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 > 历史小说 > 丹麦崛起1890 > 第334章 渔翁得利

第334章 渔翁得利

,丹麦崛起1890
对于欧陆的厮杀,克里斯蒂安领导的丹麦王国成为了其中最大的赢家,几个月下来,英法两国就已经消耗了几千万发的炮弹,数亿发子弹。
由于法国的75毫米速射炮出了名的高射速,因此法国的75毫米炮弹库存已经严重不足,所以法国人便找上了哥本哈根兵工厂希望能够订购一批75毫米炮弹弹药。
考虑到丹麦的中立性,所以这装载着75毫米弹药的军火船都是悬挂着希腊的国旗从哥本哈根港装船的,就算德国的潜艇或者军舰想靠近检查,海域周围总会赶来一艘丹麦巡洋舰赶跑鬼鬼祟祟的德国人。
当然了,做生意两头都得做,由于英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德国无法从其他国家通过海运进口食物以及日常必需品,所以德皇威廉二世把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北边邻居丹麦身上,并且与丹麦秘密地达成了一系列关于食品采购的协议,代价是德国人不能用马克支付,也不能用英镑支付,而是实打实的黄金。
几个月下来,通过战争贸易,丹麦政府已经从中获利不少于200万英镑,再加上战前克里斯蒂安的预判,有丹麦王室背景的丹麦金融界在国际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赚了300万英镑。
总的来说,战争的爆发并没有使丹麦民众的生活水准受到显着下降——况且在腓特烈港还开张了几家罐头食品生产厂,丹麦发达的畜牧业与农业保证了国内经济的稳定。
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丹麦的远洋贸易受到了沉重打击,现在丹麦着力于发展本土与殖民地的贸易和运输,比如法罗群岛,比如西印度群岛,比如东非地区。
由于欧陆这边战争的爆发,作为殖民地的非洲也战火四起,无数难民不断地涌往保持中立的丹属东非的阿比西尼亚地区,让丹属东非的人口短时间内增加了足足50万,当然东非政府的主要压力就是处理新的难民与本地居民的矛盾,作为总督,史丹利对此还是处理的比较妥当的,东非政府在难民较多的城镇开办了学校,教授难民丹麦语,以尽可能地融合不同的族群。
……
作为名义上的丹麦陆海空三军最高统帅,克里斯蒂安倒并不用去亲自部署丹麦的动员事务和军事调动,贯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铁路线已经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主要的一些城镇,如马尔默、斯德哥尔摩、克里斯蒂安尼亚、纳尔维克等等串联了起来,军队的调动已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而人口已经达到1500万的丹麦王国很快就动员起了30万的常备军队,编为3个集团军,基本上由职业士兵组成的第1集团军由陆军上将延森伯爵指挥,部署在奥胡斯、埃斯比约和哥本哈根等地,哥本哈根地区的卫戍部队则为近卫步兵第2军,由一部分皇家卫队和陆军精锐士兵组成,以及克里斯蒂安的精锐部队皇家海军陆战队2个旅,共计5万人,3万5千人驻守在沿海的哥本哈根要塞群,1万5千人驻守在二线防线,随时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
第2集团军则主要部署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沿海重要城镇,如马尔默、斯德哥尔摩等城市,守军在以上几处地区加强了守备,构筑了现代化的野战工事,以及抽调2个步兵师到与俄属芬兰边境地区警戒俄国人的动向。
至于第3集团军,在总参谋部里面的人的计划中,这支新组建的部队部署在纳尔维克和克里斯蒂安尼亚地区,纳尔维克的战略意义自然不用多说,那是丹麦皇家海军在挪威最重要的军港之一,那里还有三艘满载排水量高达3万吨的战列舰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舾装,而新招募的青壮年则是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学习战地技巧、山地作战、平原作战等野战知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