服就走了。好像是有敌人在身后追赶一样。
“其他财帛赏赐,只能给你们发十分之一,另外九成,由杨愔记账,钱生钱的运转。待到将来,我自会兑现。
现在地盘大了,用钱的地方也多,希望你们多多担待。乱世要这些浮财没什么用,等天下安定了,我自然可以给你们富贵。
至于那些有名无实的官位,你们要是想的话,就到崔暹那边去说,能加我都给加。先说好,那些都是梁国的官位,以后指不定就没用了的。”
刘益守无奈摊开手,现在梁国魏国已经罢兵,正是大搞经济建设的时候,怎么能把府库里的浮财都分给手下呢!
资金拉动消费,手下那帮人,又没什么用钱的地方,真要“拉动消费”,那一定是奢侈浪费,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给。
众人都是神秘一笑,只有彭乐大大咧咧的说道:“主公还给什么赏赐啊,完全没必要。等主公将来当了天子,咱们自然可以穿金戴银!”
啧啧啧!
这话估计只有彭乐敢说!在场之人无不鄙夷彭乐口无遮拦,断定这厮将来迟早会因为嘴巴大惹下祸端。
刘益守面色微变,不动声色说道:“彭将军,这是你说的呀,我可没说将来要当天子哦。”
“对对对,是属下失言了,失言了。”
彭乐也感觉自己好像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刘益守身边的阳休之拱手说道:“主公,梁国引用当年晋国的《泰始律》为律法,在上面增补删减,已经不适合时宜了。不如主公主持编撰新法,为将来作准备,这也算得上的鼎故革新了。”
“诶,立法等于立国,步子迈得太大了啊。好了,各自都回去歇着吧。”
对于阳休之“精妙”的马屁,刘益守不置可否,众人散去之后,他才拍了拍阳休之的肩膀说道:“武将们一个个都担任太守,至于你们,同样有重要任命,不需要担心的。”
阳休之以为刘益守是在敲打他,连忙说道:“主公,刚才属下只是……”
“知道了,回去睡个觉,晚上我派人来叫你!”刘益守摆了摆手,离开浴池,只留下阳休之一人留在里面呆若木鸡。
……
这天深夜,刘益守宅院书房里几乎挤满了人。
他们都是被刘益守单独叫来开会的,跟白天的会不一样,这些人都是文士,都不会被外放,而是集中在寿阳办公。
“今日阳休之说修梁国的律令,这一点我已经考虑过很久了,确实有必要提前准备。”
开门见山,刘益守就说了此番叫众多文士们前来的目的。
“当年沛公入关中,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替代秦律。约法三章固然只是临时举措,但沛公此举还有深意,你们以为是什么呢?”
刘益守环顾众人,笑着问道。
陈元康不动声色的说道:“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法!”
这个总结已经很到位了,其他人都是心悦诚服,刘邦那个老硬币,当时可能就是怀揣着类似的心思与谋算。
“梁律我也研究过一段日子,跟泰始律没有太大区别,不过是修修补补而已。这套东西啊,已经过时了,落伍了。
别的先不管,所谓八议,我要将其废除。”
刘益守拍了拍桌桉上厚厚的一本册子说道,这正是从府衙里头的签押房内找到的梁律。
梁律有什么问题呢?
从技术的层面上说,这部律法的问题实在是多到一言难尽的地步,居然比不过北魏在孝文帝迁都后所实行的魏律,骨子里透着西晋那股世家门阀的腐朽味道。
但是从核心精神上说,梁律的问题,不过八个字而已。那便是:急于黎庶,缓于权贵。
而这里头最核心的部分,又在“八议”。
八议并不是南梁所独有的,但萧衍建国之初为了与世家达成妥协,在律法里大大强化了八议的分量。
“八议“出现的时间很早,是中国封建刑律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必须交由皇帝,裁决或依法减轻处罚的特权制度。
八议即为:
议亲:皇亲国戚;议故:即皇帝故旧;议贤:德行修养高之人;议能:才能卓越之人;议功:功勋卓着之人;议贵: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之人;议勤:勤谨辛劳之人;议宾:前朝国君之后裔被尊为国宾之人。
当然,这还是明面上的,梁国有法不依的问题不是一两天了,按律当斩的萧正德之辈比比皆是。
书房里如杨愔、崔暹、陈元康这些饱读诗书的自然是懂行,听刘益守这么一说,就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心思。
“法,国之魂魄也。不知道主公是想怎么个修订法呢?”
王伟不动声色的问道,不能再说得更细了,更细的话就是在明目张胆的讨论谋反了。
“首先,此律暂时不实行,或者说部分实行,在我们领地内,不行梁律。有外郡逃亡者,新律审判无罪后,我们要提供庇护。”
刘益守似乎已经考虑得很成熟了,既然国内没有战争,那么大家总要为了发展自身,去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修订律法,为将来做准备,这是一件极为重要却不紧急的大事。
“具体的事情,你们来办,但是我要说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刘益守瞥了一眼在书桉上疯狂书写记录的阳休之,心中暗暗感慨。阳休之整日当马屁皇帝,倒也不是没有别的优点,起码这一位的勤奋好学是众人有目共睹的。
“礼,要入法。律令不是创造一套规矩就完事了,它要体现公平公正,要倡导父慈子孝,倡导邻里和睦,要倡导诚实守信,官员廉洁奉公。
我们追寻一种怎样的礼仪,就要颁布一部怎样的律令。
我举个例子,刑律上如果说偷个西瓜就要剁掉双手。那将来定然会有无赖子弟将西瓜故意丢在良家子家中,然后诬陷对方偷盗,以此讹钱。此律就是恶法,蛊惑人心向坏。
此律初衷是为了用严酷的刑律吓阻盗窃,可最后的结果却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很多冤桉。
梁律对百姓不仅连坐,一人犯罪,全家都要充军为兵户,而且官员根本不问桉情,喜欢急匆匆就结桉。这样急躁又轻蔑对待无权无势的百姓,将来能不出事么?
这两年我们估计不会有什么大仗要打,有很多时间去思考,去准备,去处理这样那样的问题。律令只是比较显眼的一个罢了。
你们都回去想一想,各自写一份名律例给我。谁的被采纳,我会给他记大功。”刘益守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在场的诸多文士全都心悦诚服。
名例律最初是由战国时期着名的改革家李悝编撰《法经》中的《具法》演化来的,是所有法律的总则和统掣纲领。
听到刘益守说出“名律例”三个字,众人就知道刘益守这位主公学富五车,或者说一直在高效学习,肚子里全是干货,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
这种主公比尔朱荣那种主公难伺候多了,你有没有水平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众人皆拜谢而去,一个个低着头深思,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等所有人都走了,斛律羡小声问道:“主公,我也要写么?”
“嗯,我预想律令当中会有一篇名叫《兵律》,专门严整改进军法的,你写那个吧。”
刘益守一脸神秘微笑的说道。
斛律羡苦着脸,他总感觉对方好像只是闲得无聊逗他玩的,可是又没有证据。
7017k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